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要趁早」,這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一句話,但是「厚積薄發」也常常被人提及。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期,所謂的成功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親眼目睹一個從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的男生到成為眾樂紀創始人的全過程,你會深深喜歡上這種真實的逆襲感。這次在《新四季歌》裡見到陳鴻宇,他更像是一個遙遠的老朋友,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藝人。
要說民謠音樂近幾年冉冉升起的新星,就不得不說起陳鴻宇,粉絲們都親切地稱他為「陳叔」,他的代表作之一的《理想三旬》在文藝圈中火得一塌糊塗,眾多文藝青年都敗在了他這首極富情懷的民謠之下。前段時間陳鴻宇還在央視音樂節日《TOP榮耀時刻》傾情演唱過這首歌。充滿了對生活感慨的歌詞和陳鴻宇的嗓音完美結合,給人無限的遐想。他每一句歌詞都有自己的故事,也含著現代人生活的縮影,那種對現實的掙扎,那種對生活美好的渴望。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在陳叔的歌裡我們感受到了這樣的風骨。
在《新四季歌》第四期中,陳鴻宇調侃自己是一位「走投無路」的音樂人,起初音樂只作為他業餘的樂趣和嘗試,所以在學生時期就開始了歌曲的創作,大學畢業後,陳鴻宇來到了北京工作,擺地攤,開飯館,送外賣,後來背著一個背包和一位好友說走就走,賣掉了自己的店面,搭車,沙發客都做了,最後他又決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成為一個獨立音樂人。北漂的生活並不容易,在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徘徊,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才能成功,陳鴻宇並不知道,但是他無論是創業還是創作音樂,都在努力對自己每個選擇負責。現在他仍然在往前走,一如年少模樣,不流俗,不低頭。
有人說他不像一位歌手,更像一位商人,只能說他兩樣都做到了,夢想並不是局限你的一個東西,相反它可以讓你擁有更多的選擇去追求和實現。所以陳鴻宇他給自己的房車命名叫「做夢巴士」,把他最近新開的酒吧叫做「做夢酒吧」。他說:有夢想就先做出來,也許這些都能成為現實。說到這裡陳鴻宇滿懷感慨地舉起手中的梅見青梅酒,祝一起做個好夢。陳鴻宇的夢裡從來沒有什麼宏偉抱負,所求不過三餐溫飽,起居宜時,無事擾心。當然,他努力著,沒有足夠硬的條件去放浪形骸,他正在修煉的只不過是不讓生活推著走。
如果用兩個字形容陳鴻宇,那可能就是可貴。他會思考,他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對每件事都很認真,他一直為了自己的選擇而努力,即便是錯了也不會怪別人,走對了也不會因此而沾沾自喜。陳鴻宇一路從反抗中走過來,面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仍舊保持樂觀的心態,相信自己並為此付出行動,這或許就是成功的人所應有的態度。
外界眼中很遙遠的陳叔,在《新四季歌》中忙著吃飯喝酒彈琴唱歌,卻比舞臺上我們看到的更飽滿。我們或許需要學學他,學對夢想身體力行的堅持,也學他的熱愛生活,偶爾放下一切做個夢。
在某天奔忙之餘,約上幾個好久沒見的朋友來到戶外,喝杯好酒梅見,唱首民謠做個夢,在碰撞的酒杯聲裡,找回真實的自己。像《放空》裡面唱的,讓喧囂的心靜下來。
[責任編輯:趙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