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趕赴《詩經》裡的春天

2021-03-01 秦漢新絲路

朝吟風雅頌,暮唱賦比興,

秋看魚蟲樂,春觀草木情。

春天,給人帶來一絲絲慵懶的睡意。人們夢著,想著,仿佛自己是睡在廣袤的平原裡,睡在綠油油的田野裡,睡在那靜旎迷人的夜色裡,睡在心中期許的思無邪的世界裡。

在《詩經》中,草木鳥蟲、山川河澤、日月辰宿、季節流轉,都給人以眷眷可親之感。關關的雎鳩聲,嬌嬌的黃鳥鳴,三月春日溱洧水畔手執草嬉戲祈福的少男少女……都給人以無限美的遐想。只要你用心感受《詩經》裡的春天,景色就在你的心間。

從詩經的春天裡走來,清雅,瀟灑,挽一輪明月,攜一縷清風,賞春光無限,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盎然春意裡,手執一卷《詩經》,覓古人筆下的野菜春蔬,鳥獸蟲魚,定是春日裡最美好的時光。

今天我們走進《詩經》讀《小雅·鹿鳴》感受盎然的春意和貴族宴飲的場景。

《小雅·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yōu)呦:鹿的叫聲。朱熹《詩集傳》:「呦呦,聲之和也。」

▷蘋:藾蒿。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藾蒿,葉青色,莖似箸而輕脆,始生香,可生食。」

▷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幾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氣管裝在鬥子上做成的。

▷承筐:指奉上禮品。毛傳:「筐,篚屬,所以行幣帛也。」

▷將:送,獻。

▷周行(háng):大道,引申為大道理。

在空曠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閒地吃著野草,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十分和諧悅耳。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琴吹笙奏樂調。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聲譽。

▷孔:很。

▷視:同「示」。恌:同「佻」。

▷則:法則,楷模,此作動詞。

▷旨:甘美。

▷式:語助詞。燕:同「宴」。敖:同「遨」,嬉遊。

在空曠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閒地吃著青蒿,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十分和諧悅耳。我有一批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示人榜樣不輕浮,君子紛紛來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嘉賓暢飲樂逍遙。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芩(qín):草名,蒿類植物。

▷湛(dān):深厚。《毛傳》:「湛,樂之久。」

在空曠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閒地吃著芩草,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十分和諧悅耳。彈瑟彈琴奏樂調,快活盡興同歡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嘉賓心中樂陶陶。

《小雅·鹿鳴》此詩原是君王宴請群臣時所唱,後來逐漸推廣到民間,在鄉人的宴會上也可唱。東漢末年曹操作《短歌行》,還引用了此詩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賢才的願望。

詩共三章,每章八句,開頭皆以鹿鳴起興,營造了一個熱烈而又和諧輕鬆的氛圍。它把讀者從「呦呦鹿鳴」的意境帶進「鼓瑟吹笙」的音樂伴奏聲中。

《詩集傳》云:「瑟笙,燕禮所用之樂也。」按照當時的禮儀,整個宴會上必須奏樂。《禮記·鄉飲酒義》云:「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笙入三終,主人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遂出。……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據陳澔注,樂工升堂,「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每一篇而一終。三篇終,則主人酌以獻工焉。」由此可知,整個宴會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詩,而歌唱《鹿鳴》時又以笙樂相配,故詩云「鼓瑟吹笙」。

詩歌三章大部與首章重複,唯最後幾句將歡樂氣氛推向高潮。末句「燕樂嘉賓之心」,則是卒章見志,將詩之主題深化。也就是說這次宴會,「非止養其體、娛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滿足口腹的需要,而是為了「安樂其心」,使得參與宴會的群臣心悅誠服,自覺地為君王的統治服務。


從《小雅·鹿鳴》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春意,以及在這美好的季節古人宴飲的場景,給人無限遐想。

相關焦點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鹿鳴是什麼樣的聲音呢?
    相信大家在上學的時候一定背過這樣兩句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這兩句出現在曹操的《短歌行中》,用典於《詩經·小雅》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青蒿: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在空曠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閒地吃著青蒿,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十分和諧悅耳,古人把這一場景記錄在《詩經》中並流傳了下來。 蘇東坡有詩:「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青蒿,在古代是可以當作蔬菜食用的,《名醫別錄》記載:「青蒿,人亦取雜香菜食之。」《蜀本草》記載:「草蒿……嫩時醋淹為菹,自然香。葉似茵陳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許。四月、五月採,日幹入藥。
  • 陸虹: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豆沙包皮很薄很薄,像喧軟的紙一樣包裹著裡面的餡料,紅豆的香、麵粉的香、水果的香、花朵的香統統藏在餡裡,香味纏繞在舌尖,讓人舒暢滿足又有點懶洋洋的。我被這種味道驚呆了,無法用語言描述。以至於後來一談起美食美味,我立刻就聯想到那個夏天,鹿鳴春的豆沙包。第二次去鹿鳴春吃飯是文革以後的事了。
  • 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隔離生活裡的期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詩經 . 小雅. 鹿鳴》     這首《詩經》中的千古名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麼美好的生活場景: 群鹿在原野上吃艾草,發出歌唱般動聽的鳴叫。
  • 【賞析】《詩經·鹿鳴》 王秀梅
    「青蒿素」,都包含在了《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一句當中。朱熹《詩集傳》說:「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說又各有正變之別。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會朝之樂、受釐陳戒之辭也。」根據朱說,「雅」有大小之分,大約與表演場合及官方、民間規模的不同有關,燕饗時奏小雅,朝會時奏大雅。惠周惕《詩說》則認為:「大小二雅,當以音樂別之,不以政之大小論也,如呂有大小呂。」可為一說。
  •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詩經小雅鹿鳴》雲:「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此蒿,青蒿也。青蒿作為中藥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目前,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世界上治療瘧疾最有效的藥物, 青蒿素聯合療法已被用於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瘧區, 每年治療病例一億以上, 降低了全球瘧疾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 奶兇 小鹿竟這麼叫 說好的「呦呦鹿鳴」呢?
    詩經《小雅·鹿鳴》中有一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翻譯成現代文就是: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就連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第一發明人屠呦呦,也是其父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的詩經典故為她取名呦呦,誰曾想一語中的。那麼鹿的叫聲真的是「呦呦」的嗎?
  •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背後的勇氣與堅持
    1930年,屠呦呦出生於浙江寧波,她的名字源於《詩經》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其中「蒿」便是青蒿。為她命名的父親,可能也未曾想到,女兒會與那株小草結下不解之緣。屠呦呦意識到:溫度是提取抗瘧中草藥有效成分的關鍵!
  • 《詩經》裡有哪些令人稱讚的名字?
    《詩經》裡有很多名稱是我們在生活裡不常見到的,但是看到它們會讓我們心生愛意。然後,一經組合和雕琢,就能成為很具有詩意的名字,譬如林徽因,「徽音」二字就是取自《大雅·思齊》。這是一首歌頌周初開國人物文王及其母太任、其妻太姒的詩。
  • 《詩經》,時代新釋義的美好閱讀喜悅
    最為神奇的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屠呦呦,帶領團隊研究發現了抗瘧新藥青蒿素⑴*的這位女性之名,與《詩經》之《雅》中鹿鳴一則完美契合,使得《詩經》更為國人矚目驚奇,掀起學習《詩經》的熱潮。初看《詩經》,比起唐詩宋詞較難讀懂。
  • 詩經裡的唯美詩句:有美一人,清揚婉兮,讀之醉人心脾
    ——《詩經王風採葛》那個採蕭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12.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詩經鄭風山有扶蘇》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裡有嬌美的荷花。13.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經·鄭風·出其東門》漫步城東門,美女多若天上雲。雖然多若雲,非我所思人。16.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野草蔓蔓連成片,草上露珠亮閃閃。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豔。
  • 從《詩經》中感知一首首沁人心脾的華章,「佚名」是最大的遺憾
    而「佚名」最多的就是《詩經》了,還有漢樂府的詩歌,古詩十九首等等,那麼多膾炙人口,華美迤邐的辭藻,可惜卻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 《詩經》作者無從考察的最大原因是因為周代的時候設有採詩官,每年春天,採詩官們就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採集那些人民歡樂疾苦的詩歌,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詩經裡面十五國風都是這樣來的,這樣採集來的詩歌因為古代哪有什麼版權意識,沒有姓名作者也就很正常了。
  • 詩詞那些事:詩歌《詩經》
    比如《詩經》開篇的第一首《關雎》,出自《國風·周南》,被文人墨客奉為情詩之最,生動至極優美無雙。《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詩經》中的《雅》又分為《大雅》、《小雅》。《大雅》多為貴族為王室歌功頌德之作,《小雅》則多描寫西周末年的社會,即有與《風》相似的民歌,也有出自貴族對社會危機的感慨之作。
  • 女孩《詩經》起名 文辭清婉、堪稱藝術
    》給女孩起名肯定不陌生了,但是詩經起名的時候也要選擇寓意好的來起名,下面是《詩經》中唯美氣質超好的女寶寶名字推薦,文辭清婉、堪稱藝術,希望大家喜歡。出自:《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 甜到骨子裡的詩經名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 【如畫•陝菜】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陝西官府宴」之「曲江鹿鳴宴」
    「鹿鳴宴」亦稱「鹿鳴筵」,起於唐代,延至明清。為科舉之後,為新舉人慶賀之宴。因在宴會上要唱《詩經·小雅》中的《鹿鳴》樂歌,故稱「鹿鳴宴」。【陝西官府宴之曲江鹿鳴宴6人餐】(食單)【涼菜】封侯拜將(醬香鹿肉)  稚鹿清鳴(乳香鹿排)  瓊林聞喜(白切鹿肉) 脆瓜桃仁        開胃菜花莖       相府三皮絲【位餐】鹿飲曲江(珍菌燉鹿排養生湯/6位
  • 在鹿鳴村,嘗到了《詩經》中的水芹
    每次翻開族譜,就發現我們的族人似乎就忙活於城廓,在單位做事,在市場營生,或者賦閒在家,或者告老還鄉,順著一條親情的線索,我還理到了那們平日裡連照面也不曾打過的人,就是我的叔輩。這一理就理出一席鹿鳴宴,與這席宴的主人李欽培前輩詩意的相遇。
  • 大美陝菜丨大唐博相府創新重塑"曲江鹿鳴宴"
    "曲江鹿鳴宴」是大唐博相府開發的「陝西官府宴"系列名宴之一。「鹿鳴宴」亦稱「鹿鳴筵」,起於唐代,延至明清。為科舉之後,為新舉人慶賀之宴。因在宴會上要唱《詩經·小雅》中的《鹿鳴》樂歌,故稱「鹿鳴宴」。願所有海內外貴客,品大唐「曲江鹿鳴宴」,衣祿食祿、持祿養身、福祿雙全,福祿長久、前程似錦!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宋·梅堯臣《鹿》卻說那三藏坐在蓮花洞裡,聽得喊聲振地,便叫:「沙和尚,你出去看你師兄勝負如何。」沙僧果舉降妖杖出來,喝一聲,撞將出去,打退群妖。阿七見事勢不利,回頭就走,被八戒趕上,照背後一鈀,就築得九點鮮紅往外冒,可憐一靈真性赴前程。急拖來剝了衣服看處,原來也是個狐狸精。那老魔見傷了他老舅,丟了行者,提寶劍,就劈八戒,八戒使鈀架住。
  • 生活在《詩經》中人們的都吃啥?
    中國是一個重「食」的國度,更是一個重「詩」的國度。我國先秦時代的飲食風貌在《詩經》和《楚辭》中得到全面反映,從這一點也說明了飲食在我國遠古時期就進入到詩歌境界,得到歌頌。▐《陳風•衡門》《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說的是周時陳國(今河南淮陽一帶)的食俗——喜歡吃魴魚和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