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央視主持人的印象都是他們很有才華和能力,能夠從全國優秀的主持人中脫穎而出進入央視工作,一定要有著常人難以超越的地方,例如康輝、撒貝寧等優秀主持人,他們時常活躍在熒幕前,也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不少人覺得他們有這樣的實力可以一直待在央視工作,保住這個鐵飯碗。但也不是所有主持人都抱有這樣的想法,李佳明就是其中一位。他希望自己在能力方面得到更多深造,擁有更豐富的學識,再重新回來央視工作。
深造歸來後的李佳明,如今依舊在央視工作,但卻沒有了之前的關注度,因此很多人不理解李佳明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關於選擇的原因,還得從他上學時期的經歷開始說起。
1975年,李佳明出生在新疆庫爾勒,但他卻不是土生土長的新疆人。在李佳明還沒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為工作調動的原因,選擇去新疆支援。之後李佳明和姐姐們都出生在新疆,他們一家5口也在這裡定居生活。
李佳明8歲的時候,父母考慮到孩子上學的問題,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於是李佳明一家人從新疆搬回了老家四川綿陽。
李佳明高中時的成績應該還不錯,文理分科的時候,選擇了讀理科,但他卻有一個文科生的夢。
當時高考填報志願時,他本來想報考傳媒大學的表演類專業,卻因為理科生的身份受到限制,所以要報考了當地師範大學的一個影視表演班。
當時的他半工半讀,一邊學習表演,一邊在電視臺做打雜的工作,可是畢業之後,李佳明沒有如願以償成為一名演員,而是陰差陽錯走上了主持人道路。
那個時候,重慶電視臺公開招聘主持人,李佳明在眾多主持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重慶電視臺的一名記者。電視臺工作多年,李佳明在主持領域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
他被評為重慶地區電視臺的最佳節目主持人,以及觀眾最喜愛主持人。可以說重慶電視臺是李佳明主持生涯的開始,也是積累主持經驗的一個跳板,使他一躍成為央視主持人。
2000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青年歌手大賽劇組在重慶錄製時,邀請李佳明主持過一段時間的比賽。
比賽結束後,李佳明被調入央視工作,有機會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示自己的實力,這對於李佳明來說,既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開始。
進入央視之後,李佳明遇到了《開心辭典》欄目,搭檔主持人王小丫。王小丫當時在央視已經算是比較優秀的主持人,在主持《開心辭典》之前,她曾主持過《經濟半小時》,並且憑藉著實習主持人身份拿到了優秀主持人評比的第一名。
相比王小丫來說,李佳明顯得有些稚嫩,但他們兩個人搭檔相當默契。李佳明雖然作為輔助性的配角,但主持時難掩自身光芒,他的主持功底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還被觀眾贈予「佳明哥哥」的稱呼。
主持《開心辭典》使得李佳明在央視開了一個好頭,之後2003年的時候,他主持了央視經濟頻道推出的節目《絕對挑戰》。
這是一個大型的人力資源節目,這個節目使得李佳明在央視慢慢找到自己的主持風格,也有了更多發揮的空間,使他一度成為央視的當紅主持之一。
在這個節目裡,他見識到了很多優秀的求職者,以及知名企業的文化管理層。李佳明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困惑,他有著11年的媒體從業經歷,也見識過中國大江南北的風土人情。
可他在那個時候卻感受到了自身視野及文化背景的局限,他覺得自己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充實深造,才能在自己熱愛的主持行業做得更加長久。
2006年,李佳明選擇暫別央視的工作,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留學深造。很多人都以為李家明辭去了央視的鐵飯碗,遠赴美國留學。但其實並沒有,李佳明當時只是停薪留職,他留學回來之後還是會到央視工作。
對於當時的李佳明來說,做出這樣的選擇需要無比大的勇氣。李佳明能進入央視工作,並且主持《開心辭典》和《絕對挑戰》都有很好的表現,說明他的主持實力毋庸置疑。
而且李佳明當時在央視算是比較知名的主持人,一直待在央視工作的話,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但他卻在自己事業處於上升期時,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選擇留學深造。世事變化那麼快,誰也不能輕易斷言,李佳明留學回來之後會在央視有更好的發展。這一切都還只是未知數,但他還是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在美國留學的生活很苦,李佳明還是堅持了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2008年拿到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碩士的學位。
可是當他回來央視之後,他曾經主持過的節目也大變樣。《開心辭典》的節目主持人變成了尼格買提和王小丫。而李佳明回歸央視後主持的《尋寶》欄目,卻是反響平平,再沒有往日的輝煌。
當時有報紙對他做過專訪,李佳明回答了很多他身上存在的爭議。對於《開心辭典》主持換人這件事,李佳明表現得很坦然。他說自己再回去主持《開心辭典》,好像是搶了別人的位置,這樣不講道理。
他認為主持人是自己喜歡的職業,就算留學兩年之後,還是會回歸自己的本職工作。對於這兩年的留學深造,李佳明覺得非常值,畢竟投入了時間和精力,還是會有一些收穫。
結語
如今仍在央視工作的李佳明,雖然比不上央視那些知名主持人,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主持生涯,你能在央視各個頻道以及晚會上看到李佳明的身影。
2019年8月,李佳明在央視國防軍事頻道主持評論類新聞節目《防務新觀察》。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主持事業上發光發熱,雖然如今很少觀眾提到他,他還是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