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環境滿載運行 9款智能路由壓力測試

2021-02-08 中關村在線

1回歸無線路由器本質 穩定性大「烤」

    經過了各種傳輸、無線信號、功能以及移動端的測試後,我們這次將回歸到無線路由器最重要的體驗——無線路由器的穩定性。無論是智能路由器還是傳統的無線路由器,長時間穩定的為用戶提供無線網絡是其最根本的使命。縱然智能路由器有著這樣那樣出彩兒的功能,倘若網絡經常掉線,隔三差五的就死機,給用戶的直觀體驗也是非常差的。連正常聯網都不能保證,更不要提智能了。今天,這九款智能路由器,將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下,長時間滿載運行,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否還能保證正常運行吧!


    回歸無線路由器本質 穩定性大「烤」

    智能路由器的種種功能,給人們帶來了關於無線路由器的新玩法。回歸到本質來說,智能路由器說到底也只是一個無線路由器。無線路由器一旦工作起來,很少有關閉電源的時候,往往是7x24小時的不間斷運行。並且在家中,無線路由器往往被安置在屋子的角落中,不僅通風較差還容易積灰,可以說工作環境非常惡劣。


恆溫恆溼箱馬力全開

    要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長時間不間斷的工作,這對於無線路由器來說無疑是一個考驗。尤其是在高溫環境下,無線路由器內部的電子元器件長時間工作比較容易出現問題。這樣一來,無線路由器就很容易出現掉線、斷網、卡頓等問題,嚴重影響用戶在使用無線網絡時的使用體驗。如果這種情況時常出現在功能豐富的智能路由器身上,那麼多強的功能都沒有用武之地,畢竟無線路由器穩定才是最重要的功能。


10線程下載+上傳 考驗智能路由器

    為了模擬智能路由器在高溫的環境下的工作場景,本次測試將這9款智能路由器放置在溫度為42攝氏度左右的恆溫恆溼箱內進行,我們還將搭建起一個10線程下載+上傳的無線區域網路,用來模擬智能路由器滿負載運行的狀態。測試將進行一小時的時間,一小時後,我們將取出設備並記錄它的溫度,給大家展現這些產品的散熱情況。

    測試馬上開始,讓我們看看經受了一小時高溫考驗的智能路由器們,表現如何吧!

    文章回顧:

  九款智能路由橫評大閱兵——上手誰最快?

    //net.zol.com.cn/475/4756876.html

  九款智能路由橫評大閱兵——信號誰最強?

    //net.zol.com.cn/485/4855299.html

  九款智能路由橫評大閱兵——傳輸打擂臺

    //net.zol.com.cn/488/4880899.html

    九款智能路由橫評大閱兵——都能幹點啥?

    //net.zol.com.cn/490/4908374.html 

    沒有散熱孔怎麼辦? 360安全路由器 

    360安全路由首先登場接受我們的考驗。對於一般無線路由器來說,用戶可以看到產品的底部或者兩側設有大面積的散熱孔洞或者格柵,幫助路由器內部的熱量快速發散。但是,把玩過360安全路由後你就會發現,整個路由器並沒有散熱孔出現,這樣的「黑科技」會不會讓產品出現問題呢?讓我們在測試中尋找答案吧!


測試中的360安全路由

    進行了一小時的10線程下載+上傳滿負荷運轉後,我們馬上將其從恆溫恆溼箱中取出,使用紅外線熱成像儀對其進行溫度測量。


正面溫度


底部溫度

    通過圖片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360安全路由的正面溫度為42.8攝氏度,正面的最高溫度為46.2攝氏度。底部的平均溫度為45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7.3攝氏度,最高溫度出現的位置和正面契合,應該是360安全路由器的CPU所在位置。在這樣的溫度下,360安全路由器的傳輸依然穩定,並沒有出現死機、掉線等情況,成功完成了一小時的測試。

    全金屬外殼散熱更高效 極路由極貳 

    極路由2代(極貳)和前代一樣,也採用了陽極氧化工藝打造的鋁合金外殼,10萬轉切削工藝的使用讓產品的外殼毫無粗糙感。金屬機身的導熱性能自然是無與倫比,同樣帶來的製造難度也相應的提升。這樣不難想到,極路由的這些產品在上市之初需要預約購買甚至搶購,產能穩定後就可以在電商網站輕易地買到。擁有金屬機身的極路由2代(極貳)同樣沒有散熱孔,那麼它的散熱能力如何呢?


極路由2代(極貳)正在測試中

    同樣沒有設計散熱孔的極路由2代(極貳),在進行了一小時的10線程下載+上傳測試後,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我們馬上使用儀器揭曉答案!


正面溫度


背面溫度

    極路由2代(極貳)的正面平均溫度為44.1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4.4攝氏度;背面平均溫度為42.6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4攝氏度。金屬機身的優勢在測量完溫度後顯現出來,產品內部的電子元器件發熱後產生的熱量很快被極貳的外殼所吸收。即使在高溫滿負載的情況下,極貳同樣沒有出現掉線和死機的情況,能夠讓人放心!

    智能路由新寵 聯想newifi mini測試

    要說近日來最火的智能路由器是誰,非聯想newifi mini莫屬。這款聯想和百度聯合推出的智能路由器,不僅支持迅雷遠程下載功能,還能夠將百度雲盤的資源推送到路由器中進行下載。而且這款雙頻並發下無線速率可以到1200Mbps的無線路由器,售價也很親民,一時受到了網友的追捧。


newifi mini正在測試中

    聯想newifi mini不僅在底部開有大面積的散熱孔,更在路由器的側面設計了一圈散熱格柵。 這樣的設計,不僅讓熱量可以從底部迅速排出,還能從側邊協助散熱。下面,我們就吧newifi mini放入恆溫恆溼箱中,開啟10線程下載+上傳的滿負荷運轉。


newifi mini正面溫度


newifi mini底部溫度

    newifi mini的正面平均溫度為46.6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8.2攝氏度;底部平均溫度為43.8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5.7攝氏度。newifi mini的散熱能力表現較好。受制於體積的原因,在測試完成後,newifi mini的溫度還是較高的,需要在散熱方面再繼續努力!不過,在傳輸方面依然沒話說,掉線和死機情況並沒有出現,總體來說newifi mini是一臺能夠依靠的智能路由器。               

    「重量級」選手入場 聯想newifi 

     聯想newifi是newifi mini的「完全體」,拿到手中後會感覺很有重量感,可以算一位「重量級」選手。除了11ac雙頻技術外,它還配備了2個千兆網口和2個大電流USB接口,不僅提升了內網速度,更能夠為行動裝置充電並輕鬆帶動大容量存儲設備。底部和兩側的散熱孔,能夠滿足它的散熱需求嗎,我們馬上開始進行測試!


聯想newifi在測試中

    聯想newifi的強勁性能讓兩側和底部設計三面散熱孔能夠發揮最大作用嗎?猜測都是不靠譜兒的,只有靠實際測試來說話,馬上奉上測試結果!


正面溫度


底部溫度

    聯想newifi的正面平均溫度為41.2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3.1攝氏度;底部平均溫度為45.4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6.8攝氏度。滿載傳輸結束後,將newifi從設備中取出。由於正面和底部所使用的材料不同,正面的溫度較低;在兩側和底部散熱孔的幫助下,底部最高溫度仍然為46.8攝氏度,散熱狀況不甚令人滿意。

    內置硬碟更加考驗散熱 小米路由器 

    小米路由器內置博通雙核1GHz CPU,採用先進的11ac技術,雙頻並發突破千兆讓無線傳輸更加快速。兩個千兆LAN埠,讓傳輸速度更上一層樓。小米路由器系統的MiWiFi系統同樣基於OpenWrt系統打造,定製化的系統讓小米路由器更加簡單易用。通過手機app,用戶還可以對小米路由器進行遠程控制,無論是開關無線還是建立遠程下載任務,使用小米路由器app都能夠輕鬆完成。


小米路由器在測試中

    小米路由器搭載了一塊1TB的硬碟,這使其發熱量再度增加。於是,整個產品除了底部設計有散熱孔和整個上部接近3分之一的體積全部設計成散熱通道外,還增加一個風扇,協助整機散熱。那麼,在10線程下載+上傳滿載運行的狀態下,小米路由器表現如何呢?我們馬上來看看吧!


側面溫度


頂部溫度


底部溫度

    從側面來看,小米路由器的最高溫度為40.3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0.3攝氏度;頂部的平均溫度為38.3攝氏度,最高溫度為38.9攝氏度;底部平均溫度為35.8攝氏度,最高溫度為36攝氏度。不同於其它無線路由器主板貼近底部散熱孔的設計,小米路由器主板豎置於外殼中,所以側面熱量溫度較高,反而底部溫度沒有那麼熱。

    「薄」也是一種考驗 小米路由器mini 

    與小米路由器不同的是,小米路由器mini內置一顆聯發科的MT7620A處理器,主頻達到了580MHz。提供128M DDR2內存,和16MB的SPI FLash快閃記憶體。在小米路由器mini版中,並沒有內置硬碟存儲,而是通過1個USB2.0接口與移動硬碟、U盤相連接,擴展存儲空間。在接口方面,小米路由器mini提供了1個百兆的WAN埠和2個百兆的LAN埠。


小米路由器mini在測試中

    小米路由器可以說是參測產品中最「薄」的一款,主板與外殼的縫隙極小,所以小米路由器mini在底部設計了大面積的散熱孔,幾乎底部全部是散熱的孔洞。這樣的設計,會不會讓溫度比較高呢?開啟10線程下載+上傳的傳輸程序後,我們馬上開始測試!


正面溫度


底部溫度

    小米路由器mini正面的平均溫度為47.1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7.6攝氏度;底部平均溫度為43.8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4.7攝氏度。小米路由器mini輕薄的設計,在散熱上體現了其弊端,熱量比較容易堆積。這一點,從其正面的最高溫度就能夠看出來,另外過於依賴底部散熱,也是導致小米路由器mini發熱的主要原因。    

    菜籃子散熱怎麼樣? 磊科No1實測 

    磊科NO1搭載一顆MTK MT7620A晶片,其主頻為580MHz,搭配128MB內存和16MB Flash快閃記憶體,性能大大超越傳統的家用無線路由器。No1還配有一個USB2.0接口和一個SD卡插槽,擴展非常方便。其中USB2.0接口可以支持最高3T的移動硬碟接入,SD卡插槽則可以支持最高32G的SD存儲卡。


磊科No1在測試中

    磊科No1的散熱同樣是採用底部通過大面積的散熱孔散熱,由於側邊被SD卡槽和USB接口佔用,所以全部散熱孔都在底部。進行10線程下載+上傳的滿載測試過後,磊科No1能否將機身內部的熱量完全排出?    


正面溫度


底部溫度

    通過紅外線熱成像儀捕捉到圖像,我們可以看到,磊科No1正面的平均溫度為40.4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0.8攝氏度;底部平均溫度為41.4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2攝氏度。總體來看,熱量並沒有大量在「菜籃子」的體中,溫度基本與恆溫恆溼箱中的溫度相同。可見,磊科No1的整體發熱量並不是特別高,工作狀態非常穩定。       

9兩面散熱孔設計經受考驗 微路由V3

    兩面散熱孔設計經受考驗 微路由V

    微路由V3是匯爾推出的一款創新型智能路由器,特點鮮明的它內置了硬碟倉和SATA2.0接口,可以直接連接2.5寸的硬碟。在功能上,它的脫機下載功能可以讓用戶用手機操控微路由脫機下載視頻等文件,下載的文件可以存儲到微路由的擴展硬碟或USB插入存儲設備,也可以放進手機,用戶需要下載影音時,可以讓微路由智能下載電影,無需讓電腦待機下載,損耗電腦壽命。 


微路由V3

    微路由V3採用的底部開設大面積散熱孔的設計,並且在產品側邊的一側也設置了大量的散熱孔,另外一側為硬碟倉的入口,所以無法兩側都設置散熱孔。微路由V3的底部散熱孔與眾不同,凹凸的設計讓人感覺到十分新奇。10線程下載+上傳的滿載運轉能夠對其產生「威脅」嗎?我們來看看測試結果的圖片吧!


正面溫度


底部溫度

    微路由V3的正面平均溫度為41.5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2.8攝氏度;底部的平均溫度為42.8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4.3攝氏度。紅外線熱成像儀已經很清楚地為我們展現了微路由V3最高溫出現的部分。最高溫集中出現在產品的左側,這裡應該是CPU的所在位置,所以在這一側的側面也設計了散熱孔,幫助微路由V3散熱。

    風扇助力散熱 華為榮耀立方+總結 

    華為榮耀立方獨具雙核雙系統架構,不僅是一臺智能路由器,還是一臺網際網路電視盒子。採用802.11ac無線技術,雙頻並發的情況下,最高能夠提供1200Mbps的無線網絡。特有Beamforming智能波束成型技術,可以自動識別智能設備位置並定點增強無線信號。系統內置下一代QoS功能,對於用戶的網絡行為進行智能帶寬優化,大幅提升上網體驗。華為榮耀立方還有防釣魚DNS破解、防暴力破解等功能,保證WiFi信號安全穩定。


榮耀立方在測試中

    華為榮耀立方的內部和小米路由器一樣,也內置了風扇幫助硬碟和主板進行散熱,並且在產品的下方,設置了一圈「出風口」,內部的熱量將從此處排出,底部並沒有設置散熱孔。這樣的設計,會不會在10線程下載+上傳的測試中出現問題呢?

正面和背面溫度顯示

側面溫度顯示

頂部和底部溫度顯示

    榮耀立方的正面和背面,熱量容易囤積於此,正面的平均溫度為46.8攝氏度,最高溫度為48.2攝氏度;背面溫度令人意外,平均溫度達到了50.2攝氏度,最高溫度為54.2攝氏度。兩個側面的溫度較為正常,平均溫度分別為42.8攝氏度和38.9攝氏度,最高溫度分別為44.1攝氏度和39.5攝氏度。底部和頂部的溫度較低,平均溫度分別為38.1攝氏度和37.3攝氏度,最高溫度分別為38.4攝氏度和37.8攝氏度。只留有底部一圈進行散熱,對榮耀立方來說壓力頗大,不過測試順利完成,並沒有出現掉線和死機的情況。

    總結:全力排除機體熱量 無一出問題水平高

    電子元器件在運行過程中必然要散發出熱量,如果這些熱量不能被迅速疏導至機體外,很容易造成無線路由器運行的不穩定。本次測試,在42攝氏度的環境中,讓這九款智能路由器進行了滿負載的運行,這些產品都能夠順利過關。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測試中沒有一款產品出現死機或者掉線的情況,體現了自己強大的「內功」。以往,我們對智能路由器的固有印象就是使用不穩定,現在這一問題看來已經被各大廠商攻破。穩定、功能多、簡單,智能路由器將會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相關焦點

  • 家用WiFi 6路由哪款最合適?這個硬核測試告訴你答案!
    為了給網友們提供選購時的參考,中關村在線選取了3000Mbps級別的四款電商熱賣WiFi 6路由器,通過專業設備的測試,展示這四款產品的測試成績,幫助網友們買到最適合自己使用的WiFi 6路由。通過TestCenter C50在不同頻段向測試設備進行上下行打流測試,測試設備的無線傳輸速率的高低和穩定性。      2.混合多終端接入壓力測試      該項測試使用思博倫TestCenter C50真實模擬家庭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PC、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智能攝像頭等各種智能設備通過WiFi連接家用無線路由器的場景。
  • 路由爭霸 華為路由Q2 Pro混合動力旗艦版與華碩RT-AC88U誰更強?
    在接口方便,兩者可以說平分秋色,華為路由Q2 Pro單機有3個千兆LAN/WAN接口,這3個接口是可以盲插的。配合3個主機的分布,華為路由Q2 Pro則共有9個千兆LAN/WAN接口。就外觀的設計和融入家居環境而言,筆者更喜歡華為路由Q2 Pro的優雅有格調,如果筆者再年輕10歲,還是那個天天喜歡遊戲的少年,也許我會放一臺華碩RT-AC88U在我的遊戲機箱旁邊,畢竟太戰鬥。
  • 想買高性價比的路由?榮耀獵人路由了解一下
    第二,在手機客戶端中可以查看自己的網絡信道,當有幹擾時,App通過評分的方式告訴用戶此時的網絡環境並不是很好,用戶點擊優化就可以自動識別並匹配較優的信號,保證上網體驗。第三,還支持兒童上網模式,可以在客戶端中添加家中孩子的手機設備,智能的管理孩子手機上網的使用習慣。
  • 華為路由AX3 Pro和小米路由器AX3600對比評測
    雖然我是個白色控,但是黑色的華為路由AX3 Pro看上去更加專業大氣些。(自我安慰一下,其實華為就應該兩款型號都推出黑白款,供選擇。)此次搭配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測試的是Redmi K30 Pro和更換intel AX200NGW晶片的惠普筆記本電腦,網速測試條件為100M光纖專線的移動寬帶,測試環境面積約100平方米,房屋結構主要是水泥與磚塊,共設有4個測試點。
  • 記不住WIFI密碼的你,可能需要一款華為路由A2
    華為路由A2,一款近日嶄新登場的家庭路由器,作為loT智能家居生態圈的「中樞神經」,它配備了凌霄四核1.4GHz處理器,提供2.4GHz、5GHz(低頻段)、5GHz(高頻段)三個頻段,更厲害的是,它還能夠支持NFC一碰即連功能,記不住密碼?沒關係,手機輕輕一碰就能連!
  • 設置簡單的華為路由Q2 Pro(3 母裝旗艦版)專為大戶型家庭服務!
    不過今天筆者想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款產品並非手機,而是華為新推出的華為路由Q2 Pro 3母裝 混合動力旗艦版!華為路由Q2 Pro與其他Mesh路由系統最大的不同是,每一隻華為路由Q2 Pro母路由裡面都藏了一隻「電力貓」!「電力貓」又為何物?如果對無線路由產品有一定了解的用戶肯定都知道,「電力貓」其實是一種電力線通信技術,一種利用電線傳輸數據和媒體信號的通信技術。
  • 360WiFi6全屋路由對比小米AX1800 同價位兩款路由如何選擇?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家庭WiFi網絡環境都非常出色,大部分總會有著各種各樣的毛病,要麼就是信號不佳,要麼就是速度很慢,更常見的是多人同時使用的時候非常卡頓,這些都是目前的使用痛點
  • 討伐智能路由:小米路由拼噱頭/極路由貼標籤
    智能路由器這個江湖,著實有幾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意味。在小米智能路由器公開發售不久,業界傳出樂視將進軍路由器的消息,華為智能路由器的宣傳也鋪天蓋地襲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爭先恐後殺入智能路由器這個江湖,使得智能路由器這一概念的火爆程度一再升溫。  日前,一篇題為《小米,連一個基礎功能都做不好的路由,只會靠刪帖封號來躲避真相?》
  • 360路由VS小米AX1800:究竟哪一款才是最適合年輕人的路由?
    在配置方面,兩款產品都搭載了高通5核企業級晶片、OFDMA技術、MU-MIMO技術、NPU模組,而360WiFi6全屋路由要比小米AX1800多搭載了一個USB接口,總體來說兩款產品的硬體配置都比較出色
  • 誰是你的「Mr Right」 2017千兆家用路由橫評
    無線性能測試  本環節中,我們將藉助專業的測試軟體在PC端以及移動端,對艾泰A652GW、斐訊K2P、華碩RT-ACRH17、騰達AC18四款家用路由進行無線性能方面的測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線信號強度、無線信號穩定性以及傳輸速度。
  • 618路由升級首選,百元榮耀路由3帶四天線並支持WiFi6+
    Wi-Fi 6即是所謂的802.11ax新Wi-Fi協議,最高速率可達9.6Gbps,相比前代Wi-Fi 5理論速度提升了近三倍。剛開始支持Wi-Fi 6路由設備價格相對較高,許多人都不會考慮入手新款路由器。不過隨著Wi-Fi 6技術的普及,支持Wi-Fi 6的路由也逐漸親民。最近入手了僅二百左右的榮耀路由3,那麼這款路由器到底表現如何?
  • 高性能路由首選!自研凌霄四核CPU加持 華為路由WS5200四核版預售
    與此同時,作為智能家居網絡的樞紐核心,路由器也開始迎來前所未有的考驗——從開始連接幾臺手機、電腦、平板,到如今需要連接智能電視、智能音箱、智能家電等眾多IoT設備,設備的不斷增多,對路由器晶片的能力要求扶搖而上。自2017年10月第一代華為路由WS5200問世,該系列路由就成為300元價位以下家用路由的爆款。
  • 不一樣的600M路由,TOTOLINK N600R開箱測評
    純白色的機身外觀無論放在家中某個角落,或者電腦桌子上都能與家居環境完美融合,這個路由器和周圍的環境很配了。在瀏覽器中登錄TOTOLINK N600R無線路由的設置界面,可通過一鍵設置對本設備進行快速設置。
  • 360 V6全屋路由詳評
    單個路由的覆蓋範圍可以和神器K2P媲美,不過5G信號在不加分身路由的情況下依然做不到全屋覆蓋,特別是AB兩點完全搜不到5G信號。新一代的V6我也只是簡單測試了下單個路由的信號強度,結論和我預計的差不多,兩代路由信號強度差不多,所以本次評測不再對單個路由進行測試,需要了解這方面情況的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家居網絡環境如下圖。
  • 8700K的救星 實測三款液金狂壓高溫
    設計測試環境在整個測試中,我們使用AIDA 64來進行拷機,拷機選項為單烤FPU,能夠在此軟體中獲得最大的壓力負載。主板BISO使用默認模式,不進行超頻設置。室溫26.9℃散熱器使用鑫谷冰凌霜24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該散熱器使用了純銅底作為導熱界面,240mm雙風扇鋁質冷排。
  • WiFi 6路由器能給家庭組網部署帶來怎樣變化:360 WiFi6全屋路由V6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住宅環境還有房間與房間之間的牆壁阻擋信號,所以在如何中心理想化放置路由都很難實現全屋覆蓋信號。2020年,如何解決這個全屋覆蓋信號問題呢?還是利用以前的中繼和橋接等拓展方案嗎?其實今年最主流的就是使用Mesh分布式路由器進行組網,它能很好解決中繼和橋接經常遇到的問題:傳統中繼雖然SSID統一,但是設備無法智能切換到最佳信號源;而橋接的話,SSID全屋還不能統一。
  • 網件入門級WiFi 6 Mesh路由,MK63評測:普通用戶嘗鮮之選
    顏色通體漆黑,雖說小巧的體積能夠更好的融入家居環境,但黑得發亮的配色 還是會有些「出戲」,如果是白色可能更具有家居風。路由正面印有「NIGHTHAWK」字樣,往上還有一顆豎條LED電源指示燈,依舊是通過不同的顏色來顯示路由的當前運行狀態。MR60正面右側還貼有一張標籤,在使用APP配置時需要用到,不喜歡的小夥伴可以將其撕下貼在別處。
  • 華碩WiFi6電競路由RT-AX68U新品上市
    智能電視、空調、攝像頭、音箱、投影機、筆記本……家裡的智能設備越來越多,再加上Pad和幾臺手機,而且每一臺設備都需要聯網,傳統WiFi5路由器難以勝任如此眾多的智能設備聯網需求,即便可以連接,很多設備使用時候也不順暢。華碩為智能家庭用戶而打造的WiFi6電競路由RT-AX68U上市啦,讓智能家居聯網及網速慢的痛點不復存在。
  • 磊科智能路由N1發布:更發燒 還有不能說的黑科技
    說到磊科這家公司,也許很多人不甚了解,正如磊科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家「低調安靜」的公司,但提到360安全路由,相信不少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其背後正是由磊科來負責開發的。如今做了兩年360安全路由的磊科,這回也要發布自己品牌的新品,帶來了磊科智能路由N1,這也是磊科回歸智能路由後的第一款產品。正如磊科董事盧東所說的,這相當於是磊科的二次創業。
  • 百元級超值路由 騰達AC2100拆解測試
    學生時代的150M小白盒路由,由於高性價比成為了大學宿舍裡共享網絡的不二神器,以至於當時本人一直在同學中安利這個品牌。最近同事入手了騰達新出的AC2100,價格僅為169元。本人一直以來對於入門級產品不以為然,在幫他調網時卻發現還是有些亮點的,下面給值友們詳細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