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黏液層的缺乏在犬(貓比較少),當結膜發生慢性發炎、化生、發育不良或纖維化時會造成結膜杯狀細胞數量下降,而造成黏液層分泌減少或缺乏。受到影響的患病動物通常伴有輕微的乾眼症症狀,而其Sehirmer淚液測試正常或比正常值略低。因為黏液層可有助於淚液在眼角膜表面的穩定,一旦發生黏液層缺乏便會發現部分區域的眼角膜變得較幹。患病動物淚膜破裂時間會縮短,從而可根據其結膜組織病理檢查杯狀細胞減少來確診。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因在臨床上難以精確地評估此層,通常難以診斷該病。建議以環孢素( Cyclosporine)眼藥治療該病,可改善眼角膜表面黏液的質量,同時還可給予黏液素模擬劑或黏液素取代劑。
(2)脂質層缺乏脂質層缺乏主要是由眼瞼邊緣發炎或瞼板腺發炎造成。常見因葡萄球菌,酵母菌造成的眼瞼炎,全身性皮脂漏,異位性皮膚炎或蟎蟲等造成的炎症。脂質層異常會造成淚膜層中水樣層提早揮發、流失而造成眼角膜乾澀。
臨床症狀有時伴隨眼瞼炎〔眼瞼邊緣變圓、腫脹)、瞼板腺開口腫脹、結膜與皮膚交界處充血、眼瞼邊緣幹硬、瞼板腺囊腫,以及從結膜面看瞼板腺表面呈黃白色。輕輕按壓瞼板腺可擠出混濁的液體,呈黃白色像乳膠或奶酪狀的物質。動物可能會患有慢性眼角膜炎(但症狀會比水樣層缺乏型乾眼症輕微)、結膜充血、黏液性或黏液化膿性眼分泌物、眼角膜上皮水腫或糜爛。
這些眼睛表面的異常可能與淚液無法平滑地覆蓋於眼角膜表面有關,也可能因眼瞼邊緣腫脹或慢性發炎對眼角膜細胞造成剌激或傷害。此時可每天可進行2~3次熱敷、按摩眼瞼,並可根據嚴重程度或感染物的藥敏實驗給予全身性或局部抗菌素治療;當瞼板腺破裂內容物擴散至附近組織時,會引起眼瞼肉芽腫反應,此時可搭配給予全身性或局部類固醇。局部使用油脂如礦脂、礦物油、綿羊油等有一定幫助。對於慢性的病例中則需要長時間用藥。
( 3)水樣層缺乏犬最常見因淚膜中水樣層缺乏而造成乾澀與乾眼症的問題。
(4)乾眼症( Keratocon junctivitis sicca KCS )在犬為一種很常見且十分重要的眼科疾病,其發生率約為1%。
【病因】乾眼症的病因可以分為下列幾種:
( 1)藥物引起目前已知磺胺類藥物會直接造成犬淚腺組織的毒性,有50%犬只開始使用此類藥物30 d內會發展成乾眼症。其中體重低於12 kg犬的發生率較高。麻醉與全身或局部給予阿託品也會暫時降低淚液的產生。
( 2)手術造成乾眼症常發生於因第三眼瞼腺脫出而切除第三眼瞼腺的患病動物中,平均手術後4.5年會發生乾眼症。也可能發在耳道切除的患病動物中(可能在手術過程中使顏面神經受到影響)。
( 3)免疫引起此為造成犬乾眼症的最常見原因。淚液腺體細胞原為免疫特權區,不受身體免疫系統的影響,由血液淚液屏障隔離而有自己獨特的免疫機制,當此屏障受到破壞時,機體的免疫系統便會開始攻擊自己的淚腺組織而造成乾眼症。實際上在乾眼症患犬中可發現其身體內具有對本身淚腺組織、唾液腺與第三眼瞼腺的自體抗體,與人類相似,犬的乾眼症也可視為一種自體免疫異常。
(4)不明原因犬不明原因的乾眼症病例中,大多數應為免疫造成。
(5)眼眶或眼眶周創傷因直接傷及腺體或神經而引起乾眼症。這類患病動物常見伴有眼球脫垂。
( 6)感染犬瘟熱病毒會攻擊淚腺與第三眼瞼腺體而造成暫時或永久性乾眼症。其他疾病(如利什曼原蟲感染、慢性病毒或細菌性結膜炎等)造成的淚腺腺體或管道纖維化也會引發乾眼症。
(7)先天性迷你犬種(如巴哥犬、吉娃娃犬、約克夏犬等)可能發生先天性淚腺組織發育不良。貓若存在先天性眼瞼缺乏時,也可能因缺乏淚腺而患有先天性乾眼症。
( 8 )老齡萎縮10歲齡以上老齡犬因淚腺腺體萎縮造成乾眼症的概率會增加。
( 9)輻射輻射也會造成淚腺、第三眼瞼腺體的傷害而引發乾眼症。
( 10)神經性當淚腺組織缺乏副交感剌激及其他神經異常(如影響到三叉神經或自律神經失調)時也會造成乾眼症。通常神經性乾眼症均為單側,受影響側的鼻孔也可能會表現乾澀。
( 11)其他原因虛弱或是脫水的動物淚液分泌量也會減少。維生素A缺乏偶爾可引起犬乾眼症,但在其他動物則較常見。
【品種易感性】乾眼症常發生於美國可卡犬、獵犬、波士頓狂犬、查理士王小獵犬、英國鬥牛犬、英國波音達犬、拉薩犬、迷你雪納瑞犬、北京犬、貴賓犬、巴哥犬、薩摩耶犬、西施犬、西高地白狸犬、約克夏犬。
【臨床症狀】乾眼症臨床症狀根據單側或雙側、急性或慢性、暫時或永久等有所差別。
(1)黏液或是黏液膿樣性分泌物此為乾眼症患病動物中最一致的臨床症狀,可發現患病動物有大量黏稠、粘在眼球表面的分泌物。可能因為結膜杯狀細胞過度分泌黏液或淚膜中潤溼、清潔能力下降造成。結膜常見充血、增厚或水腫。
( 2)眼瞼痙李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眼瞼痙孿,也可能發現因眼角膜乾澀產生刺激造成第三眼瞼突出。
( 3)眼角膜潰瘍在嚴重或急性患病動物中因眼角膜上皮細胞缺失(尤其是中央部位)而造成潰瘍。可看到黏液性眼分泌物會粘在潰瘍處,嚴重時可能會發生眼角膜軟化甚至眼角膜穿孔。
( 4)眼角膜血管新生或黑色素化慢性乾眼症患病動物中常見眼角膜血管新生與黑色素化,而此病變會影響視力,嚴重時會導致失明。
(5 )乾澀或眼角膜混濁因為缺乏淚膜而導致眼角膜看起來乾澀、不明亮,此為乾眼症患病動物的典型外觀,約有25%乾眼症患病動物會出現此異常。
( 6)同側的鼻孔乾澀通常同側的鼻孔會較乾澀,尤其是在神經性乾眼症的患病動物中尤其明顯。
【診斷】根據過往病史(用藥記錄、第三眼瞼腺體切除、復發性結膜炎)、臨床症狀和Schirmer淚液測試紙可診斷患病動物有無乾眼症。Schirmer淚液測試每分鐘低於10 mm的患病動物應懷疑患有乾眼症,尤其是短吻犬種或理論上應該淚溢的患病動物(如已發生眼角膜糜爛或結膜炎時),必要時可進行孟加拉玫瑰紅測試。臨床獸醫師應進行完整的血液學與其他檢查,排除患病動物是否為其他系統性或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多發性關節炎或肌炎、紅斑性狼瘡等)引起的乾眼症。
【治療】乾眼症的治療分為內科療法及外科療法兩種,一般是先採用內科療法,其中大多數患病動物都可獲得改善,其中主人與患病動物的配合度為是否能成功治療該病的關鍵。一般而言,當同一隻眼睛需要給予多種藥物時,若為藥水,建議兩種藥物至少間隔5 min,若為藥膏則至少間隔30 min。
1.內科療法建議在給予任何藥物前,為確定藥物能確實給予到位,需每次給藥前清除眼睛分泌物。在藥物的選擇方面,通常有以下幾種藥物視情況合併使用。
( 1)淚液刺激劑最常用的藥物為環孢素( cyelosporine,CsA )。
目前在犬已有FDA批准的0.2%藥膏。動物眼科醫生會根據臨床症狀選擇其他更高濃度的眼藥進行治療。有些患病動物對1%或2%藥膏的反應比0.2%藥膏的效果更好。
環孢素的作用機制還不是十分明確,但已知它具有免疫調節及刺激淚液分泌的特性。目前已知CsA會抑制T-幫助細胞(T-helper)而與環孢素受體接合可直接刺激淚腺,之後還會抑制泌乳素(可降低淚液分泌)。除了刺激淚液增加之外,CsA還可以降低眼角膜黑色素化和改善結膜杯狀細胞分泌黏液素。建議每月都進行淚液測試。他克莫司是一種免疫調節劑,也具有刺激淚液的效果。
神經性乾眼症,可口服毛果芸香鹼來刺激淚液的產生。建議初使口服劑量為每10 kg的患病動物每天滴加兩次2%的毛果芸香鹼,每次1滴。觀察2~3d若症狀沒有改善可再增加1滴,以此類推。劑量太高時可能會產生全身性毒性(可見食欲不振、流逛、嘔吐、腹瀉、心動過緩等),因淚腺與其他臟器對此藥物的敏感度不同,此治療藥物的安全劑量範圍較窄,當眼睛症狀沒有改善而嘗試增加劑量時,需小心評估其有無發生其他併發症。
( 2)淚膜取代劑當患病動物淚液產生尚未到達正常值時,需要淚膜取代劑來維護眼角膜健康。目前市面上有許多人工淚液與保溼劑,建議每個患病動物一開始可以嘗試多種類型的人工淚液後再選擇最適合的。
有些人工淚液含有聚乙烯醇( PVA),這是一種合成的親水性樹脂,為常見的添加物,其黏稠性較低,需要較高的投藥頻率。其他如甲基纖維素或玻尿酸較黏稠、可在眼角膜停留較長的時間、降低揮發速度,具有類似黏液層的效果。
淚膜藥膏裡含有綿羊油、蠟油、礦物油等,具有類似淚液中脂質層的功能,可在眼球表面停留的時間最長,可避免淚液揮發。適用於暴露性眼角膜炎或缺乏脂質層的患病動物。
(3)抗發炎劑局部使用環孢素或他可莫斯(Tacrolimus )除能夠剌激淚液分泌外,也可以控制眼角膜的炎症反應及血管新增、黑色素化。若無法獲得上述的藥物時,短時期( 1~4周)局部給予0.1%地塞米松或1%潑尼松龍亦可減緩眼角膜血管新增、黑色素化與炎症。局部給予類固醇類藥物時,必須先進行螢光素染色確定眼角膜完整且無感染狀況時才可以用藥。
(4)控制繼發性感染結膜與眼角膜表面原本就有白細胞存在,當眼角膜乾澀又伴有炎症時,便可能看到膿樣的眼分泌物,可能是細菌感染造成。對於感染應給予何種抗菌素,必須依據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的結果選擇。一般的患病動物發生眼角膜潰瘍時,都建議給予預防性抗菌素,避免繼發性細菌感染;在乾眼症患病動物中若發生眼角膜漬瘍時,更要密切注意其抗菌素的反應,以免發生眼角膜軟化等現象。除此之外,並不建議患病動物長時間使用抗菌素,一旦控制住感染後,便建議停用。
2手術治療﹐當淚液分泌量持續下降、動物主人無法完成藥物療法來控制症狀、或當患病動物臨床症狀無法通過藥物控制時,可考慮做腮腺管移植手術(圖5-4 )。在進行腮腺管移植手術前,建議要確定患病動物為嚴重的乾眼症,且其唾液腺有分泌唾液的功能,還要和主人詳細討論過術後併發症與護理。此手術較為困難,需要專業動物眼科醫生精準的操作才有可能成功,且即使手術成功了,大多數患病動物的眼睛仍需要持續的藥物治療。
因為其術後高併發症(9% ~37% )、此手術只建議由動物眼科專科醫生操作,且在患病動物至少經過3~6月的藥物治療後仍反應不佳時才可行。
術後併發症包括皮下水腫〔尤其是術後前幾天最常見),眼睛不舒適,瞼緣炎,眼睛過分潮溼和臉部、眼眶周圍毛脫落,眼角膜產生結晶沉澱(通常是鈣鹽),眼周細菌量增加而使感染機會增加和眼瞼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