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書記與我們聊如何做好基層工作——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二)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1984年7月29日下午3時45分,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到縣招待所看望前來參加社會實踐的徐南雄、任錦芳等中國人民大學師生,並在同學們住宿的房間裡與大家談心兩個小時。在交流中,針對同學們關於「如何做好基層工作」的提問,習近平同志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基層工作的體會和感悟,鼓勵同學們畢業後到基層一線去接受實踐鍛鍊。習近平同志談道,作為基層幹部,要有忍耐力、直覺力和行政力,要有犧牲精神、奉獻精神和創造精神。幹好基層工作,要有興趣、有熱情,要有韌性、有耐力,要有一點兒組織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幹勁。

(本報將在報紙和新媒體端專門開闢《青年來信》專欄,刊發廣大讀者閱讀和學習報導之後的啟發和感悟,來信請發我們的郵箱xinwen@cyol.com,歡迎踴躍來信)

-----------------------------------

採訪對象:徐南雄,男,1955年9月生,重慶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1982級本科生,曾任重慶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副主任、北部新區管理委員會巡視員,2015年退休。任錦芳,男,1963年10月生,浙江杭州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1982級本科生,現任浙江省畜牧農機發展中心一級調研員,機關黨委副書記。

採訪組:石新明 特木欽 黃佳敏 林鈺芳 王蓁 劉藝芬

採訪日期:2018年8月5日,2018年8月7日

採訪地點:浙江省畜牧獸醫局會議室,重慶火車北站地區綜合管理局會議室

採訪組:徐主任、任書記,你們好!聽說你們是中國人民大學1984年7月赴正定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請為我們談談當時的具體情況。

徐南雄:時光倒流,回到1984年7月21日。校團委副書記蘇長青、校報記者蕭燕帶領我和任錦芳、劉婭、劉銳、餘方、李啟章、朱海鷗、李榮8名在校生,從學校出發,開始了為期20天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次活動可以說是一次「尋根之旅」,即沿著陝北公學、華北聯大、華北大學的辦學之路,去尋找當時人民大學前身的歷史遺蹟。

我們先去了河北阜平縣、靈壽縣、平山縣,這三個縣是革命根據地,也是華北聯大、華北大學曾經的辦學地。由於需要訪問的點較多,我們在靈壽縣分成兩個組分頭活動,並約定7月29日下午3時許在正定縣政府招待所會合。當天下午3時45分,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招待所看望大家並與我們進行了座談。

任錦芳:我們是以「尋根」的名義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我們中國人民大學一直又被稱為「戰火中的大學」,從陝北公學、華北聯大、華北大學到中國人民大學,從延安、山西、河北再到北京,是一路緊跟著毛主席從延安出來的。這次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實地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探尋一些當時人民大學的歷史印跡,拍攝一些影視資料,訪問一些老同志並聽他們講述當年辦學的情況。

當年毛主席從延安出來後,在西柏坡指揮了三大戰役,西柏坡就在正定邊上,從1948年8月到1949年年底的華北大學,也就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舊址就設在正定縣城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五六醫院。當時的歌劇《白毛女》,就是當時人民大學的文工團在正定小學操場上表演的。據說演到動情之處,一個戰士氣憤得拿起步槍向著舞臺上的黃世仁開了一槍。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正定縣。因此,正定縣是我們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非常重要的一站。

採訪組:1984年7月29日下午,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到招待所與實踐團成員見面座談,能否給我們談談當時見面的情景?

徐南雄:當時見面的情景,歷歷在目。那天我們與習書記約的4點見面,大概3點半多一點,我們就到縣委招待所大門進來以後的空地上等習書記,招待所的院子裡面有個水池,水池裡有一座假山,我們就站在那兒邊等邊聊天。我筆記上有記錄:習書記大概3點45分就來了。他個子比較高,穿著綠色的軍褲,是一個人騎自行車來的,也沒有別人陪著,把自行車放一邊就進來了。我們隊裡的蕭燕老師,也是陝西知青,他是著名作家蕭軍的兒子,是當時校刊的攝影記者,他與習書記聊了十來分鐘當知青的體會,然後我們就進到房間裡面座談了大概兩個小時,交流氣氛輕鬆熱烈。習書記講話坦誠直率、生動形象,且富有哲理、思想深刻,對我的啟發很大,感觸良多。當天晚上,我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了習書記講話的要點。這次社會實踐的筆記本一直被我精心保存,成為一段歷史的見證。

任錦芳:習近平同志從北京到正定縣任縣委書記,一個人住在縣政府招待所。我印象中我們是住在同一個樓層,他好像住在招待所最西端,我們住在中間的幾個房間。當時並非只有一次座談,我們在正定縣開展了三天的實踐活動,習近平同志來我們宿舍聊過兩三次,有一張照片拍攝的就是最重要的一次座談,所以我印象比較深刻,也記得比較詳細。這張照片,就是習書記在我們寢室裡,他在窗邊坐著,拿著一把扇子,我在最邊上做筆記。

回想起來,我對習書記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他是個帥哥。他當時三十剛出頭,穿著軍裝,很年輕帥氣。第二個印象是他很隨和,非常平易近人。能夠見到縣委書記,我們學生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那個時候他跟我們坐在一起,而且還不止一次來看望我們,我們都覺得他非常平易近人。第三個印象是他很健談,他跟我們說的觀點都是很有見地、很有思想而且都是正能量的,我對他一直念念不忘。

採訪組:習近平同志與你們座談的時候都聊了哪些話題?

任錦芳:我們聊了很多話題。習書記是從清華大學畢業並工作不久之後來到正定的,我們實踐團的成員也都是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學生——我當時大二,大家都是從北京來的而且基本屬於同一個年齡段的人,他覺得我們就像他的娘家人。所以他跟我們聊天的話題自然而然就多了。

聊得最多的,是圍繞如何做好基層工作這一話題。習書記說,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調查的這種方式很好,他認為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要多到基層了解。習書記還以自己的親身體會,給我們講了很多他自己到正定的工作心得。

徐南雄:習書記告訴我們,他於1969年年初插隊到陝西省延川縣,當時才15歲,由於勤勞肯幹,1973年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不久便當了大隊支書。1975年被推薦上了清華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國防工辦,後又調至國務院、軍委辦公廳工作。1982年主動要求下基層,被下派到河北正定縣,先任縣委副書記,後又任書記。

那次學校給每個實踐團成員發了一個筆記本,這個筆記本不方便記錄,所以我有一部分記在這上面,另外一部分則記在其他的紙上,事後又謄抄上去。從我筆記本上的記錄來看,我們當時還聊到如何結合本地實際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政策,聊到為什麼要鼓勵農民進入流通領域搞商品交換等。

聊得最多的,還是圍繞如何做好基層工作這一話題。習書記以自己的親身體會,給我們講述了做好基層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如何搞好基層工作的心得體會,鼓勵大學生深入基層,到生產第一線鍛鍊、提高自我。

任錦芳:我們當時有幾個學生也面臨畢業走上社會,所以就自然而然地向習書記請教「如何儘快甩掉書生氣,儘快適應社會,縮短大學生在基層單位的適應時間」。習書記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要實現由大學生到基層行政幹部的轉變,一定要具備三個方面的素質,即要有忍耐力、直覺力和行政力。作為基層的行政幹部,一定要有犧牲精神、奉獻精神和創造精神。這些話語講得非常誠懇,深深影響到了我之後的人生。習書記當時的這次談話,可以說是我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採訪組:剛才談到習近平同志鼓勵大家到基層工作,並與大家聊了很多基層工作的體會,能否具體展開談談?

徐南雄:好的,這些我在當時的筆記本上都有記錄。

在談到為什麼要到基層工作時,習書記講,他對農村工作有感情,大機關雖然工作條件好,但要真正做點兒實事,要充實自己的生活,實現自己的價值,還是要到第一線,從基層幹起。

習書記告訴我們,幹好基層工作要做到四點。一是要有興趣、有熱情,這是基礎。他說他到了正定以後,雖然忙,矛盾層出不窮,但感覺很充實,很樂意與各種矛盾鬥爭,也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這種繁忙已經成為生活的樂趣。二是要有韌性、有耐力,要作好長期艱苦奮鬥的準備。三是要有一點兒組織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靠後天鍛鍊出來。四是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幹勁,不但每天要花大量時間工作,而且要敢於負責,大膽創新,不要怕丟官。

在談到怎樣打開工作局面時,習書記說,首先對一般性的問題不要隨意表態,而是要多聽多看,寧願讓人家暫時認為你是「笨蛋」。即使辦一件小事,也要看準,辦一件成一件。幾個月後,心裡有數了,工作就好辦了,人們的評價自然就會改變。同時,他還認為縣委幹部不要瞎指揮,要多看、多學、多想,這樣才會長見識,不斷提高自己,不至於僵化、主意枯竭。

習書記說,基層幹部工作很辛苦,工作難做,但他們要求很少,有時只要上級對他們給予肯定和表揚就很滿足了。因此,讓他對基層幹部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情。當時基層幹部要做工作是挺困難的:幹部工資很低,跟農民打交道,還要經常在外面跑;跟農民交往,有時得自己掏錢給老鄉買煙抽。對於基層幹部不能只讓他們做工作,也要關心他們,愛護他們,鼓勵他們。

採訪組:剛才你們談到當時有同學向習近平同志請教「如何儘快甩掉書生氣,儘快適應社會,縮短大學生在基層單位的適應時間」,請您再詳細回憶一下當時談話的情景。

任錦芳:是的,當時我們問他,我們最多一年或兩年也都快畢業了,即將走上社會,怎麼做才能從學生轉變為稱職的基層機關幹部,怎樣才能縮短轉變的過渡期?圍繞這個核心問題,習書記主要講了三點。

第一,要有忍耐力。習書記說在行政機關,一個人可能一輩子在一個崗位上,就做一項工作,工作內容翻來覆去,很枯燥,所以一定要有忍耐力。他說他很佩服身邊這些縣裡的幹部,雖然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工作之餘甚至還要兼顧家裡的承包地,一年四季都很忙,也沒有作出驚天動地的成就,但是只要能夠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他們就能忍受所有的苦,覺得自己的工作值了。當時他身邊的縣委縣政府工作人員,據說被稱為「三五牌」幹部:50年代參加工作、50歲左右的年齡、50元左右的工資。習書記說,他身邊的這批幹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一個崗位上不退縮,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這種實在、踏實的品質,就是基本的忍耐力。

第二,要有直覺力。習書記說做行政工作非常難,特別是你當了領導,開會的時候大家發言完了你要馬上能夠加以歸納總結,這不像在研究室裡對理論可以探討探討或者建立一個什麼模型,等等,這是要求必須當場、當眾作出決策。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依靠一個人的直覺力。他還說,這種直覺力雖然有「與生俱來」的因素,但主要還是靠「後天養成」。後天學習對行政直覺力的養成至關重要。我筆記本上記錄著習書記這樣的話:行政幹部首先要有廣闊的知識面,文理都得懂,不僅要懂歷史的、文學的,還要會說、會寫,也就是老百姓說的「萬金油」。

第三,要有行政力。我們去正定的時候正好趕上我們國家實行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當時實行雙軌制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4年,國家放開糧食交易——之前是計劃經濟,實行統派統購——糧食可以在市場進行交易。但是當時對交易仍有一定限制,有一部分仍然是國家控制的,剩下的部分才交給市場。在這個時候,思想認識、利益衝突比較多。習書記說:「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場革命,是革命,就會有犧牲。做行政幹部要有一種豁出去的精神。幹工作都要擔一定風險,尤其是想創一番事業的有志氣的人,要取得成績,不可能太太平平、輕而易舉、唾手可得。要有敢於犧牲、不畏艱險、不怕犯錯誤的冒險精神,該豁出去的時候不能猶豫。」

採訪組:在正定社會實踐期間,你們從群眾中聽到了哪些關於習近平同志的故事?

任錦芳:我們到正定之後聽說了很多關於習書記的故事,現在印象依然深刻的有四個:

一是習書記非常重視調研。剛來的時候,據說班子裡的成員連著三個月沒有怎麼見到他,其實在這三個月裡,他跑遍了正定的各鄉各村,進村入戶進行調研。在調研過程中,他真正了解到縣裡的很多問題。在這三個月裡,他默默地調研,不表態,調研回來之後召開縣委會,在會上他提出了一系列設想和計劃,縣委通過之後形成決策再去實施。

二是習書記在正定很低調。據說他當時從北京到正定工作既沒有帶秘書去,也沒帶司機什麼的,在正定工作時也保持這個特點,出門輕車簡從,帶個秘書或者當地嚮導就出發了。他說不需要帶那麼多人去,他是去工作的,帶著那麼多人去不像樣子。

三是習書記非常重視人才。聽說當時縣裡有一個化工廠,有好幾個引進來的人才都享有特殊的優惠政策,有的自己幹得好捨不得走了,還把老婆也安置過來。有的當年就作出了成果,然後得到了獎勵。

四是習書記非常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尤其是農業結構調整問題。當時正定縣農業一直是走在全國的前列,是全國糧食生產第一個「跨長江」「過黃河」的縣,但是經濟結構很單一。他調查之後頂著壓力提出加快農業結構轉變,鼓勵多種經營,當時有很多人是不同意的。

我們整個社會實踐的團隊裡,只有我一個是農業經濟系的學生,所以我對他在農業方面的改革印象比較深刻。他在正定大膽地創新和改革,鼓勵多種經營,發展花卉苗木種植。當時沒有「一二三產業聯動」「城鄉融合」這類的說法,而是叫「農工商綜合經營」「農工商、貿工農一體化」,但是綜合經營改革所遇到的阻力也是很大的。正定是一個老區,老百姓的思想比較傳統,覺得種植糧食是天經地義,種花養草是「資本主義尾巴」,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當時習書記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正定有很好的自然條件,農業基礎設施和條件都不錯,但是農民收入不高。所以習書記大膽決策,成立了多種經營管理辦公室,並出臺政策鼓勵花卉苗木經營、農工商經營。在這個方面,當時正定的改革力度非常大。

習書記與我們座談後,我跟他表示我想去實地調查,習書記當時說:「就你一個是農業經濟系的學生,你去調查也挺好。」他還指著我說:「下一次你們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的同學如果要去實習、調研,要到農村去,就到正定來找我,我給你們安排。」他講得非常親切。一個學生能讓縣委書記親自給你安排,當時對於我來說真是不知道激動到什麼程度了。

習書記指示農工部的人給我安排好,還專門派了馬秀峰幹事陪同,並借給我一輛自行車。我記得調研後我寫了兩篇調查報告,但現在只找到了《花香》這一篇。《花香》是我調查了正定郊區一個叫甘國田的種花專業戶後寫成的。他曾獲得過縣裡的「率先致富」獎,從一個側面證明習書記所提出的農業結構調整是非常正確的。

徐南雄:關於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習書記認為,一些傳統的東西和我們的發展方向是不符合、不一致的,就要積極改革。比如,傳統觀念重農輕商,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當時農民搞商品交易,販賣菜、糧食,這在當時是不允許的,但是他認為農民進入流通領域去搞商品交換、做點兒生意是好事。有些人認為在外面做生意的農民不是正經的人、不種田的人不是好人,習書記認為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所以他通過調研,就大力提倡農民要敢於經商、進入流通領域。

任錦芳:我個人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的形成,在正定的試驗和實踐是很重要的。他的「三農」思想最早可能是在梁家河萌芽的,但是他最早的實踐和試驗是在正定。在梁家河,他有了當農民的體會,對農民的感情很深;而到了正定,他有了舞臺,可以在這片試驗田上試驗了,在這個地方,他的「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三農」理論初步形成了。所以他到浙江擔任省委書記後,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政策,比如「八八戰略」——就是「八大優勢、八項舉措」,從他開始到現在,浙江省委省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幹,到今天還很管用,就是因為很多事情是他在正定已經實踐了,在福建、浙江又繼續深化了的寶貴經驗和深度思考。從一個縣——河北正定,到一個市——福建廈門、寧德、福州,再到一個省——福建、浙江,一步步地探索總結,他的這種思想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來自基層的社會實踐。

特別有創意的是,習書記當時在正定還搞了一個農村研究所。這個研究所設在一個村子裡,為農村發展的很多具體問題開闢了「試驗田」,全方位地尋找中國農村未來的發展道路。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的形成,同這個研究所的研究與實踐是分不開的。

採訪組:與習近平同志的這次近距離交流對你們後來的人生和職業發展有哪些影響?

任錦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彌足珍貴,令我受益匪淺。習書記語重心長講的「搞行政工作一定要有忍耐力、直覺力和行政力,一定要有犧牲精神、奉獻精神和創造精神,一定要注重調查研究」等道理,深深影響了我之後的工作實踐。

我把這次到正定的社會實踐活動,看作是我人生旅程的一個新起點。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之後,我每年都報名參加當時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的寒暑假回家鄉社會調查活動。當時回鄉後我先不急著回家,而是先到省糧食局要一些數據資料,還到蕭山縣的統計局要過統計數據等。回家後,我父親總會按照我的調查要求,時不時請一些人來到我家,我問他們答。或者按照調查要求,找村裡最富的、最窮的、辦企業經商的,等等,一戶一戶地進行調查,問情況,填表格,很是認真。我寫的不少調查報告都得過獎,還有獎金,還給我報銷火車票,等等。記得有一年寒假,村裡的小店裡來了一封從國務院寄給我的信,被村裡的人傳為美談多年,其實就是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的寒假調查提綱。

1986年我畢業時,就業開始實行雙軌制,大約有80%的大學生畢業時是國家給分配工作的,20%左右的畢業生要自己找工作。當時老師說沒有到浙江的分配名額。1986年年初我們農經系在浙江黃巖縣實習的時候,我負責班級後勤生活方面,沒有被分配到鄉鎮村裡去調研,於是我就利用在縣城服務的機會查閱了全縣性的相關數據資料,並利用給同學送信送報紙的機會,到同學們實踐的一些鄉鎮村參與他們的調研座談,最後我寫了兩篇關於黃巖農業農村經濟方面的調研報告。當時,下派到黃巖縣的縣委書記正好是浙江省農業廳的廳長孫萬鵬,他看到我寫的兩篇調研報告後,覺得這個實習生不錯,我們老師跟他說我是浙江人,廳長說浙江人就留在我們浙江吧。就這樣,我留在了浙江省農業廳,並進入了政策研究室,專門從事調查研究工作。我想這是我在正定學習調研後不久就得到的一個最大的驚喜吧。

到農業廳工作之後,我從事的大部分工作基本上都是與調查研究有關,這與在正定的實踐經歷是分不開的。我曾經在全國小商品城義烏待了兩個星期,沉到基層一個一個場戶進行調研,執筆寫過一篇《城市化進程中的強農富民之路——義烏區域農業經濟發展調查》。這篇調研報告在《浙江日報》上連載了四期,並被刊發在《浙江經濟》雜誌,據說當時還引發了討論。他們主要討論了兩個問題:第一,原來調研報告也是可以這麼寫的。調研報告一般是按照現狀、問題、思路、對策的順序寫的,但是我那篇調研報告突破了常規的模式。第二,對文中提出的「富民首先要減少農民」這個觀點,有一些爭議。後來我又執筆起草了《城市農業——新時期浙江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批示「此調研報告很好」。我現在覺得,把「城市農業」這個概念再縮小一些,推動當今的「城市陽臺農業」,或者再延伸一些,提升改良傳統的千家萬戶經營的「兼業農業」,走「小農戶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之路」,推進小規模農業轉型升級,其實也是很有希望的。正定的經歷,特別是時任縣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對我的影響,總結起來就是「難忘的歷程,前行的動力,一生的影響」。

如果再見到習總書記,我想真誠地對他說一句「謝謝您,近平書記」!他對我們的態度、他的一言一行都有榜樣的作用,影響了我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也影響了我的人生。一個人的一生真的要有這樣一個領路人,所以我要說謝謝他。

徐南雄:習書記當年本可以選擇到條件好的大機關工作,但是他說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不能一直待在大機關,要從頭做起,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習書記以自己的親身體會,給我們講述了基層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如何做好基層工作的心得體會,鼓勵大學生深入基層,到生產第一線鍛鍊、提高自己,讓我們深受教育和啟發。

我也受到習書記當年的影響,畢業時放棄了到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北京大機關工作的機會,自己聯繫單位回到重慶,在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工作一幹就是五年。在1990年年底,我報名參加了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籌建,此後便一直在開發區工作,白手起家,艱苦創業。每次遇到困難時,我就會回想起習書記講過的,作為基層的行政幹部,一定要有忍耐力、直覺力和行政力,一定要有犧牲精神、奉獻精神和創造精神。20多年過去了,每當看到自己參與開發建設的新區發展成為本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城市風貌展示區時,心裡的高興和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雖然每個人的成長途徑和方式不同,但基層的經歷和實踐絕對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聽母校的老師講,2012年6月19日習近平同志到人大考察調研,見到校史館裡展出的1984年在正定縣與人大師生座談的照片時,他愉快地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還關切地詢問起師生們現在都在哪兒。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倍感溫暖,仿佛又回到了那次終生難忘的社會實踐活動中。

(若轉載此文,請不要刪改標題、正文、加插圖片,謝謝合作)

(來源:中共陝西省委政法委員會官方微博)

相關焦點

  • 習書記180餘字寄語閩東大學生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四)
    1989年7月4日晚上9點多,我和同伴林忠同學在寧德地委大院宿舍區,經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習書記的家,並鼓起勇氣敲門。為我們開門的是著名歌唱家彭麗媛老師。面對「不速之客」的深夜造訪,習書記非但沒有生氣,沒有擺「官架子」,反而是熱情接待,問了我和林忠的身份和來意,約我們次日上午到他辦公室深聊。  第二天上午,習書記在辦公室接待了我們,和我們聊了兩個多小時。
  • 習書記來到我們的慈善愛心屋——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十二)
    習書記表示,華東師大秉承「求實創造,為人師表」的校訓,在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華東師大的各項工作,希望華東師大的師生能與上海市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努力,做好部市共建。  之後,習書記來到位於大學生活動中心的慈善愛心屋,在聽取了吳薇老師的介紹後,與學生志願者楊豔紅等同學進行交流,並以個人名義為愛心屋捐款。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二)
    基層摔打是成長路上最寶貴的財富山東省濰坊市坊城街道辦事處、臨朐縣寺頭鎮團委 許明虎  看完中國青年報刊發的《習書記與我們聊如何做好基層工作》一文,深受啟發。真正和大學生們交朋友陝西師範大學教師 張璐  無論是「邀請大學生返家鄉搞農村調研」,還是「與大學生聊如何做好基層工作」、「提倡年輕人要「『自討苦吃』」、又或者「以180
  • 習書記邀請我們返家鄉搞農村調研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
    今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從今日起,本報將「再續前傳」,刊發《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這組以採訪實錄形式呈現的專題報導,回顧還原了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廈門、寧德、福州、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來與大學生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動場景,體現了習近平同志長期以來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和關懷。
  • 習主席參加我們的「主題黨日」活動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2010年1月2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到華中科技大學視察,參加了同學們正在舉行的主題黨日活動。在聽取了朱揚、袁博兩名學生黨員的發言後,習主席應主持人楊柳同學的邀請即興發表了講話。
  • 習主席勉勵我們「立志紮根西藏」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十六)
    沿著38級臺階拾級而上,習主席一行緩步走入圖書館二層大廳,在這裡聽取了時任校黨委書記房靈敏就學校建設發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情況匯報。隨後,習主席來到藏學典藏室,聽取了西熱桑布研究員介紹西藏大學藏文典藏情況。習主席仔細詢問了有關唐代宗教典籍和世俗文獻《菩日文獻》的搶救整理情況,並叮囑大家要做好藏文典籍研究和藏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工作。
  • 習書記鼓勵我爭做自主創新的「排頭兵」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2007年五四青年節前夕,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參加上海市各界優秀青年紀念建團85周年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請您回憶一下那次座談會的情況。  戴文淵:那次會議時間是4月29日下午,地點在市委黨校會議室。現場是一個大的會客廳,參加人員是上海市各行各業的青年代表,大概30多人。當時習書記一進門就與所有人親切握手,然後全體合影,隨後大會開始。4位青年代表分別向習書記匯報了工作。
  • 習書記來到學生社團活動中心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八)
    2003年4月12日上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視察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專題調研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工作。請您介紹一下習近平同志來校視察調研的情況。  洪致平:2003年,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試點工作,杭州市被確定為全國城市基層組織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試點單位之一,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杭州市委確定的11個「先行一步」單位之一開展了教育活動。
  • 習書記來到學生社團活動中心——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八)
    2003年4月12日上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視察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專題調研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工作。請您介紹一下習近平同志來校視察調研的情況。他稱讚育英學院,一是作為一所民辦學校辦得不錯,育英教育集團辦得不錯;二是作為一所職業技術學院辦得不錯,專業設置結構適應社會需要;三是黨建工作氛圍不錯,學生政治進步傾向明顯。習書記到我們民辦高職學院的專題調研,給予全體師生莫大的鼓舞,激發了大家的信心、希望和力量。
  • 習主席參加我們的「主題黨日」活動——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十三)
    2010年1月2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到華中科技大學視察,參加了同學們正在舉行的主題黨日活動。在聽取了朱揚、袁博兩名學生黨員的發言後,習主席應主持人楊柳同學的邀請即興發表了講話。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一)
    參加工作兩年來,我曾多次反問自己,如何儘快轉變角色,儘快適應社會,縮短自己在基層單位的適應時間。看完中國青年報推出的「習書記與我們聊如何做好基層工作」的報導後,感覺自己找到了疑惑很久的答案,和人生道路上的前進方向。  總書記曾指出,幹好基層工作,要有興趣、有熱情,要有韌性、有耐力,要有一點兒組織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幹勁。
  • 習書記180餘字寄語閩東大學生
    面對「不速之客」的深夜造訪,習書記非但沒有生氣,沒有擺「官架子」,反而是熱情接待,問了我和林忠的身份和來意,約我們次日上午到他辦公室深聊。  第二天上午,習書記在辦公室接待了我們,和我們聊了兩個多小時。習書記談起閩東的人才問題,談到閩東建設和閩東的希望,還同我們暢談了中國的改革和民主建設,談電視劇《新星》與李向南的原型,談他的個人經歷和人生體會,還送給我們一本《福建論壇》雜誌。
  • 各界青年熱議《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關懷青年成長、發展,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在與大學生朋友們交往、交流、交心中,言傳身教、循循善誘,為廣大青年樹立了學習榜樣,也為青年一代健康成長指明了正確道路。一是堅定理想信念。我們這一代青年的成長周期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周期正相契合,我們要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二是厚植人民情懷。
  • 諄諄教誨指引前進方向——《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在...
    5月4日以來,本報連續刊發《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回顧了習近平同志多年來與大學生之間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動場景,體現了習近平同志長期以來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和關懷。  全國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幹部結合自身實際,逐篇研讀報導。大家表示,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要認真向總書記學習,不斷從總書記與大學生朋友們的生動故事中,汲取精神營養,凝聚前進力量。
  • 習總書記勉勵我們做「六有」大學生——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二十...
    習總書記還特意到圖書館五樓自習室看望了正在自習的同學們,與大家交流學習生活情況,分享自己三次來科大的感受,勉勵同學們肩負時代責任,高揚理想風帆,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做有擔當、有作為的大學生,做有品質、有修養的大學生。
  • 習主席囑咐我們「在社會的廣闊天地大顯身手」——習近平與大學生...
    2010年12月7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重慶考察期間,專程來到重慶師範大學圖書館看望同學們。在圖書館「黨的知識閱讀角」,習主席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人生一年之春、一日之晨就是我們的大學時代,這是一個黃金的時期」,「一定要利用好大學時期,很好地打下這個基礎」。
  • 我們的好校長習近平同志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六)
    習校長指出,學校是培養下一代的重要陣地,我們一定要緊緊把握住現代大學生的特點,以四項基本原則為主導思想,多形式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活躍學生的課外活動,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  習校長強調,閩江大學是職業大學,學校性質本身決定了要注重強化技能訓練與動手能力的培養。
  • 在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中奮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
    志願的「苦」如何淬鍊青春的「甜」  江西省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上海建工集團江西建設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 胡劍峰  最近一直在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既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學生群體的關愛
  • 青年來信傳心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
    中央團校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開展《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專題報導學習交流會。於實踐中遇見更棒的自己青島工學院19級本科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 米婧潔  習總書記始終關注青年的成長成才,對當代青年的發展寄予了殷切期盼。近期,我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對其中的一些內容頗有感觸。  我是一名普通大學生,做志願者才不足一年。
  • 青年來信傳心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各界...
    同濟大學第三屆青馬工程「殷夫班」的學生結合暑期實踐經歷,開展《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學習交流會。  把實踐成果轉化為時代擔當  2019年全國「青馬工程」學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團委書記 李迪克  「習近平總書記說,幹好基層工作要做到四點,一是要有興趣、有熱情;二是要有韌性、有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