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接納】政府接納工聯會意見 放寬「職津」工時要求

2021-02-08 香港工聯會

要求政府特事特辦思維應擴至救失業

疫情持續逾年,基層苦不堪言。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工聯權委)對特區政府接納工聯會建議,今日(2月4日)公布擬放寛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申請的工時要求至72小時表示歡迎,更樂見政府願意踏出特事特辦第一步。不過,工聯權委重申,目前有逾24萬失業工友活在水深火熱,政府要將特事特辦思維擴大,接納社會普遍共識,推出緊急失業援助金等精準支援失業措施。

有見被逼放無薪假及停薪留職現象成新常態,工聯會去年8月21日與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會面、提交疫情下支援勞工政策建議時,要求政府放寛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工時要求,讓一班「開工不足」工友仍能獲得津貼。至上月20日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晤,就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期望及建議,工聯會再次促請調低在職家庭津貼工時要求。

工聯權委表示,歡迎政府擬將現行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下,非單親住戶基本工時要求,由每月最低144小時減半至72小時,期望政府能儘快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文件及向財委會申請撥款,以實現今年6月實施的目標。

工聯權委又提醒政府不能忘記在6.6%此十六年來最高失業率下,大班失業人士彈盡糧絕,希望政府救失業也能特事特辦,勿諸多憂慮。工聯權委促請政府在預算案須有救失業方案,撥出專款用於解決失業問題,並接納工聯會提出建議,發放緊急失業援助金,每月9,000元,為期6個月;放寬申領失業綜援門檻,允許個人名義申請;增加再培訓名額,提高津貼;以及積極創造更多臨時性職位。

政府提出,暫時放寬申領在職家庭津貼的每月工時下限,由現時最低144小時減半至72小時,為期一年,將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另外又會放寬短期食物援助計劃「食物銀行」的資產限額,預計額外多12萬人受惠。

相關焦點

  • 港府擬限時大幅降低職津(在職家庭津貼)工時要求/車公誕市場銷售點運作安排/非洲豬瘟襲港/澳門特區政府預料下半年實現青茂口岸通關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日會見傳媒講述有關新措施時說,疫情由去年初持續至今,很多基層住戶面對就業不足的困境,政府考慮後決定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建議設有時限的職津特別措施。 他指,職津計劃政策目標是鼓勵基層住戶全職就業,多勞多得,但在持續疫情影響下,政府認為限時大幅放寬職津的工時要求有助更多基層住戶符合資格申請津貼,以解燃眉之急。
  • 各界均促政府設失業援助金 社協:上限1.6萬元為期6個月
    社協促請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 上限1.6萬元為期6個月香港自疫情後,經濟受到極大打擊,最新一期的失業率更上升至6.6%,創16年新高。社區組織協會批評,政府由疫情開始,對基層市民支援極度不足。他們更以「見死不救」來形容情況,並促請政府立即設立臨時失業援助金。當中內容包括:向失業人士發放相當於失業前8成工資的補貼,上限1.6萬元,最多6個月。而且,向嚴重就業不足人士發放援助金,預料2項措施會有40萬人受惠,未來一年開支約300億元。
  • 【文匯社評】合約工時「袋住先」 逐步過渡標準工時
    政府建議的合約工時立法中,11,000元的薪酬劃線是否合理、有何根據,僱主會否落實超時補水等疑問,政府應作更清晰解答,釋除公眾疑慮。無論如何,標準工時立法勞資分歧頗大,勞工界要求「一刀切」一步到位,立法難度更大,較為務實的態度是對合約工時方案「袋住先」,經過摸索、總結經驗,逐步向標準工時立法過渡。
  • 李慧瓊倡回鄉證「一卡兩號」
    ,或者搞「一卡兩號」,讓港人來往大灣區更加方便國務院前日宣布,港澳臺居民在內地工作,毋須再申請就業證。香港各界人士都對新措施表示歡迎,他們認為,省卻這一要求,可吸引更多內地企業聘請港人,亦可鼓勵更多港人到內地工作。民建聯主席李慧瓊表明,會繼續爭取其他便利港人到內地發展的措施,如促請內地政府讓香港人申請內地身份證,或搞「一卡兩號」,把港人申請之內地身份證號碼加於回鄉卡上。現時,臺港澳居民要在內地工作,需要申請《臺港澳人員就業證》,獲批後才可獲內地就業法律保障。
  • 李慧瓊:政治人物要「傾聽」意見
    用「馬不停蹄」來形容出選超級區議會(第二)的民建聯主席李慧瓊團隊的競選活動,可說最適合不過。  李慧瓊團隊昨晨先到會展,透過facebook直播功能向公眾匯報。他們先購買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的新書《英語人生》。李慧瓊引用了曾主席書中提到,政治人物應該要學好英文,同時努力達到4個特質,分別是「likeability」(討好)、「humanity」(慈悲)、「humility」(謙卑)和「 humour」(幽默)。她希望自己及團隊成員都能夠做到。
  • 臺灣失業率再創新高 年輕人可西進奔「錢程」
    「主計總處」指出,5月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4.16%,為2013年11月以來新高。而20-24歲的臺灣年輕人的失業率也高達11.6%。「主計總處」調查指出,就業者每週工時受疫情影響而減少,因經濟因素(包括業務不振、無法找到工時多於35小時之工作及季節關係)致工時未達35小時者為45.6萬人,創2019年1月調查以來新高,並較4月增加5.6萬人。
  • 工會促放寬自僱者申請資格 憂僱主挪用資助難查證
    不過,有工會擔心由於計劃的罰則只是「退返資助額」,對僱主欠缺阻嚇性,打工仔亦未必了公司如何分發津貼,變相「投訴無門」。另一方面,工會料大批自僱人士由於沒強積金戶口,不受惠於保就業計劃,望政府放寬申請資格,考慮其他證明文件。
  • 港府列香港電臺「多宗罪」,本會成員:檢討報告一針見血
    圖片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檢討港臺管治及管理專責小組早前亦發表報告指港臺存在編輯管理有缺失處理投訴存利益衝突以及有人力資源重疊等多項問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港臺的工作並非不受監管,要求港臺必須在制度、執行及監察上作出改善。港臺稱會認真研究及跟進專責小組建議。
  • 裁判官排除彥霖死於「非法被殺」 謠言可以休矣!
    死因庭為釋除市民疑慮,特別「開快車」盡早召開研訊。裁判官向陪審團指出,無證據顯示彥霖是受襲致死、生前與人結怨、因參與「社會活動」引致擔心人身受傷害,因此,陪審團要排除裁定彥霖「非法被殺」。而由於證據顯示彥霖生前無自殺傾向,陪審團亦不能裁定她「死於自殺」,只能裁定她因精神紊亂或遇溺等因素而「死於意外」,或者因證據不足以推斷死因而裁定「存疑」。
  • 109學年度道禾實驗「教育理念」暨「數學課程體驗」
    「一切課程將成為孩子的美好印記」邀請您認識道禾實驗小學分享「獲邀參與國教院十二年國教課綱研究合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