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的一年! 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見習記者 杜曉彤

「對於支付機構而言,今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一位業內人士直言。

今年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對消費市場造成重創,而作為與消費市場強相關的行業,第三方支付的不少機構都出現交易量陡降、收入縮水的問題,加之行業嚴監管趨勢不減,中小支付機構生存更加艱難。

年內罰金倍增

今年以來,支付行業監管高壓態勢不減,處罰力度更呈現加碼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末(以罰單生成日期為準),第三方支付機構至少已收到100張罰單,罰金總額接近3.03億元,高於去年全年的1.66億元,創下歷年之最。尤其在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經濟步入復甦階段後,監管部門開罰單的頻次有所增加,第三季度支付機構收到罰單數量約佔前11個月的一半。

與往年相比,今年支付機構收到的罰單數量並未增多,罰金總額大增的主要原因在於大額罰單的增加。其中,4月29日,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商銀信」)收到1.16億元「天價」罰單,成為支付機構首張超億元罰單。罰單顯示,商銀信涉16項違規行為,被處以沒收違法所得5009.10萬元、罰款6588.69萬元。往年罕見的千萬元級別罰單也頻頻出現,涉及深圳瑞銀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聯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銀盈通支付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從違規行為來看,違反銀行卡收單、反洗錢規定兩類行為最為突出。其中,「客戶身份識別」、「為身份不明客戶提供服務或發生交易」是最頻繁出現的處罰名目。

此外,年內監管部門向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中,涉及機構與相關責任人「雙罰」的佔比近半,如商銀信被罰案例中,其董事長、風險管理部總監/高級風控經理也分別被處罰款45萬元、20萬元。

有分析人士透露,部分寄望於監管今年「手下留情」的機構已然落空。「從罰單情況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支付行業嚴監管的態度沒有絲毫放鬆,『雙罰』趨勢顯著,大額罰單頻出,處罰力度甚至較往年更上一個臺階。」該人士指出,「隨著監管部門慢慢摸清支付業務脈絡,未來恐怕只會越來越嚴格,靶向越來越精準」。

疫情雪上加霜

支付百科首席評論員寇向濤表示,現在行業已經進入嚴監管階段,並且監管部門已經摸清套路,開始有針對、有技巧、有策略的監管,例如打擊二清、套碼、斷直聯、備付金統一管理等,監管部門設立的邊界和紅線圍欄抑制了這個領域的無序增長,也產生了一定業務約束。

「甚至一些支付機構的一把手也會覺得,現在行業裡可拓展的業務已經很少了。」他指出,與此同時,支付行業格局固化,難以打破,中小支付機構生存空間有限。

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19年行動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QQ錢包)兩大巨頭壟斷格局穩定,佔94%的市場規模。各集團體系內發展的支付業務佔2.6%,快錢、聯動優勢、易寶支付、銀聯商務等頭部支付機構佔2%,剩下1.4%的市場供其他百家中小支付機構「分食」。

「然而,今年支付機構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行業走向嚴監管、早期的監管紅利消失等老問題,還有疫情帶來的『雪上加霜』。」寇向濤指出,今年上半年,支付行業交易量大減,甚至有多家機構只能通過裁員、壓降成本求生。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進一步解釋,構成支付機構收入來源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基於交易量收取的手續費收入。由此可知,支付是與經濟活躍程度強相關的行業,經濟越活躍,交易量越高,支付機構獲得的手續費收入就越高;反之,「今年疫情重創經濟,尤其是消費零售行業,這一行業又是支付機構服務的重頭,這也就導致不少支付機構收入大降」。

牌照不再吃香?

在經營受壓下,不少支付機構選擇了退出。就退出渠道而言,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想上市很難,好一點的是被收購,牌照變現,要麼就是註銷牌照」。

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支付機構牌照的買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希望通過支付牌照搭建生態閉環的網際網路平臺。例如今年9月,攜程集團宣布收購上海東方匯融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匯融」)100%股權。攜程集團方面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與東方匯融的合作,改善文旅產業支付便利性。

另一類買家是計劃進軍國內市場的境外機構或從事跨境業務的跨境金融服務機構。2019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陸續向支付寶、財付通、匯付天下等十餘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發放跨境業務的展業許可,意味著監管已定調跨境外匯支付業務必須持牌經營。有支付機構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國內多家跨境金融服務平臺以及境外支付機構為滿足許可申請資格,已經在收購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標的。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3月以來,央行收緊第三方支付牌照新發審批,企業要獲得支付業務合法資質幾乎只剩下收購一條路可選。從牌照交易案例看,一張經營範圍為網際網路支付的牌照市場價格約5億元,網際網路支付+行動支付兩項經營業務牌照超過6億元,擁有網際網路支付+行動支付+銀行卡收單三項業務牌照價值超過10億元。

然而,隨著頭部網際網路平臺基本都已配齊支付牌照,以億元計的牌照變現難度越來越高。近日,央行公布新增4家支付機構註銷牌照註銷信息。其中,手握網際網路支付牌照的江蘇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成為首家註銷這一牌照的支付機構。據統計,截至目前,共有38張支付牌照被註銷,支付牌照數量降至233張。

「現在第三方支付牌照其實是過剩的,牌照的市場價格也從前幾年的十幾億元,到現在的幾億元,以後或許還會下降。」黃大智表示,從近年的趨勢來看,已經有不少支付機構出現牌照不予續展或被註銷的情況,這反映了支付行業正處於一個動態清退的過程,未來那些空有一個牌照,但沒有業務或是業務規模過小,甚至有一些違法違規犯罪案例的機構,可能會逐漸退出這個市場。

求索生存之道

面對終端消費者(C端)市場難以打破的壟斷局面,開拓跨境市場和耕耘小商家、服務場景方等B端市場成為中小支付機構探索的主要發展方向。有支付機構人士表示,目前國內支付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國內很多的支付機構也開始注重跨境業務,未來跨境支付業務的市場競爭也將加劇。

上述人士認為,儘管不少支付機構提出金融科技轉型,也就是為B端提供支付解決方案,但是大部分支付機構受限於其自身技術和經濟實力,要走金融科技轉型的路其實也很難,更多支付機構還是在原有業務基礎上,通過提供更多增值服務來增收,方能得以生存。

寇向濤也表示,支付其實是一項價格透明、利潤稀薄的業務,單純只做支付業務已經很難維持機構運營。因此,對大部分支付機構而言,圍繞核心競爭優勢,提供垂直附加服務才是未來長遠的發展方向。

黃大智則認為,從支付行業當前的局面看,C端市場格局難以打破,跨境市場中,第三方支付機構並非主角,可獲取的份額也有限,因此,中小支付機構更多的機會可能在於伴隨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而出現的B端市場。

「現在支付行業是一個具有強規模效應特徵的市場,但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這一情況或將發生改變。」黃大智舉例,「企業在進行數位化升級後,大量現金流水也需要在數位化系統中過帳,中小支付機構可以通過為行業、企業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獲得大量交易流水產生的手續費。儘管目前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還在初級階段,數位化的推進還不足以到達這樣的深度,但這一前景仍具有較大的想像空間。」

相關焦點

  • 雪上加霜的一年!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來源:證券時報網吳比較/製圖見習記者 杜曉彤「對於支付機構而言,今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今年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對消費市場造成重創,而作為與消費市場強相關的行業,第三方支付的不少機構都出現交易量陡降、收入縮水的問題,加之行業嚴監管趨勢不減,中小支付機構生存更加艱難。年內罰金倍增今年以來,支付行業監管高壓態勢不減,處罰力度更呈現加碼趨勢。
  • 雪上加霜,中小出版機構生存還有機會嗎?看看這六招
    今天我們刊發陳立均的《雪上加霜,中小出版機構生存還有機會嗎?看看這六招》長文,希冀通過作者幾十年的圖書發行、圖書電商實戰積澱,以及對圖書前沿營銷的觀察和局部透視,為出版人、編輯提供一個集選題策劃、營銷創意、品牌塑造和平臺運營實操經驗為一體的豐富案例庫,幫助出版策劃機構尤其是中小型機構突破市場低迷,尋找到消費升級新時代的新切口。
  • 中小物流企業遭遇現金流大考 傳化支付幫扶企業復產復工
    疫情下,中小物流企業除復工難之外,現金流是最大難題。傳化智聯旗下的傳化支付第一時間聯合銀行等機構,對湖北、河南、陝西、重慶等多地廣大物流企業和中小商貿企業,制定了靈活的信貸和延期還款服務標準,提供信貸、保險等綜合服務,幫扶企業共克時艱。
  • 持牌支付機構再減員 今年有4張支付牌照註銷
    從牌照業務類型來看,江蘇CA業務類型為網際網路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御嘉支付、艾登瑞德、華夏通支付的業務類型均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蘇CA的註銷性質是「被註銷」,但監管部門並未公布註銷的原因;其餘3家均為「主動註銷」。央行信息顯示,江蘇CA於2012年6月份獲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註銷時間為2020年11月3日。
  • 央行官網「已註銷許可機構」名單再新增4家支付機構
    根據央行披露,4家支付機構均涉及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不過,罕見的是,被註銷的江蘇CA公司還手握網際網路支付牌照,而這也是已註銷許可機構中的首張網際網路支付牌照。根據天眼查,江蘇CA公司是2003年批准成立的江蘇省唯一的第三方數字證書認證機構,於2012年6月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旗下運營品牌「行付天下」,法定代表人蔡明,大股東為江蘇省國信集團有限公司。
  • 聚合支付等收單外包機構備案,應該關注什麼?
    去年11月28日召開的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要求,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要繼續探索在線監測無證機構的方式方法,儘快取得成效。要加快收單外包機構的直接備案管理,綜合治理收單市場。
  • 連連數字擬科創板IPO 支付機構或迎來上市潮
    文件顯示,中金公司已受聘擔任連連數字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輔導機構,輔導期大致為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 同時,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以下稱「中倫律師」)與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稱「普華永道會計師」)也將參與輔導工作。
  • 第三方支付市場洗牌進一步加劇 央行再公示4家已註銷機構
    12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央行官網「已註銷許可機構」名單再新增4家支付機構,分別是御嘉支付有限公司、艾登瑞德(中國)有限公司、江蘇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江蘇CA」)、安徽華夏通支付有限公司。
  • 再現支付公司註銷牌照 預付卡機構持續縮量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又一家支付機構「棄療」預付卡業務。12月14日,有消息稱,安徽華夏通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通」)註銷支付牌照,且已獲得央行批覆。對此消息,北京商報記者獲得了華夏通公司的官方回應。
  • 11家支付機構被罰6700萬 半數疑成高利貸、賭博「幫兇」被訴數千次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9)》(下稱《報告》)顯示,2018年,隨著監管趨嚴,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野蠻生長階段結束,行業正向合規化的方向有序發展。據初步統計,2018年共發布十餘份監管文件,開出百餘張罰單,累計罰額是上一年罰額的近7倍。
  • 線下教培即將山崩地裂 看中小機構遠見者如何逆勢突圍
    這就是教育行業冰火兩重天的現狀,中小機構們萬萬沒想到,本來正在為挺過辦學許可證、預收學費受限的重重重壓下存活下來而喜悅,而要突然面對2020開年的黑天鵝,再走一遍奈何橋。然而,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文章,目前居然有一些中小機構對於疫情控制前景和其影響面非常樂觀,有的機構甚至認為停課影響可能僅限於寒假班!
  • 支付業馬太效應凸顯:頭部謀上市中小求生存
    在流量新貴和外資巨頭的「威脅」下,銀聯商務、連連數字、收錢吧、PingPong等頭部機構紛紛走向上市,欲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鞏固自有場景和客戶,勢必要在2021年初步構建起「護城河」。對於中小支付機構而言,2021年或許又是生死存亡的一年。「群狼環伺」下,支付「雙寡頭」格局或逐步轉向「多極化」格局。
  • 疫情下的中小塗企如何渡困
    生意社02月11日訊   2020年新春佳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淹沒了假期盛宴。往年動輒千萬億規模的餐飲、文娛影院幾乎顆粒無收,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公開發聲稱「春節一個月損失營收7-8億元」「最多只能再發3個月工資」。
  • 噹噹副總裁:中小出版機構還有「翻身機會」?看看這六招
    面對此境況,中小出版機構可謂是舉步維艱。而在出版發行業浸淫20多年的噹噹副總裁陳立均則對這一態勢提出以下觀點。 過去幾年的案例也告訴我們,暢銷書榜單並不是大型出版機構的專利,中小機構勇於嘗試和善於搏殺的特點,往往更容易打造出低成本圖書爆品。在開發新奇特選題方面,在參與平臺精細化運營方面,在適應新事物方面,大小出版機構起步相同、機會均等,甚至因為「船小好調頭」的因素,中小機構更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 2020年立陶宛電子貨幣和支付機構交易額大幅增長
    根據立陶宛央行新發布的消息,2020年前三季度,在立陶宛金融科技領域佔有重要份額的電子貨幣和支付機構(EMI/PI)的總數量、支付交易額和收入持續增長。 前9個月數據顯示,EMI/PI行業成功抵禦了新冠疫情衝擊,並持續受益於電子支付業務。三季度EMI/PI機構支付交易總額達249億歐元,同比增長1.6倍,環比增長16%。
  • 臺灣民眾的2020太難了:「豬」事不順 「錢包」掏空
    臺灣民眾的2020:我太難了  作者:虒僮  回顧2020年,很多臺灣民眾在感慨,沒想到今年會這麼難。有多難?且細聽分說。資料圖為臺灣一家商超內的豬肉貨架。資料圖:臺灣滷肉飯  「錢包」掏空 賺錢「難」  要說2020年哪個字可以代表臺灣社會關注的焦點,應該會是「疫」。再加一個字呢?那可能就是「悶」。這一年,疫情下的「悶」經濟讓人感嘆——賺錢,好難。  新冠肺炎疫情擾動全球,臺灣這個嚴重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受到萬點暴擊。
  • 百度攜手宇信科技 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更智能的雲服務
    8月20日,ABC SUMMIT 2020百度智能雲智能計算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百度智能雲推出AI-Native服務架構,發布新一代「太行」彈性裸金屬伺服器V2.0,同時宣布六大新產品發布、四大應用開發平臺升級。宇信科技作為百度在金融行業重要的合作夥伴,在大會上分享了二者如何在金融行業雲領域優勢整合的經驗。
  • 傳化智聯支付牌照獲續展 分析人士稱B端市場及跨境支付領域有成長...
    他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目前支付機構續展已打破前幾批全部通過的『固有現象』,有些支付機構在此輪『折戟沉沙』。傳化支付續展成功也能反映其業務合規性。」傳化支付牌照成功續展傳化智聯表示,公司致力於發展傳化智能物流服務平臺,傳化支付自成立以來,始終聚焦物流生態場景,堅持深耕產業支付業務,為大型製造企業、各類物流企業和中小商貿企業提供多種定製化的系統、智能的支付結算服務,助力其業務更好更快地發展。
  • XTransfer服務專業高效 深圳中小外貿企業一致好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外貿行業欣欣向榮的表象之下,卻也暗藏一些令中小外貿企業頭疼的難題,外貿交易額的遞增與跨境支付需求之間似乎總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中國外貿企業全球收款主要依賴於傳統國際電匯,而傳統國際電匯網絡往往涉及多個銀行,手續費較高、到帳時效相對較慢,這些因素疊加外貿訂單小型化碎片化的趨勢,中小外貿企業全球展業負擔凸顯。
  • 支付寶出「學費碼」:學費暫存支付寶,按教學進度支付培訓機構
    機構跑路拖欠學員學費,成為社會一大難題,成了家長心中的「不定時炸彈」,現在報個班不管大小,都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考慮,就擔心機構是來「圈錢」的。「學費碼」是一套面向中小教培機構OMO改造的解決方案的入口,但其隱藏的一項功能,或許要「革了教培機構的命」。學員報名後,通過「學費碼」交費,學費可暫存在支付寶,再按照教學進度支付給教培機構。它直接破壞了教育行業的預付費模式,取消了教育機構的遞延收入。幫幫一看,這的確是準備「要培訓機構的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