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香水時,
你是否走過「平替」代替大牌香水的心路歷程?
平替代替大牌香水,幾十倍的價差做的到「平價代替」嗎?憑嗅覺真的可以聞出一瓶香水是高價還是廉價嗎?
其實,在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這麼一群王妃和後媽,不,貴婦人們,她們出身高貴、權傾天下、財富傍身才有資格使用香膏和香水,所以香水自誕生以來就附著「死貴」的基因,香水的香源於香精,香精取自天然香料,提取量極小。
在讓人震驚三觀的電影《香水》裡,上萬朵玫瑰只能提取不到30毫升精油,而像麝香、烏木、廣藿香等常見於東方調、木質調的原料就更貴了,更別提龍涎香等有錢也買不到的稀品,除非和那位研製出840萬人民幣一瓶的鈦金香水的中東土豪是「忘財之交」。
雖然現在不少大牌香水也在有程度地使用人工香精,但不同品質的人工香精差價也可達上百倍。使用便宜的工業香精合成的廉價香水,其原料成本可能是貴价香水的幾十分之一。
即使是同品牌的同款香,香精含量在10%到15%以上的淡香精和5%到10%的淡香水,價格也有明顯差別。
除去香精,香水裡剩下的主要成分就是幫助香味揮發的酒精了。但如果有人拿一瓶高度白酒兌上一瓶香精,那得到的可能不是別人的稱讚,而是瀘州老窖味的跨界香水。
言歸正傳,香水中使用的酒精學名叫做變性乙醇,好的品牌往往會選擇較貴的變性乙醇作為溶劑,從而避免強烈的酒精味,也就是被詬病的「刺鼻香水味」以及久放之後產生的變味。
不過,最能解釋品牌香水和低價香水價格差異的恐怕是原創和仿製的成本差異。從產品概念研發開始,就需要品牌、市場和產品部門進行市場調研,對消費者的喜好進行反覆求證。
此外,聘請專業的調香師歷經幾十上百次乃至數十年的試香,品牌故事的描述以及營銷渠道的搭建也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這部分巨大的隱形成本恰恰是低價香水直接照抄省錢的部分。畢竟要讓原創產品去和仿品比價格真的是太難為臣妾了。受限於成本,低價香水的香味往往是一種或者幾種工業香精的簡單混合,它們可能更像洗滌劑和空氣清新劑的味道。
好一些的,乍一聞覺得和大幾百的某些大牌一模一樣,但可能過半個小時就沒味了,或者中後調味道怪怪的。雖然不少商業香和古龍水也存在留香短、「三步散「、前中後調不明顯的情況,但優質香味的共性是:不會一下消失,會有混合的元素「餘味繞鼻」,讓人很難脫口而出它的成分。能一秒讓你喊出:「我喜歡這個桃子味和梔子花味的!」大概率不會是很貴的香水。
對於追求香味穩定持久,適合社交場合的商業香,著重測試中調,噴灑十分鐘後聞一聞,然後以葛優癱姿勢看完一部《復聯》後,再聞一聞,沒有太大濃淡變化和異味產生就可以剁手啦。更加進階的玩家。你們需要做的是看完《復聯》四部,因為三到四個小時之後還能優雅散發的後調,才是層次豐富的沙龍級香水的魅力所在。
總結起來,香水價值公式如下,公式裡每個元素的差異疊加起來,最終會呈現出兩瓶體驗和價格都迥然不同的香水,數據最能說明香水購買者的傾向。
天貓大數據顯示,香水從2018年開始,同比增長持續在80%上下,2019年以來,單價500以上的高價香水銷售增速,達100%到200%。
Z時代的年輕人和新銳白領特別願意為香水隱性價值買單,尤其喜愛迪奧、嬌蘭、聖羅蘭、巴寶莉、祖·瑪瓏、迪普蒂克等大牌香,頂多在五月和八月的love season天貓香水超級品類日的優惠季購買。不過香水雖好,可不要多噴哦。
如果有人說你的香水汙染的空氣,那可能並不是在開玩笑。香水中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對室內空氣確實不太友好,不妨室外噴完再進屋,散發你那該死的魅力吧。
這裡是萬能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