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瓊萍 實習生 劉雨琪)受疫情影響,市場擔憂情緒持續發酵,黃金作為重要的避險資產受到青睞。國際金價近期突破每盎司1800美元關口,創下自2011年9月以來的近9年新高。
日前,記者走訪長沙市內各大金店發現,隨著國際金價不斷攀升,不僅現貨金價水漲船高,還一併帶火了黃金回購業務。各大金店為招攬生意推出了黃金 「以舊換新」 「首飾換購」等活動,還有經營商把「高價回收黃金」字樣的招牌掛在店面顯眼處。
閒置金首飾是繼續壓箱底還是賣了?市民購買以及投資黃金要注意些什麼?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突破1800美元,金價創近九年新高
7月8日,倫敦黃金現貨價格突破1800美元關口,最高價報1818.14美元/盎司,創下2011年9月以來的最高紀錄,當天最終收報於1808.5美元/盎司。之後幾天,國際金價也在1800美元/盎司左右的高位徘徊。
「金價現在這麼高了!想當年我們結婚的時候,黃金價格才二百多元/克,現在都翻了一番。」7月14日上午,長沙市民陳女士一家來到萬家麗國際購物廣場,準備給剛完成高考的女兒買一件黃金飾品當做禮物。各個櫃檯轉了一圈,他們發現金價上漲的幅度遠超想像。
記者走訪長沙各大金店發現,隨著國際金價的節節攀升,實物黃金市場價格應聲上漲,7月14日各大品牌的黃金飾品價格普遍在每克420元到530元之間,與今年年初相比漲幅約20%。以周大福為例,7月14日的掛牌價顯示,飾品金價每克527元,工費另算,而1月2日飾品金價的掛牌價為每克442元。若以消費者購買一個30克足金手鐲計算,7月14日購買比年初要多花費2550元。
2020年下半場,黃金將如何演繹?市場認為,全球範圍內寬鬆的貨幣政策料將延續,將為金價穩步上漲提供理想「土壤」;而局部地緣的不確定性以及長期投資者的堅定布局也將成為助推金價上漲的「燃料」。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黃金的高歌猛進,黃金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也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世界黃金協會7日發布報告稱,截至6月末,全球黃金ETF已連續7個月出現淨流入,創下歷史紀錄。6月全球黃金ETF總量增長104噸(約合55億美元),總持倉達到3621噸的歷史新高。
黃金回收價高,金店「以舊換新」業務熱
金價上漲,黃金回收的業務量增長明顯。
在雨花區勞動路一家大型商場,記者看到部分店鋪把「高價回收黃金」字樣的大紅招牌掛在店面顯眼處。一家金店負責人表示,Au99.9%的黃金年初的回收價格是320元/克,去年是280元/克,現在能給到390元/克,是9年來最高的。「之前入手的黃金現在售出漲幅可觀,多少都能賺到錢。」
此外,記者走訪發現,目前一些大品牌千足金飾品每克價格已經超500元,這讓打算購買黃金飾品的市民壓力增加不少,所以不少市民從家中找出閒置的黃金飾品以舊換新。
「我上個月看中了一條項鍊,將近20克,金價上調後要價1萬多元。我媽給了我一些家裡不常戴的老首飾, 在以舊換新和增重4克購買後,新項鍊只補了不到3000元。」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
「這個月以來到店裡以舊換新的客戶增加了七成,佔到黃金整體銷量的四成左右。」老鳳祥河西步步高店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以往經驗,黃金價格每到一個高點都會出現以舊換新業務的小高峰。
長沙大部分黃金零售賣場、品牌黃金都有以舊換新業務,其中部分品牌黃金以舊換新只針對本家產品,如果是別家產品,銷售經理一般會推薦給外面的技術人員來回收。而各家金店「以舊換新」的標準、折合的金價和收取的加工費也不盡相同。有的金飾店規定無論是否在本店購買,只要測定舊首飾達到足金成色,都以舊的金首飾重量計,每克收取加工費外,並收取一定的折舊費(30元/克左右)。
金飾以舊換新,既合理利用了家中閒置的舊首飾,又追趕了時尚潮流,對於一部分市民來說可謂一舉兩得。但業內提醒,在兌換黃金首飾時,仍需貨比三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金店。
投資黃金渠道多,風險與機遇並存
在金價大漲的背景下,不少人對「炒黃金」躍躍欲試。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黃金投資方式主要包括實物黃金、黃金理財產品、紙黃金、黃金概念股票、黃金ETF以及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期貨、黃金TD(延期)等。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需求角度考慮,若僅僅出於對抗通貨膨脹的保值需求,可以考慮購買實物黃金壓箱底;對於部分不太熟悉黃金市場的投資者而言,投資銀行黃金掛鈎理財產品是個不錯的選擇;對於熟悉黃金市場,但是專業知識儲備仍有不足,且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來說,可以考慮投資紙黃金、黃金概念股票以及黃金ETF;而對於專業知識儲備充足,且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激進型投資者來說,可以考慮進行黃金期貨及黃金TD操作。
興業銀行長沙分行理財師則認為:「黃金還是一個大波動的金融資產,不要賭黃金肯定會大漲。我們不建議普通的投資者去短炒、去投機黃金,有可能會因為判斷錯誤而造成損失,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從家庭配置的角度來把握。」
業內人士也發出提醒,投資者應該選擇正規投資交易渠道,遠離黃金非法交易平臺。根據相關規定,國內除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外,其他任何地方設立的交易所或交易平臺不得開辦新的黃金交易代理業務。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和相關監管機構已批准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代客貴金屬類交易業務,個人投資者可通過獲批銀行金融機構的櫃檯、網銀,手機銀行等渠道進行黃金類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