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無情帝王家,自古以來,帝王的愛都是虛無縹緲的。後宮之中的女人只要成為了皇帝的妃嬪,就要日日忍受著自己的丈夫與別的女人恩愛纏綿,也不能夠耍小性子拈酸吃醋。如果想要在後宮之中站得住腳,除了帝王的寵愛之外,能夠倚仗的就只有自己的娘家勢力,例如年世蘭。
華妃在宮中能夠如此跋扈囂張,除了皇上的寵愛以及她認定皇上對她的真心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年氏一族在前朝得力。所以才會一直如此肆無忌憚,皇上對於年世蘭也是真心喜愛的,畢竟華妃在後宮作的惡他也並非一概不知,只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華妃對於皇上,是存了滿心的喜愛的,才會在後來得知皇上一直在算計她之後如此失望。她相信皇上對她有真心,所以膽敢明目張胆地作惡,只是她高估了皇上對她的真心。皇上對她確實有真情,這一份真情是別的妃嬪一輩子可能都不曾擁有的。只是這份真情裡也曾充滿著算計,那一份獨獨賜給她的歡宜香,以及當年借端妃之手送給她的滑胎藥,就是皇上對她極度忌憚的證據。
華妃與甄嬛不同,甄嬛第一次侍寢時,其實就在一路算計著皇上。甄嬛對皇上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包括見皇上時穿的哪一件衣裳,都有自己的考量,而不是像年世蘭一樣,面對心愛之人時腦袋充血、智商不足。
如果說甄嬛知道自己是純元替身之前,沒有一絲對於皇上的真感情,這當然也是不可能的。只是甄嬛太懂得權衡利弊,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夠討好皇上,而不會因為對皇上喜愛就衝昏頭腦。在太愛一個人的時候,人的下意識舉動,往往是欺騙自己和不忍怪罪。
甄嬛有孕回宮後,宮中流言四起,而且甄嬛與果郡王之前的私情,也並不算是無人知曉。就連摩格可汗也曾目睹果郡王與甄嬛在一起,這一點皇上不是不知道。只是他擔心再一次失去甄嬛,也不願意去面對事實的真相,其實他的嬛嬛早在看見他寫的「莞莞類卿」後,對他的愛意就幾乎消失殆盡了。甄嬛回宮後他並非沒有察覺到異樣,只是他更願意相信甄嬛是愛他的,寧願除掉自己的十七弟也不願意怪罪甄嬛。
很多人認為,華妃無疑是劇中對於皇上愛得最純粹的人。其實對皇上愛得最深的,是那個明知道皇上算計她,她仍然不忍心怪罪皇上的端妃。端妃和華妃同是將門之後,而且端妃在王府時就與人為善,所以皇上與太后便借端妃的手,讓端妃給華妃送去一碗滑胎藥。
後來的端妃被華妃灌了一碗紅花毀了身子,在而後的十幾年裡只能夠臥病在床,甚至再也沒有機會擁有自己的子嗣。但是她不恨皇上,只是怨恨那個不知內情的華妃。縱使是自己體弱多病,在皇上與其同床共枕時,她仍依舊強撐著精神,含情脈脈地望著這個曾經算計了自己的皇帝。
甄嬛也知道,端妃才是這後宮之中,對皇上愛得最純粹的人。所以幾次三番向端妃求助時,都首先站在皇上的角度出發,皇上駕崩後,端妃也選擇以身體不適為由,閉門不見任何人。
端妃和甄嬛變化的開端,大抵就是端妃明白,甄嬛其實也在算計著皇帝吧。在端妃的心裡,即便是自己從不受寵,皇上也是自己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