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是夏秋季節野釣經常可以碰上的魚類,耐高溫耐低氣壓,在悶熱的夏季也能釣到。黃顙魚是肉食性魚類,自然水域中主要進食小魚蝦,水生昆蟲和軟體動物。多數釣友釣黃顙魚都是碰上的,比如面餌釣鯽魚,換上蚯蚓收穫2、3條,然後基本就沒有了。這個特點也說明了一點,就是野生的黃顙魚不成群進食,有各自的巢穴,還有一定的領地意識。所以民間釣黃顙魚多以不打窩走釣為主,想要一個窩點釣更多的黃顙魚,往往需要提前一天打窩,這樣才有可能把遠處的黃顙魚誘過來,不過多數釣友都不具備這種條件。所以介紹下臨時打窩和提前打窩的幾種方法,效果總比走釣好一些。
一、選擇窩點
黃顙魚喜歡生活在近岸淺灘,水質渾濁,靜水或者緩流的區域。水中有水草、樹樁、橋墩、石碓等位置,都是黃顙魚喜歡躲藏的地方。這是因為黃顙魚沒有太強的遊泳能力,視覺也不發達,在覓食的時候喜歡躲藏起來,等待路過的小魚蝦。所以在窩點的選擇上,水底越是複雜往往越是好釣點。這樣的位置不但利於黃顙魚躲藏,也是小魚小蝦,軟體動物喜歡的位置。食物的分布,影響了黃顙魚的棲息場所。有一點一定要注意,深水中往往是釣不到黃顙魚的。
二、打窩手法問題
1、臨時出釣
黃顙魚是肉食性魚類,打窩講究的是打葷窩。臨時出釣打窩的關鍵在於快速誘魚,介紹兩種民間常用的打窩方法。第一種方法就是多準備一些蚯蚓,到達釣場後選擇好窩點,把蚯蚓切碎或者剪碎,加上一點岸邊的泥土搓成團,直接打窩即可。泥土到釣點以後慢慢散開,腥味濃重的蚯蚓可以起到快速誘魚的目的。但是還是會有部分蚯蚓被埋在泥土下,這樣就有不錯的留魚效果,會有長效的誘魚效果。
第二種方法就是使用雞肝、豬肝之類作為窩料,這個絕對是民間釣法的奇思妙想。把雞肝或者豬肝打成泥,然後找點爐灰渣子,爐灰渣子跟豬肝泥一起攪拌,渣子要比豬肝泥多,弄成團後直接打窩。首先雞肝、豬肝腥味非常濃鬱,味道比蚯蚓重很多,有更好的誘魚效果。之所以跟爐灰渣子攪拌,是因為爐灰渣子扎嘴,黃顙魚難以吃到多少食物,這樣反而就有更好的留魚效果。
2、提前打窩
釣黃顙魚,提前打窩效果會更好一些,但是提前打窩需要考慮到窩料會被黃顙魚吃完,這樣就不能起到持久的誘魚效果了,所以在打窩的技巧上主要是味道誘魚,但是讓黃顙魚吃不到食物。第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啃過的羊骨頭來打窩,方法異常簡單,直接拋到釣點,第二天一早再來垂釣。這種打窩方法效果極佳,過幾天窩點中都會有魚。第二種方法是把窩料放到紗布袋中,比如磯竿切碎,豬肝切碎,雞腸子切碎,放到紗布袋中,袋子中加上幾塊石頭,紮緊口,然後拋到釣點打窩。
夏季釣黃顙魚宜釣早晚,光線弱的時候黃顙魚會更加活躍。或者雨後漲水,白天在渾濁淺灘也非常好釣。喜歡請關注給個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