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腔女高音
「花腔」一詞源自德文Koloratur,是指旋律精巧靈活的裝飾。花腔女高音的音色圓潤、明亮,運轉靈巧、機敏,以高音的極端區域作輕盈自如的跳躍而見長。
如中國作品《軍營飛來一隻百靈》;歌劇代表有莫扎特的《魔笛》中夜後的「復仇」詠嘆調等。
演唱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一類型的高難度的演唱往往帶有器樂化的特點,例如快速的音階式、分解和弦式等。音域較廣,通常在c1~c3,部分花腔女高音在高音區又可以唱到f3。
女中音
在義大利文中,「Alto」一詞原意為「高」,是男聲用假聲達到的女聲音區。15世紀中葉,Alto相當於女低音。以Alto稱呼女聲的中音是在17世紀時,女性歌手登上巴洛克歌劇舞臺之後。
通常來看,女中音的音量較大,音色較為渾厚,也會比較的豐滿一些。其音域在未經訓練時一般在bb~f2,訓練後一般可達到兩個八度以上(a~a2)。
女中音在唱b、c1、d1這幾個音時比較渾厚、結實、有力,唱至e1和f1時可能會出現不穩定,聲音變弱。在e1或f1以上整個中聲區都明亮有力。
有些女中音也可以達到c3,但不如女高音唱得輕鬆,高音區音色稍暗。如中國作品《打起手鼓唱起歌》。
在美聲唱法中,女中音比較注重音色的寬厚感。因為女中音往往扮演非正面的角色,她們會弄出很多緊張的情節來,所以,女中音的音色多半帶有戲劇性的色彩。
女低音
女低音的音色相對來說比較低沉一些,顯得更為堅實,通常而言比較適宜演唱感情深沉而穩重的作品。
聲樂作品中的女低音出現的次數並不是很多,它的特點主要是氣息較為悠長、同時在線條方面也非常的清晰。
她們的音域在沒有經過訓練的時候通常保持在g~d2,訓練後一般也可以達到兩個八度以上(e~e2)。
女低音在g~d1這個低聲區的聲音寬厚有力,到e1聲音會變弱,出現不穩定;在e1以上中音區明亮有力,高聲區聲音變弱變暗。
男高音
男高音的音域在沒有經過訓練的時候通常保持在c1~c2,訓練後可達到兩個八度以上(c1~c3)。
男高音在唱到f2或#f2時,往往會出現一個「坎」,在換聲區之後又會恢復明亮的高音。男高音的低聲區比較弱,但隨著聲音的升高,音量會慢慢的增大,中聲區以上聲音明亮有力。
男高音依照音色和風格又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抒情男高音
一般來說,抒情男高音的特色非常的鮮明,一是它的音色非常的明亮,二是它擁有非常流暢的氣息,三是它的聲音優美柔和,富於歌唱性。
四是它的音域一般在c1~b2或c3之間,音質溫和優美,抒情性強,適宜演唱各種類別抒情性的作品。
如中國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草原之夜》,歌劇代表作品有普契尼《圖蘭朵》中卡拉夫的詠嘆調《今夜無人人眠》等。
戲劇男高音
戲劇男高音的特點主要在於以下幾點:一是戲劇男高音以其音色厚實、飽滿,精力充沛而見長,二是它的音域在c1~b2或e3之間,三是它的聲音有威力,有男性的英雄氣概,四是它很有戲劇性。
通常來看,戲劇男高音角色常扮演堅定、沉著的正面人物和英雄人物,適合演唱慷慨激昂、感情激烈的作品。
例如,義大利作曲家列昂卡瓦洛的歌劇《丑角》中的《穿上戲裝》。
戲劇男高音在戲劇性或悲劇性特定情景中,通過聲音顯示出慷慨激昂的熾烈情感。在感情進發時,往往帶有宣敘調的特點。
如威爾第《奧賽羅》中的奧賽羅以及比才《卡門》中的霍塞等,都是屬於這一類型。
輕快性男高音
輕快性男高音音質既輕鬆又非常的靈巧,音色方面既比較明亮,還顯出非常清脆的感覺,其音域在c1~c3或d3,能演唱不少種類的裝飾音和華彩樂段。
另外,還有抒情兼戲劇男高音,音色、音域、力度等特徵介於抒情與戲劇性男高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