財聯社(上海,編輯周玲)訊,黃金在今年疫情期間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作為傳統避險資產,其光芒正被新興資產比特幣所掩蓋。摩根大通(JPMorgan)近日表示,機構投資者正蜂擁買入比特幣,可能在較長期內對黃金構成下行壓力。
在周二(8日)的報告中,摩根大通預測,隨著數字貨幣作為一個資產類別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黃金和加密貨幣市場將發生重大變化。投資者哪怕將很小的一部分投資從黃金市場轉入加密貨幣,都將對貴金屬市場的多頭造成嚴重麻煩。
以Nikolaos Panigirtzoglou為首的摩根大通(JPMorgan)策略師表示,比特幣的近期價格「偏向下行」,而黃金看起來更加樂觀。不過,他們認為中長期趨勢與此相反。
「機構投資者對比特幣的接受才剛剛開始,相比對黃金而言,他們對比特幣的接受已經非常超前。」摩根大通表示:「如果這種中長期觀點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未來幾年黃金價格將遭遇結構性逆流。」
摩根大通策略師指出,在過去兩個月裡,數字資產管理公司Grayscale旗下的比特幣信託基金(bitcoin trust)有近2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而黃金ETF則有超過70億美元的資金流出。
但摩根大通表示,包括高淨值家族理財辦公室在內的機構投資者的黃金資產比例,總體上仍高於比特幣。
比特幣內在價值將上升
摩根大通報告認為,隨著比特幣採礦條件的改變,比特幣的內在價值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大幅上升。
根據摩根大通的模型,比特幣的內在價值目前約為1.1萬至1.2萬美元。相比之下,它目前的市場價格約為1.85萬美元。
摩根大通策略師稱,以往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距如此之大時,採礦活動將會升溫,並變得更加困難和昂貴。但他們稱,這次沒有出現這種情況,部分原因是有關國家出現颱風和強降雨,導致採礦活動因斷電而中斷。
他們補充稱,隨著情況正常化,採礦活動的好轉可能會帶來比特幣內在價值的增加。
「我們估計,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採礦)困難度增加70%,其內在價值就會接近當前的市場價格,」報告稱,雖然增幅很大,但在2017年底和2019年年中也出現過類似數量級的增幅。
「這意味著,我們認為,與前兩次危機相比,市場價格和生產成本之間差距縮小的動力,可能更大來自後者,而不是前者。」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