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見一郎: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才能活出自己

2020-12-27 茉莉書籤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說:喪失自我的人是因為「總想要滿足他人的期待,或者擔心讓別人不高興,所以不敢自由表達自己的主張,最終不得不放棄了自我。」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喜歡迎合別人的人,或者自己也在不自覺這樣做。

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不喜歡做的事,跟一群並不喜歡的人嘻嘻哈哈,表面上在努力融入團體,但其實內心是拒絕的。

很少有人能夠完全不顧他人眼光,有純粹做自己的勇氣。

比如一個人大學畢業時,其實有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事,但是當周圍的同學都找到了循規蹈矩的工作,那麼迫於壓力不久也會放棄內心的堅持。

再比如一個人年近30,眼看周圍的同伴一個個結婚生子,而自己還沒有心動的人。面對父母焦急的催促和同齡人的對比,便會在無形的壓力之下選擇忽視自己的內心感受,跟一個「適合」的對象結婚。

很多人都對隨波逐流心有不甘,但又缺乏做自己的勇氣。倘若連你自己都不為活出自己的人生而堅持,那還有誰會為你爭取呢?

短暫的人生裡,我們可以完全做自己的時間並不多。看似我們是自由的,但其實來自社會、他人和自己已經形成的條條框框限制著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和行動。

如果我們把時間花在迎合別人、讓別人滿意上,豈不是在白白浪費自己的生命。

人生是自己的,何必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誇讚而勉強自己呢?

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有權決定如何過。

不要把別人的認可看得太過重要,有時為了堅持和捍衛自己的自由,即使被有些人不認可和討厭也值得。我們沒有必要讓所有人滿意,也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滿意,能做的只是讓自己滿意。

完全地接納自己、信任自己,就會把外在的評價看得淡然。明白什麼對自己最重要,就不會那麼在意他人的眼光。

擺脫渴望認可的束縛,才能重獲自由與勇氣。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用介意別人怎麼看、怎麼說。有勇氣的人才能獲得幸福。

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是一種稀少的能力,不怕被討厭正是因為充分地接納了自己,對自己有強大的自信。

內心不自信才會因為害怕他人的不接納不認可,而勉強自己去迎合別人。

我們的力量不在於我們看上去有多麼強大,而在於有多麼敢於真實。當你敢於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並勇敢表達真實的自己,才會獲得來自心靈的無窮能量。

許多成就自我的人都是因為堅持了自我的追求,在最初都曾因敢於與眾不同而受到嘲弄。

如果堅持自己想要的是對的,就不要害怕異樣的目光和非議。做人做事,不需要顧慮重重,只要無愧於心就好。

事實證明,只有相信自己並且敢于堅持自己的人才能最終如願以償,收穫事業的成功和美滿的愛情。

人只有在感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能擁有堅持自己的勇氣,並且相信自己值得一切美好。我們之所以缺乏勇氣,根源在於沒有足夠愛過自己、信任自己,不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格獲得幸福。

我們經常性地低估自己,總認為自己做的不如別人好,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價值不夠。其實我們比想像中強大很多,有許多潛能可以挖掘,只是自己總是給自己設限。

在這個世界裡,要想活出自己的人生,就必須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能夠毫無畏懼堅持自己,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披荊斬棘、高歌凱旋。

相關焦點

  • 薦讀:岸見一郎、古賀史健的《被討厭的勇氣》
    岸見一郎,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文學研究所博士課程結業。除了專攻哲學以外,同時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古賀史健,1973年生於福岡,是一位文學作家,他們合作出版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著名的書。此書是由作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透過一位憤世嫉俗卻無比自卑的年輕人和一位傳承了阿德勒思想學說的哲學家,在兩人一問一答,你來我往的論辯中,帶出許多現代人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面對的疑問、困惑和思考慣性,不同立場的兩人鋒利的對談,在問題被拋出後,激起了很多值得反覆思考的人生價值觀。
  • 我們都需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身在武漢,經歷了焦灼期和緊張期,然後內心慢慢回歸平靜,期間看了不少有關心理學和哲學的書籍,受益匪多,印象較深的就是-來自日本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的《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書中有幾個哲學觀點是比較認同的: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的自由不怕被別人討厭
    《被討厭的勇氣》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共同創作完成,兩位作者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研究。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要將自己和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我不幹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能讓別人幹涉自己的課題,要知道,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
  • 《被討厭的勇氣》:讓你的人生脫離枷鎖,活出自由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非常驚訝?因為我們都想討別人喜歡,沒想到,被別人討厭竟然與我們渴望的自由息息相關。也正是因此,當《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出版的時候,也經歷過受人牴觸的階段。但翻開之後,卻再也不想放下。
  • 《被討厭的勇氣》:勇敢做自己,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
    《被討厭的勇氣》,又名「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作者是日本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該書以大師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講述了如何能夠在繁雜的日常生活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用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真正的幸福。活在當下,過好現在03.活在當下,服務他人在《被討厭的勇氣》中,大師和年輕人有一段關於「幸福」的對話。
  • 被討厭的勇氣,你有嗎?
    專注女性自我蛻變和解放,願你面向太陽,堅定而溫暖。說到討厭這個話題,大概沒有人會喜歡被別人討厭吧。我也是。但這裡所說的被討厭的勇氣卻是有其他的含義在,這裡所指的是做真實的自己,即便被討厭也要堅持不畏懼。
  • 成年人的潛規則:想要活得「爽」,就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她的經歷讓我開始思考:人要怎樣才能獲得幸福,獲得自由?在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的《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一書中,我看到了答案。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強調社會文化和自我奮鬥對個人的影響,是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 《改變的勇氣》——「日本自我啟發之父」岸見一郎又一力作
    為自己不能向別人坦承自己的心聲而煩惱,為別人背後說自己的壞話而傷心,為無法與所有同事處理好關係而糾結,為不能討得上司歡心而苦惱,為不能滿足父母的期待而鬱悶,為找不到合適的戀愛對象而鬱鬱寡歡,為丈夫(妻子)不能理解自己而逃離家庭,因為不能很好地處理婆媳關係而家庭不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並陷在其中,苦惱不已。
  • 《被討厭的勇氣》人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擁有幸福,這是真的嗎?
    而《被討厭的勇氣》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合作完成的一本對話體的心理學作品,通過一個深陷自卑幸福無能的青年和一位哲人之間的對話,淺顯而又系統地將阿德勒關於幸福、關於人際關係等思想展示在讀者面前。「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
  • 岸見一郎的孝道「歪理」: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被討厭的勇氣》和《我不想活得這麼累》,都是他的代表作,滿滿的說教和哲學味道。今天要分享的是他的一篇文章,被稱為岸見一郎的孝道「歪理」: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父親忽然對他講,在你結婚之前,我還不能走。他驚住了,因為當時他已經結婚很多年,已經有了心愛的妻子和孩子。
  • 《被討厭的勇氣》:學會做課題分離,不再害怕被討厭
    你在乎2個與你成為好朋友的人,還是在乎大多數實際並不關心你的7個人,抑或是更在意討厭你的那1個人?也許有人會產生疑問,還有人在意討厭自己的人嗎?答案是有。好像只要你忽略自己取悅他人,他們將會尊敬和喜歡你,而事實通常不是如此。如果人生活在被他人認可中,那一定很痛苦。其實,我們都知道,不管你怎麼好也總人不喜歡你,你也不可能喜歡所有人。所以,我們需要一種勇氣,勇敢活出自己的勇氣,一種「被討厭的勇氣」。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接納自己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當我們還小的時候總是羨慕大人,想著自己什麼時候才能長大,長大了就自由了,有自己能掌控的零花錢,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這就會擁有更多的快樂。隨著年齡的增長,走進校園,步入社會,遇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只要涉入人際關係就會或大或小地受傷,也會傷害別人。正如阿德勒說:「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想消除煩惱,只有一個人在宇宙中生存」。
  • 《被討厭的勇氣》:認清這3點,你的人生就能獲得更多幸福
    你是否感覺沒有活出自己想要的狀態?覺得自己的人生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漸漸的,你就忘記了自己內心真實的呼喚。你是否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人生課題?比如覺得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缺陷,常常感到自卑,或者面對人際關係時覺得很苦惱等等。
  • 《被討厭的勇氣》這8個習慣幫你遠離繁雜日常與人際關係的煩惱
    再讀《被討厭的勇氣》【日】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總結8個幫我們遠離生活與人際煩惱,用我們的雙手去獲得真正幸福的習慣(也是此書的主旨)。和喜歡這本書的朋友分享。自我接納不是自我肯定,沒必要特別積極地肯定自己,而是接受不能更換的事物,接受現實的「這個我」,然後關於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拿出改變的「勇氣」。我們並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氣」。
  • 推薦日本知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岸見一郎新作《請你迷失在我身旁》
    不知道是不是這種還不想回家的心情讓母親感應到了,不知道母親是不是覺得不能讓女兒這麼辛苦,第二天早上,母親離世了……」日本知名作家,心理學家,哲學家岸見一郎寫過《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暢銷作品在最新的一本心理學新作《被討厭的勇氣》裡寫到這麼一個關於一個作家的遺憾事。
  •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
    之所以有很多人雖然取得 了社會性的成功,但卻感覺不到幸福,就是因為他們活在競爭之中。因 為他們眼中的世界是敵人遍布的危險所在。青年:雖然或許如此,但是...... 哲人:但實際上,別人真的會那麼關注你嗎?會24小時監視著你,虎視眈眈地尋找攻擊你的機會嗎?恐怕並非如此。
  • 《不管教的勇氣》:岸見一郎告誡家長們,養育孩子不該做的N件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不管教的勇氣》這本書,是以個體心理學大事阿德勒的理論為基礎而撰寫,作者在書名下寫了一行小字——「跟阿德勒學育兒」,算是向師者致敬之作。而且,岸見一郎還想用這種方式讓孩子知道,並非所有人都會對自己好言相向。不表揚孩子,但是可以對孩子表示感謝和讚賞,這比表揚更能讓孩子獲得價值感和貢獻感,孩子會更願意去做父母感謝和稱讚的事情。
  • 《被討厭的勇氣》: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做自己
    做自己看似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對於很多人而言,卻是一件終身都在努力的事。在猶太教教義中有這麼一句話:「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呢?」只是婚後的生活並不幸福,儘管一切看起來歲月靜好,但卻都不是她想要的,只不過她總是在滿足父母的期待,老公的期待,公婆的期待,但卻忘記了正真的自己。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阿德勒的心理學---課題分離,我們之所以一直滿足別人期待,一直在尋求別人的認可,是因為我們不會課題分離。而所謂的課題分離就是分清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不要越界幹涉。
  • 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教你3招擺脫自卑
    在我們討厭自己時?在我們向他人投向羨慕的目光時?在我們想成為別人時?自卑,無處不在。自卑,往往是因為我們太在意他人的一舉一動,因而害怕自己跟不上別人的步伐,遭到鄙夷,甚至討厭。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缺乏「被討厭的勇氣」的表現。
  • 《被討厭的勇氣》: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與他人無關
    文/麥大人01這些年,因為寫作的關係,看了不少好書,如果非要推薦一本的話,我認為是《被討厭的勇氣》。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看點心理學的書籍,因為每個人都想好好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和接納自己,同時也要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