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或不再將城中村改造當作土地開發的過程
金羊網 2020-11-11
在全市乃至全國首次對城中村改造合作企業較為系統地提出了引入產業、教育、醫療資源的要求。
將注重產業培育和升級轉型、統籌完善城市功能
羊城晚報訊 記者趙燕華報導:在10日舉行的廣州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的相關數據公布,自2019年以來截至今年10月,廣州共盤活存量用地60平方公裡,新增公共服務設施及配套4.2萬個、418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719萬平方米。
擬再出5個城市更新配套政策
城市更新九項工作內容涵蓋「三舊」改造、「三園」轉型、「三亂」整治。廣州市住建局副局長齊懷恩表示,廣州城市更新「1+1+N」政策體系中,「1+1」《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已印發實施,N為「15」個配套政策指引,目前10個已印發實施,《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合作企業引入及退出指引》等5個配套政策文件正進一步完善和報審中,將於近期印發實施。
「下一階段將出臺的城市更新配套指引,包括項目審批流程優化、合作企業引入與退出等方面,正在修改完善及報審中。結合當前廣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發展需要,考慮不再將城中村改造當作土地開發的過程,而是產業培育和升級轉型、統籌完善城市功能的過程,在全市乃至全國首次對城中村改造合作企業較為系統地提出了引入產業、教育、醫療資源的要求。」
在全市推廣社區設計師工作
《廣州市老舊小區小微改造實施指引》是已經印發的十個指引之一,齊懷恩介紹:「以街區為單位,按一區一策原則分類打造打造15分鐘生活圈,結合環境整治、公共服務設施、文化保護與傳承、業態提升等要素全面提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指導業主委員會或業主自我管理組織和物業服務企業,加強改造後的管理與服務,實現老舊小區的長效管理。」
為了讓城市更新工作更精細化,在全市推廣社區設計師工作,包括「社區事·專職做」「社區事·大師做」「社區事·街坊做」系列工作。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聘請272名社區設計師和163名鄉村規劃師,入駐全市街道的城鄉社區。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姜莉表示,一些公共投資小項目正嘗試主動邀請居民參與其中。「以同和北9號大院老舊小區口袋廣場改造為例,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向全國徵集方案,共徵集包括國際知名設計團隊SOM、SASAKI等設計團隊在內的23個方案,也邀請全國大師、職能部門、街坊、項目負責人參與評選,大大減少行政協調時間,也提高了市民的參與熱情。」
與此同時,還請大師領銜,讓社區改造從「千篇一律」到「各具特色」。如邀請廣州瀚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許迪設計環市東廁所微改造,通過「輕幹擾,加格柵」的手法,讓具有三十年歷史的老公廁成為具有趣味性與人文關懷的網紅廁所、與周邊融和的城市景觀標誌。邀請設計白雲機場航站樓的全國大師陳雄設計110千伏獵橋變電站,從功能性、公共性和科普性三方面,將變電站設計為開放的、親民的電力科普基地,增設屋頂觀景平臺,讓變電站成為市民願意看一看、品一品的開放城市濱江景觀等。
編輯: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