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熱,本以為「卸完貨」後,衣櫥裡的緊身連衣裙就可以重出江湖。
然而現實可能是:
自己鼓鼓的松垮肚皮讓人以為還在孕期,上車還有人讓座;
換了n個體重秤,每一天的數字都同樣高居不下;
孕前別人一口一個 「小姐姐」,現在孩子 「阿姨好」的聲音變得響亮
難道,今年又要和它們說再見了嗎?
不甘心的「月半」美少女們開始了自己的各式減肥計劃。可是,為什麼明星們能閃電瘦身,而你把自己累得半死卻沒有變化?
或許是因為你被這些「減肥偽知識」坑了!
光做有氧運動,就能減肥?
「為什麼我每天堅持跑5公裡,除了累卻沒有變化?」
因為人體的適應力其實非常驚人,6星期內便可能適應一項新的運動。當你的身體已經適應跑步一段時間,燃脂效率便在下降。
因此,如果發現自己的減肥大計進入瓶頸期,不妨對你的運動做一些改變。例如:長時間進行慢跑的,可以嘗試力量型運動。
而對於產後媽媽來說,要讓身體既瘦身又完成產後恢復,產後6星期便可以循序漸進開展運動,例如從溫和的瑜伽和普拉提開始,再增加鍛鍊腹肌的訓練,如平板支撐等,最後再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如慢跑、跳繩等。
豎腿靠牆,站著不動能瘦腿?
「減掉水桶腰,去掉拜拜肉,瘦掉這裡就好了」……
每個人都對減肥有不同美好想像,最好能站著不動就能局部減肥,然而理想很豐滿,體重更豐滿。
當你瘋狂轉呼啦圈想瘦腰,又或者飯後豎腿靠牆立志瘦腿,很可能想著「終於找到減肥&在家顧孩子兩不誤的方法了!」可當你堅持一段時間後很可能發現,變化近乎為0。
別懷疑體重秤和鏡子,因為,減肥都是全身的,所謂的「局部減脂」,是不存在的!更何況,豎腿靠牆、又或者靜態拉伸動作的熱量消耗微乎其微。
站著不動雖然不能減肥,但如果真的不願意出門運動,還有一些簡單運動可以在家中進行:
仰臥平躺在墊子上或床上,用靠墊支撐頭和肩膀,雙腿屈膝。雙手放在腹部,用鼻吸氣時緩緩鼓起腹部,用嘴呼氣時收緊腹部肌肉。
P.s.
剛生完不久,要控制運動量,每組做2-3次就行了。
仰臥平躺在墊子上或者床上,雙腿屈膝。深深吸一口氣,然後輕輕抬頭,伸直手臂的同時呼氣。再緩緩回歸原位,吸氣放鬆。
P.s.
剛開始時幅度可以小一些,隨著身體漸漸恢復,運動強度逐漸增大。爭取能將頭抬得更高一點,逐步做到肩部能離地。最好每天堅持做上幾組。
仰臥平躺在墊子上或者床上,雙腿緊貼屈膝。收緊腹部,慢慢向右轉動腰部。使右膝的外側儘量貼地,上半身保持不動5秒鐘,再轉回中間。接著轉向左側,重複之前動作。
仰臥平躺在墊子上或床上,雙腿屈膝。收緊臀部及腰背肌肉,將臀部撐高至和腰背呈一條直線(剛開始可以稍彎曲,慢慢加大強度,直到能做到標準)。稍微停頓後,再慢慢放下臀部。
(以上運動及動圖參考自年糕媽媽)
一般包含五個動作:
① 從站姿開始,雙腳與肩同寬,逐漸蹲下,直至雙手放到地面;
② 雙手支撐在地上,後踢腿,形成伏地挺身姿勢;
③ 手臂彎曲,做一個伏地挺身;
④ 雙腿立刻跳回原地;
⑤ 站起身,盡力向上跳並擊掌。
Burpee還可以根據個人的基礎不同,有很多動作上的變化。
另外,訓練安排上也可以非常靈活,比如:
運動時間長=訓練強度高?
好不容易在照顧寶寶之餘擠出時間運動,每天散步半小時+跑步3公裡+自行車半小時,為什麼還是「月半」?
因為,運動時間長≠訓練強度足夠啊。
對於有氧運動,運動時間長,的確能夠消耗更多的熱量。但是,時間長並不代表訓練的強度足夠。
衡量訓練強度的主要指標之一是心率,例如,心率高達 160 的間歇有氧 10 分鐘要比心率 130 的慢跑 20 分鐘強度來得大。
其實,還有一些時間短,方便進行的運動適合產後媽媽減肥,例如:跳繩。跳繩是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以跳繩-休息-跳繩-休息……的方式循環,也可以再結合其他動作進行,15~20分鐘就能完成訓練。
不過,一些心臟有疾病、膝蓋有損傷、體重過大的人需要在專業指導意見下進行。
美贊成溫馨提醒:
產後瘦身,寶媽們切勿操之過急。產後運動應該遵循節奏緩慢且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運動過度。
一般建議每周的運動時間控制在2個半小時左右為宜,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哪怕覺得自己體力槓槓滴,也不要超出醫生建議的範圍哦。
減肥是個持久戰,每個媽媽的身體狀況不一,沒有哪種減肥方法能夠適合所有人進行。因此,根據自己的情況,管住嘴,邁開腿,適時改變計劃,堅持下去,終有一天,傲人馬甲線定會再次出現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