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由於環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氣候不同,導致思想觀念和文化性格特徵也不同。自然細小到釣魚上也會有所不同。那麼國內釣魚和國外釣魚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
記得曾經有看過這樣一段描述各國釣魚的場景,丹麥人釣魚帶尺子,對魚獲的大小嚴格把控;日本人釣魚帶剪子,釣到魚之後將魚線一剪了之,既講究效率又講究安全;韓國人釣魚帶爐子,釣到魚後開膛洗淨,馬上燒烤;美國人釣魚要」戴牌子「,釣淡水魚一定要買許可證,許可證份居民和非居民垂釣許可證,而且一定要戴在外面,給別人看的到。
這些都是大多數釣友知道的情況,在國內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玩路亞的釣手們都說資源少,可路亞的對象魚少,但是國外不一樣,國外的掠食性魚類多,資源好,外環境好,我們都會羨慕。造成這樣的現象其實是有以下四點差異性!
一、監管與調控的差別
美國人釣魚很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但是他們的保護和管理,不是自以為是的人為調控,而是監控。各個州政府都有各自的漁業船業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的一大職責就是制定釣魚法規,執行釣魚法規。
美國人釣魚前還需要辦理垂釣許可證,並且釣魚還要戴牌子。而國內釣魚相對來說沒有這麼嚴格的執行規範!
二、對釣魚職業的不同看法
在國內我們大多數人釣魚是為了減輕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的方式,從中找釣魚的樂趣。而對美國人來說數以百萬的人把它看成一個可以謀生賺錢的職業,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路亞釣手可以拿到幾百萬的獎金。他們除了每天出釣和不斷拋竿訓練,甚至每年需要寫企劃書,推銷自己,把自己打造一個釣魚大師,讓更多的商業來投資自己。
三、釣場地域特徵多樣性
美國釣場的地域差別巨大,特徵明顯。國內地域釣場差別不是很大,特徵也不是很明顯,大家都知道要想有好的釣獲,需要有很多不同水域的適應能力,但也正是這種地域特徵的多樣性,不同水域加上季節模式的變數,使得擬餌釣魚有著不可比擬的引人入勝之處。試想要是釣場都是千篇一律,不論趣味性還是比賽的難度,都難以使人著迷。
四、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影響
美國休閒漁業是一項利潤很龐大的產業鏈,從漁具廠、船廠、導釣服務機構到釣魚媒體、賽事組織方,都非常注意對漁業資源的保護,以及對釣手這方面的教育。
在美國所有進口的漁具,必須繳納10% 的Excise Tax 特許消費稅,這是稅收增加;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州釣魚,都要購買釣魚證。美國每年有超過5000萬人次會購買釣魚證,這是數億美元的財政收入;所有漁船、遊艇的註冊和運營都要上繳相關費用。漁業資源獲益的地方政府也會拿出相當的多補貼撥款,這是直接投入。這也讓釣魚這個產業鏈能和諧循環的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