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中國美食的Mia。
偶爾繪畫的Mia。
給舞者們上課的Mia。
Mia和舞者們合影。
1月的陽光下,Mia和大家一起舞蹈。攝影王珂
在成都街頭的人群中辨認出Mia,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蓬鬆而彎曲的頭髮、跟人說話時看向對方的湛藍色瞳孔、不同於亞洲人的深邃五官、當你叫出她的名字時給出的熱情擁抱……這些都在暗示著,Mia身上顯眼的異國基因。生於中國廣東珠海,但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阿根廷人。
關於Mia的故事,是一個異國女孩在中國的土地上不斷尋找熱愛與身份認同感的故事。她曾數次迷失在大學的課堂裡、北京的清晨時刻、倫敦的排練室中。但幸運的是,在迷茫之時她邂逅了舞蹈,並從中拾起了對生命的熱愛和探索。
「您看著我像他們一樣混過兩年然後畢業難道會為我驕傲嗎?對不起,媽媽,我寧願讓你失望,也不要讓自己失望。」
「我不知道的東西,但是如果我不去找,我永遠不會遇見真正熱愛的存在。」
「生命給了我一個開幕儀式。Nia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鑰匙,在這個特別的環境裡,身體,音樂,故鄉,每一刻都是完整的存在。」
與外表留給人的印象不同的是,Mia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證明了她長期浸淫在中國文化的環境中。但在說話中不經意蹦出的「and then」,以及許多配合言語的手部動作,表示了她依舊帶有著西式文化的習慣。
「在中國長大不會說中文也太可惜了。」帶著此想法,Mia的父親沒有選擇將她送入國際學校,而是讓她去了珠海當地的公立小學。戴紅領巾、背唐詩、穿校服,Mia的童年和普通的中國小孩無異,甚至她還當過幾年的班長。顯眼的外國人基因時常會讓她成為小朋友堆中的焦點,她似乎也習慣於這樣的生活。
Mia的父母長期定居珠海,在異國他鄉生子、工作,他們長期處於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碰撞的環境中,行為習慣自然也發生著改變。回憶起父母對她的教育,Mia記得他們雖不看重成績,但也很在意自己的女兒是否在為學業而努力。「如果我真的很努力地做作業,他們覺得我拿70分也是OK的。但如果他們看到我每天都在玩,就會不滿意我的成績。」
輕鬆而嚴厲、自由而有規則,Mia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雜糅了中西方文化環境中的特點。不同身份屬性的割裂、不同背景下的文化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造成了Mia對於自我身份認知的錯亂。「跟歐美的朋友在一起時,我無法說自己完全是一個美國人或是阿根廷人;跟中國的朋友在一起時,我也當然不能說自己是中國人。」
追求自我認同的確是一個漫長而迷茫的過程,就像坐上一輛不知道從哪兒開來的車,也不知會被它帶去何方。外放的西式文化也帶給Mia不斷追求熱愛事物的勇氣,因為熱愛表演與藝術,她輾轉於中國和英國求學,希望能從課堂中撥開迷霧望見未來。可惜的是,她兩度從名校輟學,大學無法成為她打開世界大門的那把鑰匙,她在課堂找尋不到生活的意義,感覺自己的生命被耗費,「我的靈魂在這裡會死掉。」
這段看似匪夷所思的經歷,Mia再提起時已經雲淡風輕。Mia的母親因為沒能完成大學學業,所以一直期許她能像普通人一般安穩度日。「那個階段我們在互相調整,面對這個情況,找到和諧的方式。」Mia依舊選擇了要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不後悔去任何地方,也珍惜每一段經歷,離開也是我的選擇。」
從英國倫敦的一所大學輟學後,Mia陷入了長期困頓和迷茫中。2015年秋天,她從珠海飛往北京,準備開啟遊歷中國的計劃。就在旅行開始的第一天,她遇見了生命的轉折點——舞蹈Nia。「Nia是生命贈予我的開幕式。」當晚,Mia抑制不住激動地在日記中寫下這句話。
於是,關於Mia的故事有了新的篇章。
對於Mia來說,遇見Nia的那天本是一個普通的周二。若要說得特殊一點,那是她開始遊歷中國的第一天。那是2015年9月的某天,她本來和朋友在北京的公寓裡吃花生,喝咖啡。沒想到在朋友的邀請下邂逅了Nia,這個改變她人生的舞蹈。
「我該如何去形容這種感受呢?那就是一個普通的周二,但我在那一天認識了Nia,我感覺我的靈魂被擊中了。」就像電視劇中出現戲劇性的情節一樣,站在北京的一處排練廳中,當她跟著來自南非的Nia老師一起舞動時,她感覺從頭髮到腳趾都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充滿。「Nia是生命贈予我的開幕式。」她這樣在日記中寫到。就在那幾分鐘的時間,Mia突然明白了,這才是她一直找尋的意義。「我要成為一名Nia老師。」
不同於爵士、拉丁、芭蕾等舞蹈種類,Nia放眼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非常小眾的文化。這種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運動,不僅雜糅了瑜伽、武術、跆拳道、合氣道、爵士等多種運動形式,因為具有低衝擊力且結合了治療藝術,所以常用於康復治療中。「Nia,不止是舞蹈,不止是運動。」對Mia而言,Nia喚醒了她身體和每一處關節,讓她獲得了身體的自由。
Mia熱愛表演藝術,但是兩次輟學的經歷讓她開始對語言感到失望。她希望能找到一種方式,讓觀眾能夠參與其中,而Nia擊中了她。「Nia遵從樂趣和喜悅的原則,透過動態練習,探索自我與動作之間的關係。」在音樂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節奏,盡情地舒展身體,而Nia的52個基本動作,有舒緩的瑜伽動作,也有激烈的武術動作,人們可以跟隨音樂表達不同的狀態,就像是用身體寫下不同的句子。在課堂中,Mia會向來學習的人強調一句話:「Nia是為自己服務的,來到現場的人,也是為自己而來。」
在2015年接觸到Nia之後,Mia就輾轉多個國家學習這種舞蹈。與此同時,她也「流浪」在多個城市中,不會長時間待在同一個地方。長此以往,她似乎很難在一個城市中找到歸屬感,因為她明白,她總有一天會離開這裡。「中國最給我家的感覺,這一點是肯定的。」
2019年的下半年,Mia決定長期居住在成都,並在這裡開辦Nia教學。放在前幾年,她難以想像她會在這個西部城市紮根,但事實就這樣發生了。「我喜歡成都這裡慢一點的節奏,我也有很多朋友在這裡。」
現在,Mia每周大概會上5節課,每節課持續1個小時。據她所知,全國沒有全職的Nia老師,她所認識的都是兼職。伴隨著2020年的到來,她的願望就是一周能上10節課。「我希望Nia可以在成都變成一個安靜頭腦和用身體表達自己的選擇;變成大家都知道的、在此為人們而存在的一種運動,人們可以在Nia中玩、享受、出汗。」
課程結束後,Mia常會與每位學員擁抱告別。她看著他們微微帶著汗珠的臉龐,能感受到他們身體的釋放和舒展,內心升起別樣的滿足。「這是一種修煉,也是一種緣分。」
Nia課堂的尾聲,所有人躺在地上,音樂襲來,仿佛海浪從舞者的腳趾頭湧進身體,衝洗已經黯淡的內裡。海浪退去後,身體裡仿佛開滿了花……
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