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名可名,非常名。
名字起得好,顧名思義,一目了然;名字起得不好,雲山霧罩,稀裡糊塗!
在英語語法各種令人混亂的名詞術語中,非謂語動詞算上一個。
那麼到底什麼是非謂語動詞呢?
答:非謂語動詞就是一個動詞所處的「狀態」,或者「階段」。
我們知道一個事件的發展會經歷如下三個狀態或階段:
1. 開始
2. 延續
3. 結束
萬事萬物都遵循著這樣的過程,生、活(存續)、死,三個狀態或者三個階段,動詞也不例外,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心的eat 為動詞原形
上圖左邊的to eat 為不定態
上圖上邊的eating 為進行態
上圖右邊的 eaten 為完成態
所謂的「不定態」就是動作尚未發生,要發生而未發生的不穩定的待發狀態;
所謂的「進行態」就是動作正在延續、進行的存續期間;
所謂的「完成態」就是動作已經完成,結束。
從不定態→進行態→完成態,就是「eat」這個動作發展生滅的三個階段,由生→存續→滅。
而上圖下面的eat呢,看起來和動詞原形是一致,我們稱其常態,常態多用於泛指,包含了不定態到進行態到完成態這三個階段完整的過程。
上圖中的不定態、進行態、完成態、一般態就是所謂的非謂語動詞。
現在,你應該理解了原來所謂的非謂語動詞就是一個動作由生到滅的各個階段。
通過上圖也可以看出,相對於第一講中的動詞原形(抽象概念),非謂語動詞已經在動詞原形的基礎上進行了第一次蛻變——增加了具體的「狀態」信息,如下圖所示:
好了,到處為止,我們已經引入了「態」的概念,所謂的「態」就是動詞原形發展而來的非謂語動詞,又稱為主動詞。
這時你應該會幡然醒悟,哦! 原來所謂的非謂語動詞就是這樣起源的,原來非謂語動詞to do,doing,done 之間是這樣的邏輯順序關係。
只不過我們在傳統的三大非謂語動詞基礎之上又增加了一態「常態」。
好了這一講的內容到此結束,下一講我們要講到非謂語動詞繼續進化到謂語動詞,從而引生出英語的核心時態框架。
本文作者謝瑞,著有《英語思維:解密英語語法的原理》一書和《英語思維:10小時建立完美英語語法體系》系列視頻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