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為了慶祝柯達公司成立50周年,柯達公司推出了一款特殊版本的二號鷹眼(No.2 Hawk-Eye)C型相機。
Hawk-Eye這個型號,最早是由Boston Camera公司使用在一款拍攝4x5尺寸玻璃板的盒子相機上。1890年,Boston Camera公司被Blair Camera公司收購,隨後Blair Camera公司在1899年又被Eastman Kodak收購。
Kodak公司在1913年推出了Hawk-Eye No.2 C盒子相機,該機使用120膠捲(圖中的135膠捲只是為了對比大小的),拍攝6x9釐米畫幅的底片。
1930年,為了慶祝柯達公司成立50周年,這款Hawk-Eye No.2 C被重新推出。大約有55萬臺此款紀念版相機通過Kodak公司的經銷售被送給了1930年恰好12周歲的北美洲兒童。下圖應該就是當年免費贈送這款紀念版相機的宣傳單。
所謂的紀念版就是在這個盒子相機側面貼了一張金箔顏色的貼片,上面印有「1880-1930 Fifties Anniversary of Kodak(Kodak50周年)」字樣。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時的金色慢慢消退了,所以現在看到的那個紀念貼片往往都變成了銀色。
這個盒子相機說實話,真是再簡單不過了!只有一檔速度的快門和固定光圈。不過因為是的紀念版的,所以就在我的收藏範圍之內了,哈。
這款相機的頂部有個取景器(下圖中紅圈內),這個取景器是和相機前臉上的取景器窗口(下面第三張圖藍圈內)是相通的。第三張圖中的綠圈內就是相機的鏡頭所在處,不過這裡是看不到鏡頭的,因為該機的鏡頭被設計在了快門葉片之後。
該機的快門扳手被設計在了相機的側面,亦即下圖中黃圈那裡。我在網上看到的資料稱,這款Hawk-Eye No.2 C紀念版相機的快門速度大約是1/30秒。
因為早期使用120膠捲的相機都沒有自動停片和計數功能,所以通常都是通過紅窗來觀測膠捲襯紙上的數字來計數的。這款Hawk-Eye No.2 C相機的紅窗就在相機的背部。
不過我在柯達官方網站瀏覽時發現了如下信息:
1878 年 - 喬治·伊士曼先生高瞻遠矚地預見了明膠幹版 取代當時流行的笨重而龐大的溼版攝影的趨勢。幹版可由攝影師自行決定曝光和衝洗的時間,而溼版則必須立即塗布、曝光,並趁溼衝洗。
1879 年 - 伊士曼先生發明了一種乳膠塗布機,從此開始批量生產攝影幹版。
1880 年 - 伊士曼先生在紐約州羅徹斯特的一間租來的樓房頂樓中開始了幹版的商業生產。
1881 年 - 伊士曼先生與 Henry A. Strong (家族世交,無線電天線製造商)合夥成立伊士曼幹版公司。
因此這個50周年紀念版,也許應該是49周年?
說起來有點奇怪,這款50周年紀念版Hawk-Eye No.2 C相機上,沒有任何Kodak公司或者Hawk-Eye的字樣。
我手中這款Hawk-Eye No.2 C紀念版相機的產地是美國,不過我曾經看到過產地為加拿大的同款紀念版相機。
作者: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