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結束,國內國外各大媒體、名人、影評作者,都陸續評選出「年度十佳影片」,其中,我最關注的法國《電影手冊》十佳,將第一名頒給我朋友因無聊瑣碎而中途退場的275分鐘紀錄片《波士頓市政廳》。
這些年度評選,讓我一直以來都存在疑問,即年份的混亂。去年首映的電影被選入今年的年選是常事,更有甚者,將前年的影片選入今年的十佳榜單。因此,我希望將時間嚴格控制在今年,無分國內外,選出一份十佳影片,以此審視自己今年的觀影經驗。
以下十部影片的首映時間,都在2020年,首映形式包括但不限於公映、電影節首映、網絡上線,時間則以影片在全球範圍內的最早亮相為準。
今年的十佳相當難選,因為全球電影品質都在下降,只能「矮子裡拔將軍」,勉強選出十部。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經過深思熟慮後選出的片單,基礎標準是影片本身的質量,次要標準則是影片是否打動過我,無論哪種層面。
以下排名有先後。
1《南山的部長們》
導演:禹民鎬
編劇:禹民鎬、李智敏
主演:李秉憲、李星民、郭度沅
類型:歷史
國家(地區):韓國
時長:114分鐘
首映:2020年01月22日(韓國)
豆瓣:8.1分
如果沒有《局內人》導演禹民鎬新作《南山的部長們》,2020年的韓國電影將是一片徹底的荒漠。
劉亞仁《無聲》、黃政民、李政宰《從邪惡中拯救我》、樸信惠、全鍾瑞《電話》等片,都給人不同程度驚喜,但這些電影均不足以扛起韓國電影一貫以來的重要名聲,幸好《南山的部長們》令人尚有《追擊者》《特工》《殺人回憶》等韓影風尚的記憶。
《南山的部長們》是一部各方面都比較平衡的高水準韓片。韓片的幾大特徵,「大膽」、「會演」、「技術成熟」、「劇本出色」,在這部影片中都展露無遺。影片根據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刺殺總統的真實事件改編,並順其自然將故事背景設定在韓國政權更迭的特殊歷史時期,李秉憲在片中的表演,則堪稱2020韓國電影甚至亞洲電影中最令人信服的表演。
他的表演充滿恐怖的細節、緊張的溫度,以及捨我其誰的王者風範,他也因此順利奪得亞洲電影大獎、韓國百想藝術大賞影帝。
2《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導演:艾倫·索金
編劇:艾倫·索金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艾利克斯·夏普、薩沙·拜倫·科恩
類型:歷史
國家(地區):美國、英國、印度
時長:129分鐘
首映:2020年09月25日(美國)
豆瓣:8.6分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被視為2021奧斯卡種子選手,但它的命運很可能如同馬丁·斯科塞斯《愛爾蘭人》,多項提名,顆粒無收。儘管如此,這部電影仍是2020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影片之一,基於這一點,我將它選入十佳片單,雖然我自己並不是很欣賞這部電影。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是非常典型的美國主旋律電影,擁有專業、複雜的劇本,生動、自然的群戲,以及突出的表演,同時在場面調度上,也體現出美國劇情片的最高水準,更重要的是,結尾部分「念名單」的情節,將美國影視中對個人權利的充分尊重體現得淋漓盡致,不禁令人震動,而這恰好是習慣囫圇吞棗的國產片所不具備的。
整部影片的走向非常穩健,可謂沒有任何差錯,自然也就沒有任何驚喜,但正因為影片在結尾將「人」的權利放大,讓那些在歷史、戰爭、暴動中犧牲的人,不再只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名字,使得《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成為了一部重要影片。
3《曼克》
導演:大衛·芬奇
編劇:傑克·芬奇
主演:加裡·奧德曼、阿曼達·塞弗裡德、莉莉·柯林斯
類型:傳記
國家(地區):美國
時長:131分鐘
首映:2020年11月13日(美國)
豆瓣:7.5分
《曼克》的成型,本身就具有「電影性」。傑克·芬奇是大衛·芬奇的父親,大衛·芬奇一直致力於將父親的劇本拍成電影,這一劇本,是傑克·芬奇以「《公民凱恩》編劇赫爾曼·曼凱維奇的好萊塢職場記」為題材所寫,而《公民凱恩》又被太多人奉為影史經典,再加上,傑克·芬奇早在2003年4月10日就已離世。
據說,好萊塢沒有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願意投拍《曼克》,因為它複雜且小眾,並不是一件穩賺不賠的商品,直到網飛(Netflix)答應投拍。2018年,奧斯卡最佳導演得主、「墨西哥三傑之一」阿方索·卡隆,就在網飛的支持下,推出了對自己而言相當重要的「私電影」《羅馬》,阿方索·卡隆也曾表示,儘管網飛是一家流媒體,但有時,它比好萊塢製片廠更尊重導演的個人表達和藝術訴求。這種兼容並蓄,或許也是網飛無論品質還是商業,都優於當下世界其它任何流媒體的原因之一。
當然,如此種種,不能決定《曼克》的品質,我認為「《曼克》是殘破的2020最重要的電影之一」的原因,在於它證明時局再如何不堪,電影世界依舊有領軍人物在堅定地朝經典之路邁進。《曼克》是一部難產的影片,但它仍然集結了好萊塢最華麗的元素,傑克·芬奇劇本中對舊日好萊塢的專業記錄和觀察,使他精確捕捉到了好萊塢延續至今並似乎永不改變的「名利場裝腔」氣質,而大衛·芬奇神乎其技的「做舊」本領,則又將這種「時尚而血腥的氣質」,再度帶回20世紀30年代的好萊塢。
看上去,這是一部劇情平淡、難以令人激動的影片,但實際上,劇本中那些綿密、舒展的對話中所隱含的機鋒,以及加裡·奧德曼、莉莉·柯林斯等演員派頭十足的表演,已經具有相當的創作難度。
甚至可以說,《曼克》就是「2020年的《愛爾蘭人》和《羅馬》」。
4《一秒鐘》
導演:張藝謀
編劇:張藝謀、鄒靜之
主演:張譯、劉浩存、範偉
類型:劇情
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時長:104分鐘
首映:2020年11月27日(中國大陸)
豆瓣:7.8分
《一秒鐘》是我選進來的唯一一部內地電影,但事後想想,我對《一秒鐘》也不全然滿意。
今年,中國內地院線停業了好幾個月,但內地影市依然是2020全球最「聒噪」的電影市場,甚至沒有之一。「聒噪」是一個不太正面的詞,但這就是我最真實的感覺。今年10月15日,內地影市首次超越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票倉,無論這種「特殊年份的超越」有否「勝之不武」,中國電影都應該感謝中國觀眾,因為,中國觀眾在愈發具有審美水準的情況下,依然將內地影市送到全球第一的位置,這證明中國觀眾潛意識裡是認可「電影乃必需品」的,無論他們是要用電影談戀愛、逃離生活,還是追求藝術詩意、靈魂震撼。
所以,「聒噪」這個詞,不能賴在觀眾和票房身上。
那麼,「聒噪」指什麼?指的是電影創作者給觀眾帶來了什麼作品。《八佰》《奪冠》《我和我的家鄉》《金剛川》……這些影片在技術上不可謂不成熟,但千篇一律的意識形態、維度單一的奉獻式表達、急功近利的浮躁敘事,等等,如同一臺音響,轟聲在觀眾耳邊,令人擔憂國產片在虛假繁榮之中的藝術前途。
電影付之商業和主旋律,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因此而將電影之藝術、電影之為電影的初衷擠壓得毫無空間,至少對我這樣一位影迷而言,難以接受。
所以我選擇了《一秒鐘》,而沒有選擇「戰爭巨製」《八佰》、「港片復甦」《拆彈專家2》。因為《一秒鐘》呈現了一種相對冷靜的藝術專業性,這種「專業」,流露在片中那場巨細靡遺的「膠片修復」裡。《一秒鐘》的刪減以及它背後的歷史肇因,對我而言都不重要,因為它真正而絕對打動到我的,就是修復電影膠片的過程,以及膠片修復後,群眾觀看電影的場面。
我在這個過程和場面中,看到了一種小心翼翼又熱烈凝聚的愛,恰好,這種愛穿透電影和膠片,如琥珀般被鑲在了每一個時代。
這種愛是永恆的,也是沒有對象的,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靠它維持活力。這不一定是張藝謀要表達的,但我很慶幸自己看到了。
此外,今年國產劇的表現比國產片要冷靜、優異得多,可能是因為臺播和網播之間隔開了一條目前還相對有效的審查界限,儘管電影同樣有網映和院線的區分,但畸形的是,國產網片比院線片的逐利趨勢更為兇猛,堪稱「四肢不齊便急切撞向獵物的怪獸」。
5《溫蒂妮》
導演: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
編劇: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
主演:葆拉·貝爾、弗蘭茨·羅戈夫斯基
類型:愛情
國家(地區):德國、法國
時長:90分鐘
首映:2020年02月23日(柏林電影節)
豆瓣:7.4分
在同性電影數量、質量都愈益爆發的當下,一部異性戀電影在已有無數過往佳作參考的基礎上,想要突圍實在太難了,因此,《溫蒂妮》走了一條獨特的路。片中,女主角溫蒂妮遭遇背叛後,迅速與另一男子陷入熱戀,在現男友懷疑她依舊對前男友心懷留戀且因為她而成為植物人時,溫蒂妮殺死了前男友,並從此沉入水中。正是影片這種曖昧而低溫的靈異氣氛打動了我,它使《溫蒂妮》成為一件小巧精緻、並具有充分解讀空間的藝術品。
據說,「溫蒂妮」是中世紀傳說中水精靈的名字,她會殺死背叛自己的男人然後回到水中。即使不知道這一傳說,也可以從溫蒂妮「城市發展局顧問」的身份和她日常工作中對柏林歷史和建築布局的解說,體會到一絲隱約的關於時間的厚重,而且,影片氤氳歐洲電影一貫的寒冷風格,這份天然的「去燥解熱」,也是我所喜歡的。
《溫蒂妮》是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計劃的「元素精靈三部曲」第一部,後面兩部將涉及「氣精靈」西爾芙、「地精靈」諾姆。飾演溫蒂妮的女演員葆拉·貝爾,奪得了2020柏林電影節和歐洲電影獎的最佳女演員獎,她的表演之所以動人,在於她使《溫蒂妮》成為了一部關於「愛情的選擇」的影片,而非一部僅僅講述愛情故事的影片。
6《酒精計劃》
導演:託馬斯·溫特伯格
編劇:託馬斯·溫特伯格、託比亞斯·林道赫姆
主演:麥斯·米科爾森、託馬斯·博·拉森
類型:劇情
國家(地區):丹麥、瑞典、荷蘭
時長:117分鐘
首映:2020年09月12日(多倫多電影節)
豆瓣:7.5分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西班牙國寶級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都將這部《酒精計劃》選入自己的年度佳片之列,於是,我想在自己選擇年度十佳之前,必須看完這部影片。我分四次看完它,實在是因為它對普通觀眾並不友好。看完之後,我理解到,歐巴馬選擇它,或許是因為對中年危機的共鳴,阿莫多瓦選擇它,則是因為它在電影敘事上,深切同情著中年男人這類物種。
我並不喜歡《酒精計劃》,但也不得不承認,這部榮膺第33屆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的作品,是2020世界電影範疇中,可以被選為佳片的作品。導演託馬斯·溫特伯格和主演麥斯·米科爾森合作的上一部電影,是2012年的神作《狩獵》,因為涉及複雜的幼童性侵,《狩獵》很輕鬆便具有令觀眾頭疼的電影深度,但《酒精計劃》在社會維度的刻寫上,就淡薄得多。
《酒精計劃》甚至是一部「矯情」的電影。一群中年男人煞有介事地藏酒、買醉、研究酒精濃度,對於生活而言,這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具有破壞性(比如片中呈現了一個驚人的情節:中年男人因飲酒過度而尿床,直接氣走了妻子),但仔細想想,這種「中年矯情」是如此真實,畢竟不少中年人都試圖借著酒勁過一種暫時性的真誠人生,而且,片中角色那些倒在地板上或被黎明的海洋衝刷意識的畫面,的確令觀眾體味到宿醉的痛苦。
影片結尾託馬斯·溫特伯格在酒精中狂舞最後撲向海水,則因為電影音樂的激情和活力,顯出一種戛然而止的情節魅力。
7《劇場》
導演:行定勳
編劇:又吉直樹、蓬萊龍太
主演:山崎賢人、松岡茉優
類型:愛情
國家(地區):日本
時長:136分鐘
首映:2020年07月17日(日本)
豆瓣:7.9分
《劇場》塑造了一個柔弱而篤定的渣男,以及一個溫暖而堅強的女人,這兩個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兩人為何相愛?或者說片中的女人為何愛上男人?似乎不可理解,但導演行定勳用一個漫長的夜間長鏡頭,揭示了一切。這個鏡頭中,山崎賢人飾演的永田騎單車馱著松岡茉優飾演的沙希,緩緩馳過美麗而憂愁的日本街道,寧靜的街景使永田卑微而豐富的告白,具有了一種催眠的魔力。
《劇場》同2018濱口龍介《夜以繼日》一樣,並不旨在揭示愛情的真諦,以及情侶應如何維持愛情,而是呈現溫柔的年輕男女如何克制地戀愛和分手,它以愛情和愛情「死亡」的過程來打動觀眾,而非以愛情的結果。
編劇又吉直樹曾憑藉處女作小說《火花》,榮膺日本純文學最高獎芥川獎,因此,他在《劇場》結構的編撰上,具有一種獨特的匠心,影片結尾指向的「劇中劇」結構,使整部《劇場》的遺憾感升至頂峰。
8《日子》
導演:蔡明亮
編劇:蔡明亮
主演:李康生、亞儂弘尚希
類型:劇情
國家(地區):中國臺灣
時長:127分鐘
首映:2020年02月27日(柏林電影節)
豆瓣:6.4分
2020年的臺灣電影,儘管題材豐富,但並未出現如《血觀音》《大佛普拉斯》《陽光普照》等品質出眾之作,蔡明亮這部《日子》,算是沒有什麼缺點並且比較獨特的臺灣影片。
我曾經構想,在超市門口立一架攝影機,記錄下那裡的一天,是否能剪出一部內容尚可的影片,這部《日子》其實就具有這種記錄性。蔡明亮執著地拍攝李康生停頓在一個靜止的畫面中,或者他在曼谷街頭找到的新人男演員亞儂弘尚希洗菜、做飯、洗衣的繁瑣場景,由此和片名共同構成一種真正的魅力。
《日子》是2020最慢的一部亞洲電影,慢得如一本靜態的相冊,但相冊中流動的,真的就是「日子」本身。
蔡明亮以對生活的真摯觀察,得體地維持住了藝術片和情慾片之間的界限,使《日子》成為一部無可爭議的藝術電影。同時,也正是這一情節,使影片在令人昏昏欲睡的同時,產生了電影必須的戲劇性,並在影片結尾令人捕捉到蔡明亮導演著意表達的失落之情。
當然,《日子》的過於簡單,也使它缺乏一種與其時長匹配的豐富質感。
9《電話》
導演:李聰賢
編劇:李聰賢
主演:樸信惠、全鍾瑞
類型:驚悚
國家(地區):韓國
時長:112分鐘
首映:2020年11月27日(網飛上線)
豆瓣:7.6分
一想到這是李聰賢導演27歲就拍攝完成的影片,就根本無法忽視《電話》的存在。
年紀輕輕便拍出佳作,世界影史、中國當代影壇皆不鮮見,但他們拍出的,大都是藝術片、生活劇情片,如《電話》這種成熟度相當不錯的類型片,實屬罕見。
《電話》之令人激動,在於導演頭腦中有一場關於好故事的強力風暴,並且最終,導演將這場風暴「施加」在了兩個優秀的年輕女演員身上,尤其是94年的全鍾瑞,她徹底完成了對這場故事風暴的吸收,使自己的角色成為韓國影史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女魔之一。
《電話》和2016年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一樣,給了我一種相當珍貴的啟示:一部類型片不一定非要在故事或影像中注入非類型的意義,它完全可以憑藉一個單純的好故事,讓自己本身成為一種電影藝術。
《電話》給了觀眾一個「魔頭」,然後讓觀眾在不斷的驚悚中獲得真誠的快感,可見導演極具功力。
10《鳴鳥不飛:烏雲密布》
導演:牧田加織
編劇:瀨古浩司
主演:新垣樽助、羽多野涉(配音)
類型:動畫
國家(地區):日本
時長:86分鐘
首映:2020年02月15日(日本)
豆瓣:8.2分
我一向對動畫片不太感冒,今年更有意義的動畫也並非沒有,如最近正在內地院線熱映的皮克斯動畫《心靈奇旅》,但這部豆瓣9.1分的心靈滌蕩之作,不過是一部皮克斯攜著「靈魂探索」和「普世關懷」這種題材紅利製作的行活動畫,它遠不像指涉社會階層的《瘋狂動物城》和引入謀殺懸案的《尋夢環遊記》那麼觸動我,反而是這部限制級場面不斷的《鳴鳥不飛:烏雲密布》,令我看到動畫電影可以達到的自由程度。
影片片名富有一種壓抑的詩意,而片中的角色,則試圖通過狂亂的性,讓人看見自己內心的純情,這不禁令人想起毛姆在《尋歡作樂》中對筆下女性角色羅茜的形容:她如同森林中的一泓澗泉,農夫和紳士都可以跳入其中,但這泓泉水並不因此就變得不再清澈。《鳴鳥不飛:烏雲密布》也試圖如毛姆這般,將「性和品格」的關係撇開,讓它們各自獨立:性的迷亂並不證明品格的低劣。
從影片製作的層面而言,《鳴鳥不飛:烏雲密布》也是一部足夠成熟的作品,並且,它具有獨屬於日本影像的風格,即:禮貌而放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