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她是菜市場賣貨村姑,她卻轉眼被星探挖掘成巴黎時裝名模。
你以為她和大老闆調情有染,她卻突然拔槍直接爆了老闆的頭。
你以為她是克格勃美女間諜,她卻也為美國中情局辦事。
你以為她最多是個雙面間諜,她卻還……
算了,棍哥不忍再劇透下去了。這部電影就是最近很火,以劇中這位美女間諜名字命名的《安娜》。
色誘、暗殺、叛變、把上司變情人
這名絕美雙面女間諜卻另有所圖
文丨木棍哥
作者簡介:80後影評人,重度漫威粉。生活中爭當一名保持好奇,遠離油膩,貪財有道,好色可靠的純爺們。
微博@木棍電影 公號:木棍先生
呂克·貝松,這位風格多變的法國知名導演,上一部執導的作品還是兩年前的科幻巨製《星際特工:千星之城》。
這次又是他自編自導,《安娜》帶來的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它講述了安娜這位美女間諜遊走於前蘇聯克格勃和美國中情局兩大間諜機構之間,以及與兩個機構男上司曖昧不清的故事。
槍戰、動作、血漿、美女、床戲,一句話:這是一部毫無尿點充滿各種商業元素的爽片。
其實呂克·貝松評價最高的作品《這個殺手不太冷》也是這種動作槍戰風,再加上呂克·貝松編劇的講述女特工的《尼基塔女郎》系列劇,他執導起這部間諜動作商業片也是駕輕就熟。
除了商業元素本身就足夠吸引眼球,呂克·貝松又採取了非線性的敘事結構,把懸念和反轉設計的都足夠精巧,也是這部電影十分抓人的重要原因。
當安娜從莫斯科賣貨女孩被星探挖掘走上名模之路,很快就與老闆走在一起,又瞬間變身女殺手一槍把老闆爆頭。這是第一次反轉。
緊接著,用倒敘的方式講述了安娜成為蘇聯克格勃特工的過程,交代了安娜的背景。
安娜一次次的執行任務,殺人如砍瓜切菜,卻在回莫斯科總部時突然將克格勃老大一槍斃命。這是第二次反轉。
故事再次回溯,把安娜叛變成為雙面間諜的經過呈現出來。
當克格勃和CIA都不知安娜下落時,安娜再次出現,並帶來第三次反轉,同樣倒敘出更深層的秘密。
你在一次又一次的震驚中會恍然大悟,因為之前那些被導演提前設計鋪墊的小細節直到反轉到來時才讓你明白其中用意。
正所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呂克·貝松講故事的能力不能不讓人佩服。
關於間諜題材電影,我們總會想到《007》、《碟中諜》,以及《諜影重重》這些經典系列。以男特工為主的電影中,女性人物往往都是都是配角和陪襯。
以女間諜或特工為主角的電影本身就不多,《安娜》可以說從題材和人物選擇上有了獨特的視角。
而且,《安娜》不像其他間諜片,沒有高科技道具,沒有高難特技,沒有高度燒腦,沒有高頻大場面視效轟炸,完全靠劇情取勝。
但該有的動作戲絕對不含糊。電影中有兩場安娜一人單打獨鬥,單挑眾人的戲尤其精彩。金髮妹子大長腿,殺起人來不但氣場十足、乾淨利落,還能利用周邊各種器具取人性命。那場面,讓人看到了《疾速追殺》中約翰·威克的影子。
強悍的女性角色向來是呂克·貝松擅長刻畫並慣用的視角。《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超體》《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中都能體現出這點。
《安娜》更是利用女間諜這個人物身份把女性主義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男特工為主角的電影中,感情戲或多或少都是站在男人的立場,女性要麼就是像《007》詹姆斯邦德的邦女郎一樣,成為花瓶式的陪襯;要麼就是《碟中諜》中完全淪為配角。
《安娜》完全反了過來,即便是曖昧的感情和床戲,也是安娜處於主動,兩位分屬不同機構的男特工上司反而更像是安娜股掌之間被利用和俘獲的對象。
甚至,她還與一名女模特保持著戀人的關係,這並非出於掩藏特工身份的目的,因為她身為模特也並未拒絕男人。這樣的女性人物設計,也是相當女性主義。
男特工總是以國家使命或者兄弟情誼為己任,心繫天下和弟兄,去挑戰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拯救一次次關係全球的危機,並總能大功告成。
安娜不一樣,她選擇成為間諜,色誘、殺人、叛變,並不是胸懷大志解救蒼生,而僅僅是想拯救自己。間諜這個身份,對她而言只是一個迫不得已的工作,對自由的渴求才是她的終極目的。
她厭倦而無奈,只想擺脫這一切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她做的每一個選擇,都因為有著同一個誘人的承諾:重獲自由。所以,克格勃老大不能讓安娜工作5年就可以退出時,她選擇叛變並欣然接受CIA擊殺老大的任務也就不足為奇了。
扮演安娜的薩莎·露絲,是一名出生於92年的俄羅斯超模。她之前在《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就跟呂克·貝松有過合作。
這次獨挑大梁,演技不敢說多好,但在導演的調教下,還是成功塑造了一位氣場十足不苟言笑酷帥美的女間諜形象。
給她甘當綠葉配戲的也都是大咖級演員,英國老戲骨海倫·米倫當女配,「剃刀黨」基裡安·墨菲和「擼哥」盧克·伊萬斯陪著滾床單。
最後,說點題外話。
前蘇聯克格勃(KGB)、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英國軍情六處(MI6)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尤其前三個,更是成了無數影視劇的故事創意寶藏。
現實中,雙面間諜也是真實存在的。很多雙面間諜的命運也十分悲慘。2018年3月,一名叫瑟吉·斯克裡帕爾的間諜和他女兒就遭人下毒險些喪命,而他正是雙面間諜。曾為俄羅斯情報部門工作,後來又被英國軍情六處策反。
2006年11月,另一名雙面間諜利特維年科在英國離奇死亡,據調查死因是中了放射性元素釙的毒。
利特維年科曾是克格勃特工,後流亡英國為英國情報部門工作。他的死也被懷疑是來自俄羅斯的暗殺行動。
現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曾經當過前蘇聯克格勃特工。
歷史上的女雙面間諜,最有名的是荷蘭人瑪塔·哈麗。這個女人有過灰暗的前半生,父母早逝,喪子離異。後來,她來到巴黎開始新生活,靠出賣色相博出位,竟成為當時法國的舞蹈明星。
她生活奢靡,情人眾多。一戰爆發,她的表演生涯也因此中斷。為了維持奢侈的生活,她開始靠自己的美色為德國和法國兩個敵對國分別提供情報撈取金錢,最後身份敗露被不承認招募過她的法國人槍決處死。
在刑場,她拒絕遮住眼睛,穿上華麗性感的舞服,和最愛的紅鞋子,還優雅地拋了一個飛吻給劊子手,說了聲:「謝謝,先生。」震撼全場。
不知道,這段歷史是不是同為法國人的導演呂克·貝松拍攝本片的靈感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