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有四句偈:常者皆盡;高者亦墮;合會有離;生者有死。
此偈出自出自於《法句譬喻經》卷一無常品之四。
昔佛在舍衛國袛樹給孤獨園,為諸弟子說法。時有梵志女,年十四五,端正聰辯,父甚憐愛,卒得重病即便喪亡,田有熟麥為野火所燒,梵志得此憂惱愁憒,失意恍惚,譬如狂人不能自解。傳聞人說佛為大聖、天人之師,演說經道,忘憂除患。
於是梵志往到佛所,作禮長跪白佛言:「素少子息,唯有一女,愛以忘憂,卒得重病舍我喪亡,天性悼愍,情不自勝。唯願世尊垂神開化,釋我憂結。」佛告梵志:「世有四事,不可得久。何謂為四?一者有常必無常,二者富貴必貧賤,三者合會必別離,四者強健必當死。」於是世尊即說偈言:「常者皆盡,高者必墮,合會有離,生者有死。」梵志聞偈,心即開解,願作比丘,鬚髮自墮即成比丘,重惟非常得羅漢道。
常者皆盡:任何事物都是時時刻刻在運動變化,沒有絕對靜止的,人的生老病死,甚至是山河大地都在變化著,百年的容顏老去,億萬年的滄海桑田,只是現時我們沒法看到,一切事物時時刻刻都在經歷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的過程。
高者亦墮:不管是多有權勢多有錢財的人,最後也會頹敗下來。俗話說:「富不過三代」,除非代代行善積德,才能保持子子孫孫的榮華富貴。但是我們凡夫都有慳貪的心,有了還要更多,多還要永遠。所以,沒有布施,富貴就不長久。
合會有離:六親眷屬在一起,或是親戚朋友之間的往來,有一天都會離散。孩子長大往往離鄉出外學習打拼,放著年邁雙親守著故鄉田園,即使生活在一起,到最後也會生離死別。
生者有死:不管多麼年輕、強壯的身體,總有死亡的時候;即使再長壽,也終歸一死。人不論誰,從生下來,就被判了不定期的死刑,「死」時刻在他旁邊威脅著。所以人都要在有生之年,及早解決後生大事,則生亦安,死亦安,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