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湖南懷化近800名升入普通高中的新生接到通知時,收到消息說將被學校「清退」,分流至其他中職學校。
學校的理由是,這些學生的中考成績沒有達到當地的普高分數線,按規定,這些學生是沒有辦法進入普通高中就讀的,只能進入職高就讀。而有些家長則抱著僥倖心理,想著多花一點錢,送孩子上民辦高中。沒想到被查出來,因此才被清退。
此事一出,家長們都懵了。不僅錢白花了,更重要的是,在今天這個時代,連研究生畢業都面臨就業危機,孩子連高中都上不去,將來又該怎麼辦呢?
這些被清退的孩子們開始感受到壓力了。一貫不把學習當回事的他們開始感到焦慮,還常常被同學嘲笑「分數沒過線」。
這時候,他們才知道,初中時候他們的父母、老師天天念叨的——「不努力,你連高中都上不了」,竟然不是恐嚇,而是事實。
上千名學生因為沒有學籍,面臨被清退。
前幾年,孩子如果分數不夠理想高中的「統招線」,可以選擇掏高價走「擇校生」。
但近些年來,很多地方要求全面取消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
這一政策是為了減輕家長經濟負擔,也讓教育更公平。
但換句話來說,「分數不夠,高價來湊」的道路已經走不通了。
「分數才是硬道理」,沒有分數,一切都是零。
最近,江蘇泰州、湖南懷化的多所民辦高中的上千名學生因為沒有學籍,面臨被清退。
孩子已經入學並且已經上了一段時間學,怎麼會沒有學籍呢?
據了解,一些沒有在中考中達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線的學生,不能被普通高中錄取,部分學生為了繼續完成學業,會選擇民辦高中。
但隨著政策收緊,很多民辦高中無法再提供學籍。
並且這些「違規招生、沒學籍」的學生可能會被學校清退。
對於那些已經坐入教室,本以為可以像其他同學一樣繼續高中生活的孩子,還不曾開始,就要面對被強制勸退!
這時孩子才開始幡然醒悟,哭哭啼啼和父母懺悔說要好好學習。
可惜已經晚了:
「他現在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他和其他人一樣被分流到了職高。」
所以,親愛的孩子,你現在還相信讀書無用嗎?
努力也有時限,一步跟不上,你可能永遠就跟不上了。
上大學變得容易,上高中卻在變難
這是現在很多家長面臨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今年上半年,陝西省教育廳官網發布了《陝西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
職高和普高5:5的比例,是全國的大方向。這也一度使得很多家長感到恐慌,擔心普高門檻提高,孩子上高中難。
教育部出臺的中考政策表示:
中考後的中職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需要達到5:5,那也就表示今後將會有一半的初中生無緣高中。
而在中考中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的學生可以選擇去職高或者是技校就讀。
現在,很多人一直在強調考一個好大學的重要性,卻忽略了中考的重要性。
但事實上,有一部分人連高中的門都邁不進去,更別提高考了。
就拿2019年的高考舉例:參加高考人數有1031萬,大學錄取820萬,錄取率高達79.53%。也就是說10人參加高考,基本上8個人都能考上大學。
但中考的錄取率大概只有60%,甚至有很多地方的中考錄取率還不到50%。
● 2020年河南中考報名人數達148.5萬人,將有70餘萬人上不了普通高中,普通高中的錄取率不到51%。
● 2020年西安市146所普通高中計劃招生52599人,西安市中考報名人數為84898人,普通高中錄取率為60.90%。
● 2019年的深圳,公辦普通高中錄取率,已經從47%下降到45%。
● 在上海,每3個中考生中就有1人要去三校。
在政策越來越明確的情況下,孩子們上普通高中越來越難,必須有一半孩子去學上職高或中專。
有專家說:「普職比大體相當是國家政策。技術工人沒有了,是災難。」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孩子上職高或中專就沒有前途了。
如果比起學習理論知識,孩子更願意做動手能力強的工作,認為自己更容易在職高或中專找到一技之長,我們當然支持。
但如果孩子是因為一時貪玩而錯過了高中,而不得不上中職,對於孩子來說,也會遺憾終生。
比起高考,中考才是真正的一考定終身
上面的例子已經告訴我們:
如果孩子中考考不好,孩子就很難進入一所好的普通高中。
如果孩子上不了好的普通高中,那麼大學的大門基本已經關上了。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從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職業教育這類學校發展良莠不齊,很多學校的設施教學的管理各方面都不如普通高中。
另外上中職的同學大多數成績不理想,學習行為習慣偏差比較大,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還是比較排斥的。
在優質高校資源名額有限的前提下,普通高中的學生考上一個好大學的概率都不高,那麼可想而知,中職學校的概率就更低了......
看過知乎上有個提問:那些沒有考上985/211的孩子,會損失和錯過什麼?
有一個高贊回答,分享給大家:
這個社會,正在經歷你跑步都跟不上的時代,而你可能大把時間正在荒廢掉。
而讀書,可能是這個世界上你能抓住的為數不多的,能夠提升自己生活圈子的方式。
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由一個個的圈子組成的,圈子之間有著森嚴的門檻。
你在吐槽,別人卻緊緊抓住這種可貴的公平性
你可能會在文章一開始就吐槽:現在競爭越來越大了,做學生太難了;再順便吐槽下中國教育體制唯分數論和選拔的殘酷性。但在這之前,你更應該了解下其他國家:
在美國,教育資源有一種趨勢叫「世襲罔替」——父母的背景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發展。今年哈佛公布一項報告:2021屆的哈佛新生中,29.3%的學生至少有一名父母曾是哈佛學生,而46%的新生家庭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可見一斑。
而那些普通非「精英」家庭的學生,即使有錢也買不進去。
對於中高考,網上流傳一句話,「寒門學子,中考考將是你人生當中少有的不用拼爹看臉的公平競爭」。
所以中高考是真正詮釋了「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的制度,只要你肯努力。
讀書越多,改變人生的可能性越大
很多同學有時候會感到迷茫,因為覺得讀書好像沒什麼用,比如數學學到初二就足夠了,進菜市場不會被電子稱騙,比如那些初中高中輟學的有的照樣混得不錯……這還是因為讀書讀得太少,經歷太少,而想得又太多。
現實一點來說,讀書並不是單純為了學以致用,而是以學歷來作為你未來生活的敲門磚。輟學的或許也有成功的例子,但他們拼著命地生活的時候,你沒看到。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句話:現在的大學本科畢業相當於十年前的初中畢業。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長輩們不斷告誡你:你要去讀書,你要好好學習,去考大學,找個好工作。現在你要告訴自己,我不只要考大學,還要讀碩士,讀博士……有了這個信念,堅持住,你的學習會更有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