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教育行業帶來了一場生與死的大考。硝煙尚未遠去,浴火重生之後,教育機構該何去何從? 10月29、30日,教育產業服務平臺校寶在線主辦、支付寶協辦的2020 SEE 教育服務共建大會上,校寶在線創始合伙人兼首席產品官李傑給出答案:擁抱教育產業網際網路。「未來已來,教育正進入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李傑在演講中指出。
會上,校寶在線全新發布了教育行業收費解決方案「學費碼」,並宣布將聯動千餘家支付寶渠道商,共同推升 「學費碼」在線下教育機構市佔率,幫助機構提高智慧收銀及財務管理水平。
疫情凸顯 教育行業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
疫情突發,教育是受到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一夜之間,全國所有大中小學校及培訓機構的線下課程全部被叫停。對於線下教培機構來說,由於課程中斷,場地租金、人力成本等帶來的經營壓力無異於一場生死考驗。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調研,針對疫情所產生的影響,超過九成的機構表示存在大的影響,機構經營存在部分困難或嚴重困難。
危機背後往往暗藏新的機遇。面對危機,教育行業迎來了一場快速的自我迭代。「到線上去」,曾經是線下教培機構的象徵性口號,在當下則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然而,教育行業業態複雜,其深度、廣度、個性化都讓其數位化轉型之路道阻且長。
湖畔大學教務長曾鳴在《智能商業》一書中提出,中國產業網際網路化過程中存在「三浪疊加」的特殊現象,即中國大多數產業,未經歷像發達國家那樣線下充分的發展,就快速迎來了網際網路時代,產業底子薄、變化快、周期短,所以在同一個時間點下,往往會有3種模式同時存在,曾教授將其分別命名為1.0,2.0,3.0。
李傑表示,在網際網路+教育行業,這三種趨勢「三浪疊加」現象同樣存在,即網際網路+教育1.0階段:服務持續升級的傳統教育機構;網際網路+教育2.0階段:核心業務「在線化」的教育機構;網際網路+教育3.0階段:演化出「網絡協同」的教育服務平臺。網際網路+教育的三個階段正以在線化、智能化、協同化的方式同時出現,齊頭並進,並將共同演化出教育產業網際網路的終局。
基於此,校寶基於十年來在教育SaaS領域的深耕,以及對未來教育產業互聯願景的判斷,先後進行賦能基礎業務SaaS服務、賦能教學服務的業務探索,並於2017年通過增值服務開啟了賦能供應鏈的業務探索。即,通過聚攏大量的小B, 反向對供應鏈進行定製和定價,從而幫助小B獲得更好的供應鏈服務。三年間,校寶連結了金融、保險、廣告、賽事、課程等近百家供應鏈企業,其中不乏支付寶、花唄、網商銀行、平安、人保、分眾、新潮等行業頭部企業;成功孵化出校寶收銀寶、校寶安心寶、校寶招生寶三大產品,為教育機構提供了金融、保險、營銷、內容增值服務,率先驗證了教育產業互聯願景的可行性。
加碼「學費碼」 ,豐富「教育+金融」創新場景
李傑表示,這次和支付寶在學費碼業務上達成的重要合作,是校寶在線「教育+金融」創新業務的又一裡程碑。
早前,校寶在線於2017年上線的專為教育機構打造的一站式收銀工具「校寶收銀寶」已通過統一機構收款碼,改造了行業收費入口,將線下原本混亂的收銀方式:現金、支付寶、微信,及POS機收款進行整合,方便機構收款、查款;並聯合花唄及二十餘家主流銀行,推出學費分期服務,為機構帶來用戶消費門檻的下降和購買力的提升。迄今,校寶收銀寶已為超2萬家機構提供了移動收費服務,為行業帶來普惠便捷的教育金融服務。
校寶與支付寶的這一合作,是支付寶「開放平臺戰略」在教育行業的又一落子,為支付寶拓展了更加豐富的教育應用場景;對於校寶在線來說,有支付寶強大的渠道商資源加持,將有更多的機會賦能教育機構數位化轉型。
據悉,雙方正通過支付寶官方發起「教育培訓服務商招募計劃」,升級激勵政策,以持續招募更多渠道商加入,助力教育行業數位化轉型升級。
教育產業網際網路的下一個十年
十年前,當校寶在線這樣的新生力量以SaaS工具切入教育行業時,教育行業的數位化之路才剛剛起步。
而如今,從招生到財務,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工具,從SaaS供應到生態建設,整個教育產業的各個垂直環節都已經變得更加成熟。
隨之而來的,深耕教育行業已十年的校寶在線的服務邊界也在不斷拓寬,從原本的SaaS工具成為了SaaS(雙輪驅動)+DaaS(增值服務)的生態型企業,在教育+金融,教育+保險、教育+營銷等多個維度的服務上創新著業務場景。
在李傑看來,如同當年淘寶幫助零售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美團幫助餐飲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而如今,校寶在線在幫助教育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之路上也將扮演重要角色。放眼未來,預計"教育+收銀」年行業規模可達數萬億流水,「教育+保險」年行業規模可達數百億保費,「教育+營銷」年行業規模則可達數千億元支出。「這是教育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機遇期,也正是校寶在線這樣的教育產業服務平臺的重大機會。」
「展望下一個10年,教育產業互聯的行業終局,也一定能夠實現。」李傑指出,這樣的一天,需要教育行業內外的各方力量一起加入,共建「 教育產業網際網路 」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