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瘤破裂,金海泉主任漂亮排「雷」

2020-12-23 瀟湘名醫

株洲市民劉阿姨今年62歲,平日身體不錯,一次如廁時突發意識障礙,被120送入我院立即行頭顱CT檢查見蛛網膜下腔出血。

神經外科主任金海泉閱片後,高度懷疑顱內動脈瘤出血,金海泉主任迅速安排病人行頭顱CTA檢查。果不出其料,檢查結果提示前交通動脈瘤。

這時候病人家屬趕到,意識到病情的兇險和救治的刻不容緩,與金主任溝通後,進行了急診手術。金海泉主任熟練地完成了精細的手術,「地雷」被排險了,手術很順利。術後劉阿姨恢復良好,昨天高興的出院了。

金海泉主任介紹:腦動脈瘤具有隱匿性強、平時症狀不明顯、發病突然的特點,除非腦動脈瘤壓迫到鄰近的神經產生明顯的症狀,如眼皮不能上抬、眼球外展、瞳孔擴大、眼球突出等,才能意識到腦動脈瘤的存在。大型腦動脈瘤,一旦破裂, 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死亡率極高,記得7月初,科室做了一個病人,CT示中線結構左移,腦疝,成功地做了夾閉手術,但患者留下了後遺症,所以說這類疾病一旦發現後,及早解除風險警報是最佳應對手段。

術前CTA

術前

術後

劉阿姨得到良好治療,得益於腦卒中綠色通道,近幾年,省直中醫院神經外科強化了顱腦損傷、腦出血、顱內動脈瘤破裂等急危重症的搶救治療,能夠使患者在第一時間獲得及時、快速和有效的治療。開顱手術夾閉腦動脈瘤,療效確切,但對醫生的技術要求比較高。血管內介入治療相比開顱手術的優勢主要為創傷小、併發症少,患者及家屬易接受,年高病重者也多能耐受。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飲食習慣改變等,腦動脈瘤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若腦動脈瘤在未破裂之前能檢查出來,根據需要將其手術夾閉或介入處理掉,可大大降低腦動脈瘤破裂所帶來的風險。未破裂腦動脈瘤的手術安全性也較破裂腦動脈瘤要低得多。

因此對中年人群尤其是煙齡長,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血管疾病和有腦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有必要排查腦動脈瘤。

專家簡介

金海泉

主任醫師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教學、科研20餘年,在腦外傷及腦保護、高血壓腦出血的救治和手術方面經驗豐富,省內率先採用小骨窗開顱微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擅長顱內腫瘤手術(巨大腦膜瘤、鞍區腫瘤、聽神經瘤等),在顱底外科、腦血管病、脊髓腫瘤切除術、功能神經外科(面肌痙攣、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等)、神經內鏡等領域有較深的造詣。

【來源:湖南省直中醫醫院訂閱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壁增強的意義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壁增強的意義 2021-01-1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53歲男子顱內動脈瘤破裂危及生命,神經外科團隊巧放彈簧圈化險為夷
    ,已有破裂的瘤體仍有可能再次破裂,危及生命,需要採取手術治療等積極幹預措施。 專家在線解疑 1 認識顱內動脈瘤 神經外科主任楊立堅介紹,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血管由於先天異常或後天損傷等因素導致局部的血管壁損害,在血流動力學負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漸擴張形成的異常膨出。在任何年齡都可發病,40~60歲最為常見。
  • 八旬老太顱內動脈瘤破裂,大腦後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救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震 通訊員 馬洪濤 八旬老太突發頭痛、噁心、四肢無力等症狀,經檢查為顱內動脈瘤破裂,日前在膠州人民醫院經過3小時手術治療,轉危為安。接診後,根據顱腦CT提示楊老太蛛網膜下腔出血,醫生初步估計老人應該為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十分危險。據介紹,顱內動脈瘤被稱為大腦深處的「不定時炸彈」,如不及時治療,隨時可能再次破裂危及生命。因患者年齡大,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多年,醫生向患者家屬交待病情後,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家屬同意手術治療。
  • 虞城縣人民醫院成功手術救治兩例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
    近日,虞城縣人民醫院院神經外科接收了兩例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入院時已處於昏迷狀態,在省醫專家的技術指導下,一例行開顱夾閉手術,一例行介入栓塞術,術中順利,經手術治療後均行走出院。   其中患者黃某因左頸內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入院,緊急施行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後患者病情穩定,可下床活動。
  • 警惕顱內動脈瘤——腦子裡的「不定時炸彈」
    該病第一次破裂,死亡率達30%-50%,一般簡單來說三分之一死掉、三分之一殘疾、三分之一康復,如果不接受手術治療,發生第二次破裂時死亡率達到60%-90%!所以顱內動脈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腦中的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一旦引爆,後果不堪設想。
  • 顱內難治性大動脈瘤的「剋星」一腔內隔絕|顱內難治性|顱內動脈瘤|...
    文章轉載自:新民晚報 人與健康腔內隔絕技術一中國引領了世界近日,同濟醫院介入科運用國際上最先進的顱內動脈瘤腔內隔絕技術,救治了1名高危顱內巨大動脈瘤患者,並獲得成功,自治療至今,患者病情穩定。患者方某61歲,因為胃納減退,乏力,血糖控制不佳來院內分泌科就診。
  • 六旬老人頭痛嘔吐視物模糊,原來是顱內動脈瘤作怪
    該院神經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文戴華了解患者病情後,根據經驗分析,劉奶奶並不像普通的腦出血,完善腦血管造影檢查顯示,李奶奶顱內可見多個動脈瘤,原來老人家的頭痛是動脈瘤破裂所致,治療刻不容緩。近日,在文戴華主任的帶領下,李坤主治醫師、程學榮醫師和周一夫醫師共同為李奶奶施行 " 顱內動脈瘤夾閉術 ",將顱內動脈瘤的根部進行結紮,讓流體失去血供,達到消除破裂的風險。手術歷經三個多小時成功結束,術後李奶奶恢復很好,目前已出院回家休養。
  • 德州市人民醫院成功摘除患者顱內動脈瘤
    神經外科團隊不負患者家屬的信任與重託,在腦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王岷的帶領下,成功開顱夾閉動脈瘤,從死神手中奪回病人的生命,術後劉女士恢復良好,現已康復出院。緊急搶救與死神賽跑劉女士當日由救護車接診入院後,神經外科第一時間安排CT檢查,腦CT平掃顯示廣泛蛛網膜下腔出血,頭顱CTA顯示後交通動脈瘤,動脈瘤頸5mm,且載瘤動脈為胚胎型大腦後動脈。「醫生告訴我們,如果不儘快手術,動脈瘤隨時可能二次破裂,危及生命。一旦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率幾乎為100%。」
  • 顱內動脈瘤的手術麻醉
    顱內動脈瘤是由於腦血管異常改變產生的腦血管瘤樣突起,其主要症狀多由於出血引起,部分因瘤體壓迫及動脈痙攣造成。顱內動脈瘤麻醉的管理不僅限於手術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圍術期管理。麻醉誘導及術中動脈瘤有破裂的可能,其次為腦血管痙攣和顱內壓增高。今日,給大家分享的是顱內動脈瘤的手術的麻醉管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膠州:77歲老人顱內動脈瘤破裂,5小時手術挽回生命
    急診CT檢查示「蛛網膜下腔出血」,神經外科會診後確診為「顱內動脈瘤破裂」,立即啟動出血性腦卒中搶救流程,開通綠色通道,行急診DSA檢查。由於患者年齡大,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史,顱內血管迂曲、硬化明顯,厚重的鉛衣之下醫生早已汗流浹背。
  • 顱內「未破裂動脈瘤」會不會破?這3種評分方法請收好
    原創 HH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顱內未破裂動脈瘤評分盤點。顱內未破裂動脈瘤(UIA),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3%[1],其中大多數UIA將靜悄悄地伴隨一生而不會出現破裂,少部分將會發生破裂,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等。
  • 大醫說丨聚焦醫術:不開顱,「拆彈專家」巧拆顱內微小動脈瘤
    動脈瘤的介入治療,是神經外科手術中難度係數最高的四級手術,它對術者的要求極高,不僅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還要有豐富的經驗 「唐主任,我相信你」 「我選擇介入手術」 患者及家人堅定地選擇了 信任總醫院神經外科團隊 隨後
  • 腦動脈瘤患者抽菸會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嗎?
    腦動脈瘤患者抽菸會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嗎?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很常見,1-5%的人可能有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一儘管在治療方面取得了進展,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仍然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菸草含有7000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包括尼古丁,菸草產品的使用與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有關。
  • 45歲男子劇烈頭疼不止,顱內發現巨大動脈瘤
    在醫院檢查診斷為後交通巨大動脈瘤。擔心頭部手術會對事業帶來影響,決定暫不手術,保守治療控制症狀後出院。讓人意外的是,出院後沒幾天動脈瘤破裂出血,雖保住了性命卻遺留下嚴重的肢體偏癱後遺症。人到中年,在社會上單位裡總有一席之地,但也是承受壓力最大的時候。目前國內體檢很少涉及腦血管,其實在腦動脈狹窄之外,無症狀性顱內動脈瘤在正常人群中可以佔到30%。
  • 顱內動脈瘤遇上腦血管狹窄 介入手術成功為六旬老人「拆雷架橋」
    他表示,從治療的原則上這兩種疾病是相互排斥的,血管狹窄的治療需要進行單抗甚至雙抗的一級卒中預防,也就是抗血小板治療;而動脈瘤的治療不能進行抗血小板治療,因為一旦動脈瘤破裂,之前的抗血小板治療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出血增加,所以治療便成了一個「複雜」而又「棘手」的問題。
  • 「吉林醫德標兵話健康」(第43期) 顱內動脈瘤科普
    樸哲範,吉林市化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學碩士。顱內動脈瘤多為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樸哲範 :「發生顱內動脈瘤的直接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較多的研究者趨向於認為先天性因素和後天性因素的合併作用是引起顱內動脈瘤的真正原因。
  • 動脈瘤破裂命懸一線 醫生緊急腦中「排雷」
    雖然已是凌晨,但接診後,神經外科醫護迅速展開救治,結合患者病史,詳細的查體及頭顱CTA顯示,考慮錢阿姨為前交通動脈瘤破裂出血,需要緊急手術。一個腦動脈瘤就相當於一顆「不定時炸彈」,但檢查結果顯示,錢阿姨的大腦裡居然藏有3個腦動脈瘤,危險指數和手術難度難上加難。
  • 醫生告訴你:腦動脈瘤破裂的真相是什麼?前兆怎麼去識別?
    在臨床當中顱內動脈瘤的出血誘因絕大多數的都是高血壓的情況引起的,而引起高血壓的情況,更多的是因為情緒激動,與人吵架,用力排便等一些導致腎上腺激素分泌過多的情況下而形成的,這些綜合在一起都會形成顱內動脈瘤,並且導致出血。
  • 動脈瘤破裂出血竟然如此兇險?1/3患者當場死亡、1/3致殘
    顱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腦底部或腦表面的病變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一種臨床症候群,約佔急性腦卒中的10%,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常見疾病。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殘率極高,其中10%~15%的患者來不及就醫直接猝死,25%將在出血後24小時內死亡,首次出血病死率高達35%,再次出血病死率則達60%~80%,倖存者亦多有殘疾,總生存率估計為50%。
  • 頭疼欲裂 小心腦動脈瘤作怪
    「之所以頭痛,就是因為瘤體破裂,血液刺激腦組織引起的,若稍微晚一點送過來,很有可能就保不住性命了!」接診的醫生說。  據南京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羅良生介紹,腦動脈血管瘤的發病率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隨時威脅著人的生命。從病理形態上看,顱內動脈瘤相當於腦部血管壁上鼓起的「氣球」,這是大腦動脈先天發育不良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