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大深圳」:4萬億級的牽手,深莞惠半小時高鐵來了

2020-12-12 南方新聞網

放眼全球,每個超級都市背後,都「自帶一個圈」,像漣漪一樣向外擴散,東京、紐約、倫敦、巴黎,無不如此。

在廣東這個GDP突破10萬億元大關的中國第一經濟大省,類似的都市圈悄然浮出水面。

近日,廣東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科學制定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發展規劃,構建協同發展機制。以都市圈為引領,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鄉同城化浪潮奔湧。

在大灣區東部及毗鄰的粵東粵北地帶,深圳都市圈呼之欲出。這個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龍頭,東莞、惠州、河源、汕尾四城協同聯動的超級「大都市圈」,引人矚目。

從深莞惠經濟圈,到「3+2」,再到深圳都市圈……10多年來,深莞惠合作雖面臨行政壁壘、「政冷經熱」等「硬骨頭」,但產業分工協作並沒有停滯。

進入都市圈時代,「大深圳」是否會像大東京、大紐約等都市圈一樣,實現同城、融城?

常住人口、經濟總量分別佔廣東全省近三成和四成,深圳都市圈將重塑大灣區經濟版圖?

地處深圳都市圈幾何中心,惠州這座瞄準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嶺東雄郡、千年古城,將站上「融灣聯深」的歷史新風口?

經濟圈升級版

先行示範區牽引,深莞惠河汕謀求1+4>5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在這個特殊節點,回望那段崢嶸歲月會發現,這其實也是深莞惠河汕「分分合合」的過程。這五座城市曾經同屬惠陽地區,由於毗鄰香港,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風暴眼」。

41年前(1979年)的那個春天,南海邊的惠陽地區春潮奔湧。有一位老人畫了一個圈,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從此宣告深圳建市。次年,深圳設立經濟特區。

那首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春天的故事》,唱的就是這段歷史。

此後的1988年,惠陽地區撤銷,分出惠州、東莞、河源、汕尾4個地級市。

五城「分家」後,雖命運各異,但經濟聯繫並未中斷。相反,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產業加速融合。

2008年,《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深莞惠一體化(深莞惠經濟圈)隨後開啟。2014年,深莞惠經濟圈正式擴容,汕尾、河源「歸位」,進入「3+2」模式。這也是區劃調整30多年後,原惠陽地區所轄五城再集結。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採訪時表示,10多年來,深莞惠經濟圈的產業分工合作不斷深化、行政壁壘逐漸削弱。但也面臨一些深層次難題,需要省級層面統籌推動並做好頂層設計。

此次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制定深圳等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預示著深莞惠河汕協同發展有望進入新階段。

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指導意見提出目標,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顯進展。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深莞惠河汕的合作也希望謀求「1+4>5」的效果。

在陳鴻宇看來,從區域合作到一體化,再到同城化,是不斷升級的過程。都市圈本質上是要不斷謀求融合發展,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一體化、同城化。深圳被中央委以重任,將實現更強勁的發展,外溢也將更加強大。深圳也有更大的責任和能力,輻射帶動東莞、惠州等地發展。

「在我國,長期以來的行政壁壘決定了區域合作的難度。都市圈建設就是要避免畫地為牢,應理順財稅分配、激勵等機制。」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毛豔華向南方日報、南方+記者表示,深莞惠產業配套好、交通發達、創新能力強、營商環境好,深圳都市圈規劃建設有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最強艦隊」進擊

佔廣東GDP四成,深圳都市圈向同城化邁進

打開深莞惠的經濟圖譜可發現,產業聯動的案例比比皆是。以「明星企業」華為為例,其總部在深圳,手機終端基地在東莞,電池、天線、屏幕等領域的供應商在惠州。

產業密切合作,成就了廣東經濟總量最大的都市圈。

數據顯示,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汕尾5市,2019年GDP加起來達4.27萬億元,約佔廣東省的40%,超過廣州都市圈,位居全省五大都市圈之首,堪稱「最強艦隊」;2019年末常住人口3290.39萬,約佔廣東省的28.56%;土地面積3.72萬平方公裡,約佔廣東省的20.7%。

深圳是國際化城市,被賦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任;東莞是「世界工廠」;惠州則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萬億產業集群,瞄準建設國內一流城市……

在專家看來,這種規模和體量的都市圈,放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是亮眼的。5市若打破隔閡、齊心協力,可打造世界級的都市圈。

實際上,幾年前,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思康就曾表示,在深圳東進戰略之下,世界級C5大都市圈勢在必行。建設C5大都市圈,可優勢互補,形成城市協同發展效應。

都市圈同城化的這盤大棋如何才能下好?

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中明確提出,促進都市圈內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鄉同城化發展,率先推動統一市場建設、基礎設施一體高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增強都市圈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提高都市圈城鎮化發展質量和城鄉融合水平。

這正是謀求更高水平協同的關鍵。

經濟圈時代,深莞惠更多側重產業合作,其他領域往往「各人自掃門前雪」,因而一體化的實質性進展不夠多。都市圈則強調交通基礎設施、產業、民生、生態環保等各方面的同城化。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會長、深圳市科協原專職副主席張克科表示,深莞惠河汕作為一個內生動力較強的都市圈,要建立專業專注的協商機制,在重點項目布局以及交通、教育、醫療、文化、社區協同服務等方面取得突破。

今年1月,深圳市明確提出,做好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強化空間規劃銜接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深莞惠協同一體化發展。

遙相呼應的是,惠州市提出,加強與深圳、東莞等周邊城市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社會治安聯合執法,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信用等互鑑共享,共同打造深莞惠優質生活圈。

軌道上的都市圈

明年高鐵半小時串起深莞惠,臨深片區迎風口

在惠陽區的廈深高鐵惠州南站,每天有數十趟列車通往深圳,接近公交化運營,10分鐘可抵深圳坪山站,30分鐘即到深圳北站。

如今,深莞惠「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呼之欲出。

惠州市發改局透露,目前,贛深高鐵正加快建設,計劃2021年建成通車。記者了解到,這條設計時速350公裡的「灣區大動脈」,屆時將把深圳、東莞、惠州、河源「串」在一起,深莞惠將半小時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待廣汕高鐵2022年建成後,從惠州到廣州、汕尾也只要半小時。贛深高鐵和廣汕高鐵還將在惠州實現轉換銜接。加上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深惠城際、深汕高鐵、深大城際等,軌道上深圳都市圈將初步成形。而惠州也將成為大灣區連接粵東、粵北以及閩贛地區的樞紐門戶。

「路通財通,我們非常期盼政府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推動深莞惠一體化、同城化。」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副主席、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建興認為,隨著都市圈建設,惠州與深圳的城際、高鐵建成後,可形成1小時乃至半小時經濟生活圈。

在「雙區驅動」背景下,惠州正積極探索與廣深莞在跨界地區開展產業合作、創新協同和同城化試點,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萬億產業集群。

去年初,惠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第四次會議報告提出,要以香港、深圳等先進地區為標杆,打造服務效率最高、綜合成本最有競爭力、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開放新高地。

今年初,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聯動深莞打造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產業協同發展,交通互聯先行。

目前,惠州已啟動「豐」字交通主框架規劃建設,將推進1號公路建設,還將加快惠州機場國際航站樓和飛行區改造,並計劃年內開建莞惠城際北延線,並推進深惠城際等軌道交通前期工作,打造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

「惠州擁有區位優勢、土地空間優勢、產業基礎三大優勢,將為搶抓都市圈建設機遇推動自身發展提供關鍵砝碼。」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向南方日報、南方+記者表示,處在廣深莞之間,惠州既可利用廣州作為省會城市在人才、科技資源方面的優勢,也可藉助深圳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勢,在對接廣深和輻射粵東粵北過程中擔當重要角色。

隨著深圳都市圈建設,惠州的臨深莞片區如惠陽、大亞灣、仲愷等地有望成為創新創業熱土。而在平臺方面,惠東稔平半島、中韓(惠州)產業園等或將迎來更多優質項目。

陳鴻宇建議,惠州要通過調整考核評價體系,引導惠陽、大亞灣、仲愷等縣區打破區域壁壘,強化與深圳、東莞的合作,加速同城化。

張克科認為,在深圳都市圈建設過程中,惠州可以按深圳-惠州-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沿海經濟帶走勢進行產業布局,特別是要發展惠州灣以及大亞灣、惠陽、惠東片區,使之成為區域樞紐和經濟走廊。

「融灣聯深」大進發,惠州雖然任重道遠,但未來可期!

來源:南方+客戶端

編輯:斯衛琪

相關焦點

  • 解碼「大深圳」:4萬億級都市圈謀變,深莞惠打開黃金通道
    廈深高鐵連接深圳、惠州、汕尾等地。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2008年,《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深莞惠一體化(深莞惠經濟圈)隨後開啟。軌道上的都市圈明年高鐵半小時串起深莞惠,臨深片區迎風口在惠陽區的廈深高鐵惠州南站,每天有數十趟列車通往深圳,接近公交化運營,10分鐘可抵深圳坪山站,30分鐘即到深圳北站。如今,深莞惠「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呼之欲出。
  • 特區40年:從老惠陽地區到深圳都市圈,深莞惠一體化再出發
    實際上,今年以來,廣東省多次「點名」深圳都市圈,並透露深圳都市圈範圍包括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4萬億級的「大深圳」都市圈浮出水面。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多條與深莞惠有關的城際獲批,包括深惠城際、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深大城際等。
  • 前有深莞惠「一體化」,深圳都市圈如何走得更遠?
    深圳都市圈裡的5座城市,深圳、東莞、惠州位於珠三角,汕尾、河源在粵東。2019年五市GDP達4.27萬億元,約佔廣東省的40%;土地面積3.72萬平方公裡,相當於18.5個深圳。「深圳都市圈可看做更寬泛的『擴容』,是深圳能量外溢輻射最直接、最高效的空間,應該在都市圈和大灣區城市關係架構內,通過政府和市場雙重作用力,實現互聯互通和樞紐功能的『擴容』。」郭萬達說,深莞惠「一體化」已有10餘年。效果不明顯是因為它仍然是通過行政辦法來推「一體化」。深圳都市圈則可能要通過市場加行政的手段來推動。
  • 一張交通卡穿梭穗莞深?關於深圳的對外交通,這些值得你期待!
    《工作意見》提到,與周邊城市協同開展深莞惠都市圈軌道一體化規劃,推進深惠城際、深大城際、穗莞深城際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際鐵路項目建設,還列出了明確的建設「時間表」:通過1-2年時間,啟動深大城際、穗莞深城際延伸段、深惠城際等城際鐵路項目建設。
  • 3個圈9萬億,廣東如何抱團發展?
    根據現已公開的範圍,廣州都市圈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清遠、雲浮和韶關;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大廣州」「大深圳」兩個4萬億級都市圈,加上1萬億級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跨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呼之欲出。廣東省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認為,10多年來,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建設取得不少成效,但也面臨難啃的「硬骨頭」。
  • 惠州規劃「豐」字交通主框架 推進廣深兩大都市圈合作
    「大廣州」「大深圳」兩個4萬億元級都市圈,加上1萬億元級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跨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廣東省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認為,10多年來,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建設成效顯著,但也存在「硬骨頭」。規劃構建都市圈,是順應「發揮中心城市的綜合帶動作用」的新要求,釋放出區域協調發展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信號。
  • 代表建言:持續深化深莞惠一體化進程
    (圖源:人民日報)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四年在政府報告中亮相。2020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深圳將堅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馬化騰發言,圖源:深圳夢)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就「推進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提出了建議,隨著他的觀點提出,「深莞惠一體化」熱度持續深溫。
  • 灣區又一城際高速來了!橫跨深莞,連接深圳10條高速!
    灣區又一城際高速來了!橫跨深莞!連接深圳10條高速! 2.深圳都市圈融合深莞惠協同發展的強力助推器 這條城際高速可將深圳的經濟活力、技術優勢進一步向周邊地區擴延,促進深莞惠等地高新技術產業、物流運輸業、旅遊業等產業發展,產業投資加速。
  • 深莞惠軌道互通:5年內8條軌道接通!東莞佔5條!
    深莞軌道互通:1-2年內動工建設:深圳10號線東延至鳳崗,深圳11號線北延至長安,深圳22號線北延至塘廈、穗莞深城際延伸段3-5年:深圳6號線貫通東莞1號線並建成通車通過1-2年時間,完成深莞惠地區貨櫃近距離內陸港體系運營模式研究、選址研究、疏港鐵路規劃方案研究。
  • ...代表馬化騰為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建言:持續深化深莞惠一體化進程
    全國兩會 | 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為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建言:持續深化深莞惠一體化進程 2020-05-22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都市圈來了,擴容還有戲嗎?
    其中,深圳都市圈除「深莞惠」三個城市之外,還將河源、汕尾納入圈內範圍。但這並非首次,據相關媒體報導,早在2014年,省政府就正式批准河源、汕尾按照「3+2」模式加入深、莞、惠經濟圈。這期間,「深汕合作區」正式掛牌成立。人們之所以對「深圳都市圈」概念新奇,是因為近年來無論是市場還是民眾,還是習慣於「深莞惠」的臨深概念,汕尾、河源身處粵東地區,畢竟還是離得太遠。
  • 深圳都市圈:「小變化」與「大猜想」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銳 2020年的最後一天,深圳市人民政府官網公布了一份《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這份《建議》當中,關於深圳都市圈提及成員的一個小小變化引起注意:從深莞惠3市,擴至深莞惠河汕5市。
  • 李宇嘉:先行示範區政策下,深莞惠區域均是深圳經濟紅利輻射範圍
    鳳凰網房產快訊 12月1日-4日,「錨定」2020第八屆鳳凰網全球華人不動產財經盛典開啟,300餘位國內外重量級嘉賓跨洋對話,解讀全球經濟與不動產變局。2020年大勢年終復盤,全面解析穿越周期知道,精準指引行業新路向。
  • 深圳新政後我苦想了7天,結論是:還是要買房
    建設中的贛深高鐵(仲愷)站兩站即達深圳,第一時間得享深圳發展紅利。莞惠城軌直達東莞,深莞惠三城同一城生活悄然已至。 交通脈絡逐漸被打通,深圳、廣州、東莞,轉瞬即達,一步主城都心,暢享灣區繁華,潼湖進入「讀秒」時代。
  • 又多1條莞深跨市公交接駁地鐵線
    往來莞深的小夥伴 看!過!來! 從9月7日起 又將多一條莞深跨市公交線
  • 第三屆深莞惠+河源汕尾網球交流賽開幕
    惠州日報訊 (記者譚琳 龔妍 通訊員劉澤華)昨日,第三屆深莞惠+河源汕尾網球交流賽在惠州舉行。惠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王開洲參加活動。 據了解,本次交流賽採取團體賽制,為期兩天,由五個單項組成,共有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汕尾五個城市代表隊近百人參賽。
  • 今天起,又多1條莞深跨市公交接駁地鐵站!
    往來莞深的小夥伴看!過!來!從今天(9月7日)起又將多一條莞深跨市公交線看點01新增莞深跨市公交線路為滿足莞深市民的跨市出行需求方便兩地互聯互通經深莞兩市交通主管部門溝通研究決定☀增設了松山湖車站、下圍水工業區、洪橋頭、集信名城幼兒園等站點,其中集信名城幼兒園站可換乘深圳地鐵6號線松崗公園站,市民可在該站乘坐深圳地鐵到達深圳各地。☀同時,本次調整取消了莞惠松山湖北站、創意生活城、月荷湖、松山湖車站站外、霄邊、長安霄邊首末站6對站點,市民可乘坐東莞308路、342路等線路換乘莞312路。
  • 佛莞城際開始鋪軌,將「無縫」對接京廣高鐵
    11月30日上午10時,在東莞市洪梅鎮佛莞城際西部幹道2號特大橋施工現場,隨著現場指揮員下令「開始鋪軌」,第一對500米長鋼軌準確落槽就位,標誌著由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承建的佛莞城際全線鋪軌正式拉開序幕。
  • 沙井—坪地1小時互通的外環高速來了,深圳東西房價差距會拉平嗎?
    Part2、貫通深圳6區+深莞惠3地 助推深圳都市圈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基建可謂全面開花,而深圳作為灣區引擎,交通建設首當其衝。目前已開通6、8、10等多條地鐵線路,贛深高鐵也將於明年開通,而深圳外環高速的建設及使用,構建了「內暢外聯」的立體交通體系,加快深圳都市圈的進一步融合,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起到重大的意義。
  • 深汕高鐵捷運,汕尾市長來了…
    汕尾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鄒廣接受採訪鄒市長表示,自此汕尾站沒有始發列車的局面正式被打破,汕尾將更加緊密融入深莞惠經濟圈,真正跨入深圳一小時生活圈,汕尾旅遊業、房地產將首先受惠,也為深汕合作乃至未來深汕一體化邁出了踏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