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學生天文知識競賽源於2002年的「全國中學生天文通訊賽」,2003年正式更名為「全國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簡稱「天文國賽」或「天文國決」),2019年起成為教育部認可的全國性競賽活動之一(科技創新類)。十九年的積澱和耕耘,天文國賽已經成為全國中學生天文特長最重要的競賽舞臺。
2020年全國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決賽於11月9日-13日在河北廊坊舉行,來自人大附中、北京四中、杭州高級中學、廣東實驗中學等18支代表隊的114名同學,從全國初賽約3000名學生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我校共有8名同學入圍決賽,是進入決賽人數最多的隊伍。
決賽比賽分為理論筆試、觀測筆試和望遠鏡觀測(夜晚比賽)三個環節,分別考查選手的天文學基本理論和數理運算功底、考查選手對星圖和星空天體的識別和判斷能力、以及考查選手使用望遠鏡的操作和解決處理天文數據的能力.
閉幕式我校參賽師生合影
我校選手沉著自信,發揮出色,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最終榮獲1金4銅和2個鼓勵獎,其中高二(2)班郭雨澤同學摘得金牌第一名(即最佳成績獎,國際慣例稱BR,Best Result),這是繼2017年天文國賽我校廖胤權同學奪得金牌第一名(連接:2017年全國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決賽喜報)之後,第二位學子獲此殊榮。與此同時,高一(7)班邱義成同學以觀測滿分的成績獲得最佳觀測獎(國際慣例稱BO, Best Observation)。
具體獲獎名單如下:
金獎:
高二(2)班 郭雨澤
(最佳成績獎BR)
銅獎:
高一(2)班 楊翔恩
高二(5)班 王均樂
高一(7)班 邱義成
(最佳觀測獎BO)
初二(4)班 趙一帆
鼓勵獎:
高三(8)班 梁楚霓
高二(6)班 謝 天
↖ 望遠鏡觀測比賽現場
↑ 趙一帆(左二)邱義成(左三)楊翔恩(左四)榮獲低年組銅牌
在此,特向以上獲獎同學和他們的指導老師林程吉老師,以及地理科組還有初二、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級組表示熱烈祝賀!
預祝我校選手在國際天文奧賽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郭雨澤在宣布最佳成績獎(BR)之前的發言
01 學生感想
我對天文學的熱情未曾消散
郭雨澤
從省賽到國決,整整過去11個月;由於疫情,這也是我參加過的周期最長的競賽了。這一年裡,我的情緒也不斷起伏,從省賽結束的興奮,到疫情爆發的擔憂;從進入國家集訓隊的激動,再到IAO宣布推遲的失落;最後則是聽聞國決通知的一絲緊張。
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我對天文學的熱情也未曾消散。
我總是在空閒的時候讀讀《天文愛好者》,或者是做一做有意思的題目,順帶著把數學和物理也練了練;天氣好或者有重大天象時也會在家裡進行一下自己的小觀測。進入集訓隊後更是讓我燃起了更多的熱情。在這裡,我認識了更多的奧賽大佬,有了更多的學習資源,還接觸到了不少國內頂尖的學者,介紹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我開始嘗試衝擊國際天文奧賽的題目,這不僅拓寬了我的見識,還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的種種不足。
但最後,我們終於還是迎來了國決。備考時間可謂十分緊迫;甚至於在學農期間,除去吃飯外出幹農活的時候,我基本上都在背星圖。還有回校後每晚一起練望遠鏡,看著其他參賽同學們在天空中指著我完全看不見的星星,聽著學長們遠程傳授經驗;這段時間,忙碌,但同時也樂在其中。
第一次參加國決的我,心情十分忐忑。
十一月的廊坊,已經是一派秋冬景象。到達的第二天,我們便接連不斷地參加了開幕式、觀測筆試、理論筆試和望遠鏡觀測考試。次日上午還有一場長達四個半小時的集訓隊選拔賽。這樣高強度的比賽,確實會令人非常疲倦。因此,我們的同學也很講武德,沒有過多地討論比賽相關的問題,以免對同學們造成二次傷害。
與隊友們討論望遠鏡觀測賽
最快樂的時光當屬一年一度的CNAO聯歡會。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天文大佬們的另一面。他們玩梗、整活, 能歌善舞,自報房號,晚上在酒店房間裡暢快團建,直至夜深。這時的我才明白,這次出行並不僅僅是為了一場比賽,它更是一個提供給天文愛好者們的平臺。我在這裡認識了來自天南海北的同好。這對我而言,也是一種新的體驗。
然而聯歡歸聯歡,真正公布成績時,誰都會緊張,都想排得靠前一些,我自然不例外。當銅獎、銀獎都已公布後,這時的我正體會著從未有過的緊張和壓力;毫不誇張地說,我的全身都能感受到心臟的搏動。當然,結果大家也已經知道,我獲得了一枚完全超出預期的金牌。
最為意科之外的還是我能拿到最佳成績獎(也就是總分第一,我們簡稱BR)。參賽的選手中有參加過幾年國決的老手,也有往年競賽的金牌得主,但當時的我也沒有想得太多,懷著驚喜,光榮地代表學校領下此獎。
郭雨澤榮獲高年組最佳成績獎
上面寫了這麼多,是因為這一年的經歷給我的印象實在是太過深刻,也太過寶貴。總結起來,這一次國決給我的最大收穫,就是不論對待什麼事物都要有正確的心態。正如學長們所說,要試著去「享受比賽」。
這一次的國決,在考察內容上與往年都有所不同,與我們的複習方向也大相逕庭;而且,天文競賽與數學物理競賽的一個不同點在於,題目條件經常不會給全,需要選手自己做出估計,今年尤其如此。在這種情況下,也許「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正確的心態:我所要做的,就是將題目解答到自己所能做的極限,做到自己的最好。心無雜念,放低期待,也許成功就會降臨。
最後還想說一點的是,在我向著天文競賽的路上越走越遠的過程中,興趣永遠是最大的源動力:
如果不是對燦爛星空抱有遐想,我也許不會加入天文社,也就不會認識到這麼多有趣的人;
如果只是為了獲得一個獎項,我也不會擠出寶貴的休息時間來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識。
在這條路上,同時也要感謝我們所有熱愛天文的同學們的陪伴,以及我們有趣的指導老師林程吉老師的支持與栽培,他能帶來不可思議的信念和好運。
↖ 在飛機上華附星辰隊合影
↑ 在北京天文館與國家隊領隊戴巖老師合影
明年,我就要從競賽中退役,有喜悅,有不舍。但是,在競賽中認識的那些人,發生的那些事,以及它所教給我的全部,將永遠是我最珍貴的寶物。
02 教師感想
守望初心,徵途繼續,星辰可追
林程吉老師
原本在每年4~5月份舉辦的全國天文奧賽決賽,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一直推遲,9月份才收到要在11月份的河北廊坊舉行的通知。這對我來說是非常特殊而且極其困難的一次挑戰,因為一邊是緊張的高三備考,一邊則是非常短暫的奧賽備戰周期。在我感到巨大壓力的時候,想起了自己最初與天文結緣的那段經歷。
天文,多麼深邃的學問。而其研究的範圍包括整個宇宙星空,又是如此的浪漫與綺麗!兒時在家鄉會懵懂地看著頭頂的繁星喊叫,但與天文的真正結緣,則來自於2014年的一次登島露營。
當時好不容易費盡周折,來到了伶仃洋中的一座人跡罕至的小島——廟灣,其北部的沙灘細膩純淨,被譽為「中國的馬爾地夫」。而當我踏上這座孤寂的小島時,已經是夜幕降臨,肉眼看到了至今難以忘卻的震撼銀河!「星垂平野闊」,「明明上天,爛然星陳」的感慨從心中噴薄而出。
2014年7月
廟灣島的銀河
2014年7月廟灣島的銀河
當然,我也因為第二天在烈日下暴曬,而導致不幸皮膚嚴重曬傷,全身經歷了一次極為痛苦的皮下組織三級灼傷、起泡、脫皮的過程。沒有想到,原來臨川先生的那句「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是如此的驚世駭俗,這皮肉痛苦是必然的,留給我的回味沒想到卻那麼綿長而深遠。
曬傷後全身脫皮
可以說,這無心插柳的旅途,讓我追逐到絢爛的星空,我不顧路途的顛簸,只為天際浩瀚無垠的銀河。哪怕第二天在灼熱的陽光下暴曬,導致全身燙傷、起泡、掉皮。我認為也是成長的蛻變。
從那年起,我開始接手附中天文奧賽和指導華附天文社(HFAA)的工作。也開始真正的從天文小白開始一點一滴地去融入這群可愛的群體裡,與小小天文迷與天文大佬們一起了解和探索這片無垠的星辰大海。帶著天文社成員去觀星,請天文大咖來講座,遠程操作國外一流天文望遠鏡測算脈衝星……
↖ 與天文社成員外出觀測
↑ 2018年貴州夏令營觀星
↖ 華附天文社成員聆聽澳大利亞pulse@Parkers射電天文專家授課
↗ 廣州大學王洪光教授給天文奧賽選手培訓
↑ 2014年前臺中市天文學會理事長楊昌熾先生開講「華附講壇」
2019年天文奧賽寒假集訓授課
與此同時,學校和科組的大力支持也讓天文競賽和天文社的工作走向制度化和專業化。天文臺的翻新,天文設備的不斷升級,都直接為各類天文競賽培訓和社團活動的開展助力。
而我也逐漸開始嘗試更多更廣的領域,比如天文攝影、WWT(萬維望遠鏡)(點擊連結:了解落戶華附的廣東第一座互動式天象廳)操作等等。
2019年12月26日日偏食的葫蘆串
何其有幸,從我接手天文奧賽工作以來至今,每年都有無比優秀而且可愛溫暖的華附學子,帶著我前往全國中學生天文愛好者最重要的舞臺——全國中學生天文奧賽(CNAO)。從2015年的山東威海,到2020年的河北廊坊,六年國決徵途,華附人在國決的賽場上始終是一面旗幟!
2015年山東威海
2016年山西太原
2017新疆伊寧
2018浙江紹興
2019貴州平塘
2020河北廊坊
2015年-2020年
華附學子參加全國天文競賽參賽
及獲獎情況一覽表
▼
沒有哪件事情是隨隨便便輕輕鬆鬆就可以做好的,如果可以,那我以為是做好並享受了過程,開心且不悔。我始終提醒自己,要做自己,享受過程。每次出徵前,我們都會在格物樓501(天文社活動室)的黑板上寫下「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這次也不例外!
↖ 2020年國決出徵前在天文社寫下的祝福語
↑ 林程吉老師在2020國決閉幕式上
感謝學校的信任和無比巨大的支持,附中是讓我繼續踏實工作和潛心追求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感謝科組各位老師們打下的基礎,入職第一年就協助科組承辦廣東省和全國的天文奧賽,責任與堅守讓我前行不悔;
感謝各路天文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資深前輩的指引與幫助,你們如明燈一般照耀華附天文奧賽這條阻躋的徵途;
感謝HFAA,這是一個神奇且浪漫的地方,是溫暖的集體。
因為有你們,我也成為了可以看得到更遠世界的人。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這是多麼不朽的身姿。作為一名與天文如此有緣的老師,更應該時常抬起頭來,和同學們一起,追尋宇宙蒼穹的奧秘。「日月有常,星辰有行」,日月恆定地東升西落,天穹永恆地圍繞北極星旋轉,鬥轉星移又一年。不忘初心,才能繼續追尋閃爍星空。
▌來源:華南師大附中
▌編輯:李芸 衛嘉瑜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華南師大附中。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