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總面積6.04萬平方公裡,轄17個縣市,621個鄉鎮。境內有彝、漢、藏、回、蒙等14個世居民族,總人口515萬,其中彝族佔總人口的51.7%,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四川省民族類別最多、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州境內最高海拔5958m,最低海拔325m;常年最高積溫6979℃,最低積溫4086℃,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州府西昌市城區海拔1510m,年均氣溫16.9℃,常年積溫6182℃,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經年常青之樹,四時不敗之花,天空潔淨清朗,月亮晶瑩皎潔,素有「月城」雅稱,是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也是聞名中外的「航天城」。
涼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古就是通往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就在涼山設置郡縣管理。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馬可·波羅等曾有在涼山遊歷、活動的記載。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北上時,在會理縣舉行了永垂青史的會理會議,並在冕寧縣彝海與當地彝族首領歃血為盟,使紅軍得以迅速通過彝區、勝利搶佔安順場飛奪瀘定橋,涼山,也因此成為我黨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上作出不朽貢獻的革命老區。
涼山資源富集,潛力巨大,有富甲天下的水能資源、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農牧光熱資源、絢麗多彩的旅遊資源和極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資源。
涼山是中外遊客嚮往的旅遊目的地,是攝影家的天堂。涼山地處「大香格裡拉旅遊環線」腹心地帶,湖光山色美,民族風情濃,邛海瀘山、螺髻山、瀘沽湖、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等著名景點聞名中外,是中國西部最佳陽光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涼山彝族火把節、彝族歌舞服飾和畢摩文化、瀘沽湖摩梭文化、木裡藏鄉風情等異彩紛呈。
建州以來,由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涼山,面貌日新月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下面,讓我們隨著攝影師的鏡頭,一起領略「五彩涼山」一個個精彩的畫面。
"攝影家"駐村影像日記
坐落在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大草鄉的高寒山區,距縣城110公裡。全村村民均為彝族同胞,共有56戶243人。其中,貧困戶31戶96人,集中聚居地海拔3280米,晝夜溫差大的地方。 以前,該村無水泥路、自來水、通信網絡等等,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農業主產蕎麥、燕麥、馬鈴薯,牧業以牛、羊、馬、豬為主,村民生活極其貧困。 在國家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工程後,該組圖作者鄒森受組織選派到麥架坪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他以村為家,工作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勇於擔當,傾力辦實事,著力謀長遠,帶領和團結全體村民克難奮進、自強不息,用決心、愛心和恆心,發展經濟、維護穩定,完成水泥路、飲水工程、廣播電視、通信網絡等硬體建設,還竭盡全力幫助產業發展和村民生活的實際困難,"戶3有"、"村7有"、"兩不愁三保障"及"四好"家庭等指全部達標,2016年底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
2016年1月,鄒森被選派到麥架坪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後,為掌握精準的村情民情,走遍全村56戶村民家。吃燒洋芋、宿火塘邊,編制出3年扶貧規劃。
鄒森以身作則,帶領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動村民積極參與,各項建設主動投工投勞,場景熱火朝天。
黨委政府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鄒森抓好質量監督,確保各項工程按質按時完成。
在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鄒森結合實際科學調配產業結構,確定山下發展以青花椒、核桃為主的種植業。
海拔較高的山上,鄒森引導發展以養羊、牛、馬為主的畜牧業,確保村民增產增收。
鄒森積極協調社會愛心人士,投入資金幫助村發展產業。
鄒森協調社會企業進村考察農產品,籤訂收購合同,消除村民種植的後顧之憂。
鄒森積極打造文化旅遊(藝術創作)基地,促進村民增收。
鄒森尋求愛心人士資金,對勤勞致富的村民進行經濟獎勵。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同時,鄒森加大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覺悟。
利用農民夜校,對村民開展廚師、養殖、種植等培訓,提高村民的生產生活技能。
鄒森積極協調社會單位,努力為村民購買生產生活物資。
為方便村民,鄒森將廠家請進村為村民製作衣櫃,免費發放給村民。
鄒森利用自己的業務專長,為村民免費列印1寸2寸紅白底證件照和全家福。
鄒森想法設法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
鄒森積極協調社會醫院,免費為村民治療困擾多年的頑疾。
鄒森積極尋求愛心人士,為學校捐贈1000套彝族校服,1400個書包等等。
鄒森協調愛心人士投入近30萬元為貧困戶楊醫生家修建新房,打造花園式新居。
在提高村民物質生活的同時,積極開展各項文化活動,豐富精神生活。
情感在扶貧工作中不可或缺,與村民在一起,也是扶貧工作的巨大力量。
每逢村裡婚喪嫁娶或節假日,鄒森都與村民在一起,做村民的貼心人。
鄒森和村民在一起過彝族年,臨走時村民不約而同送肉以表工作的感激之情。
鄒森第一任期結束時,村民贈送錦旗以表讚譽和褒獎。
鄒森,男,漢族,1979年生,本科文化,群文副研究館員,國家一級攝影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涼山州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涼山州藝術攝影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涼山州文化館館長助理,從事攝影專業技術工作18年。
攝影作品在國內外屢獲大獎。《傳藝》獲"美麗中國·全國群眾文化攝影作品大展"金獎,《大愛》獲"2015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慈善攝影大賽"金像獎,《鄉村火把節》獲"美麗中國·魅力基層全國文化惠民攝影藝術大展"永久收藏作品,《驚天母愛》獲"建國60周年全球影像獻禮攝影大賽"一等獎;《田野火光》獲"三星堆杯首屆四川國際旅遊攝影大賽"金獎,《童年》獲"全國第七屆群藝杯攝影藝術展"銀獎,作品《大愛》被國家博物館徵集收藏……尤其是《母愛·地震》獲"第五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年度最佳照片獎,成為第1位問鼎該項比賽最高獎的華人攝影家。
斐然的成績也得到各級肯定。被評為涼山州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涼山州第四屆勞動模範,全國公安現役部隊優秀士官,全國消防部隊"三爭優"先進個人和優秀宣傳報導員,涼山州優秀駐村第一書記,涼山州脫貧攻堅貢獻獎,涼山州宣傳先進個人。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個人二等功和個人三等功各2次,優秀共產黨員3次。2011年7月,因作品獲第四屆全國公安系統"衛士之光"書法美術攝影作品展一等獎,在北京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百名攝影家發現「五彩涼山」攝影作品展由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中國涼山彝州新聞網、五彩涼山旅遊智慧平臺、涼山州藝術攝影協會、成都市黎日畫廊中心聯合主辦
分人文組和風光組分別投稿(可以投兩類,也可以只投一類,每類張數在8~20張之間,文件長邊不低於1024像素),文件名註明拍攝地點,附作者攝影簡歷(含聯繫方式)及攝影工作照(個人肖像照亦可)。建議建立文件夾壓縮成一個文件用附件發送。投稿郵箱:3452823962@qq.com
圖片文件命名方式,比如:瀘沽湖(攝於鹽源縣)
如果有順序要求的標明序號。
影像經典 民族記憶
研究 | 挖掘 | 整理 | 保護 | 傳承
微信號:minzuyingxiang-ECVA
聯繫電話:02885573555
投稿郵箱:3452823962@qq.com
入會申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