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岸見一郎說:喪失自我的人是因為「總想要滿足他人的期待,或者擔心讓別人不高興,所以不敢自由表達自己的主張,最終不得不放棄了自我。」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喜歡迎合別人的人,或者自己也在不自覺這樣做。
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不喜歡做的事,跟一群並不喜歡的人嘻嘻哈哈,表面上在努力融入團體,但其實內心是拒絕的。
很少有人能夠完全不顧他人眼光,有純粹做自己的勇氣。
比如一個人大學畢業時,其實有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事,但是當周圍的同學都找到了循規蹈矩的工作,那麼迫於壓力不久也會放棄內心的堅持。
再比如一個人年近30,眼看周圍的同伴一個個結婚生子,而自己還沒有心動的人。面對父母焦急的催促和同齡人的對比,便會在無形的壓力之下選擇忽視自己的內心感受,跟一個「適合」的對象結婚。
很多人都對隨波逐流心有不甘,但又缺乏做自己的勇氣。倘若連你自己都不為活出自己的人生而堅持,那還有誰會為你爭取呢?
短暫的人生裡,我們可以完全做自己的時間並不多。看似我們是自由的,但其實來自社會、他人和自己已經形成的條條框框限制著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和行動。
如果我們把時間花在迎合別人、讓別人滿意上,豈不是在白白浪費自己的生命。
人生是自己的,何必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誇讚而勉強自己呢?
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有權決定如何過。
不要把別人的認可看得太過重要,有時為了堅持和捍衛自己的自由,即使被有些人不認可和討厭也值得。我們沒有必要讓所有人滿意,也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滿意,能做的只是讓自己滿意。
完全地接納自己、信任自己,就會把外在的評價看得淡然。明白什麼對自己最重要,就不會那麼在意他人的眼光。
擺脫渴望認可的束縛,才能重獲自由與勇氣。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用介意別人怎麼看、怎麼說。有勇氣的人才能獲得幸福。
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是一種稀少的能力,不怕被討厭正是因為充分地接納了自己,對自己有強大的自信。
內心不自信才會因為害怕他人的不接納不認可,而勉強自己去迎合別人。
我們的力量不在於我們看上去有多麼強大,而在於有多麼敢於真實。當你敢於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並勇敢表達真實的自己,才會獲得來自心靈的無窮能量。
許多成就自我的人都是因為堅持了自我的追求,在最初都曾因敢於與眾不同而受到嘲弄。
如果堅持自己想要的是對的,就不要害怕異樣的目光和非議。做人做事,不需要顧慮重重,只要無愧於心就好。
事實證明,只有相信自己並且敢于堅持自己的人才能最終如願以償,收穫事業的成功和美滿的愛情。
人只有在感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能擁有堅持自己的勇氣,並且相信自己值得一切美好。我們之所以缺乏勇氣,根源在於沒有足夠愛過自己、信任自己,不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格獲得幸福。
我們經常性地低估自己,總認為自己做的不如別人好,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價值不夠。其實我們比想像中強大很多,有許多潛能可以挖掘,只是自己總是給自己設限。
在這個世界裡,要想活出自己的人生,就必須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能夠毫無畏懼堅持自己,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披荊斬棘、高歌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