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12日訊(全媒體記者 顏開雲 通訊員 張永紅)在瀏陽市金剛鎮丹桂村桃樹灣,有長沙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晚清江南民居標本院落——劉家大屋。桃樹灣河繞屋而過,護坡上鋪設著一條黑色的管道,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那是6公裡長的汙水收集管網。
「沿河309戶村民的生活汙水都統一收集處理,現在桃樹灣河又可以像以前那樣洗衣、洗菜、遊泳了。」在河邊生活了60年的村民黃文樹說。
丹桂村位於金剛鎮西北部,四面環山,轄區內無工礦企業,生活汙水是該村的主要汙染源。桃樹灣河從毗鄰的金剛鎮南越村發源後流入丹桂村。
黃文樹說,小河以前也曾是很多人記憶中「家鄉的河流」:河水清澈見底,魚蝦成群。冬天,溫溫的河水正適合洗滌衣物、菜蔬。夏天,清涼的河水又是大家忙完農活後放鬆身心、舒展筋骨的好去處。
後來,沿河建新房的人多了,旱廁都改成了水廁,生活汙水經過簡陋化糞池處理後直排河裡,導致水環境惡化。
今年年初,丹桂村村支兩委商量,決定花大力氣阻斷汙染源,還村民們一條清澈的桃樹灣河。村裡向金剛鎮黨委、政府進行申報,4月,這個由村級配套100餘萬元、鎮政府支持100餘萬元的改造項目正式鋪開。
項目包括河道清淤,河堤護坡、生態河堤、生態遊步道的打造,以及汙水管道鋪設和汙水處理淨化池建設,目前已全面竣工並通過驗收。
「護坡上那根黑色管道就是汙水收集管網的主管,從它身上分出了很多小管,連著沿河桃樹灣片區的309戶居民家。」丹桂村村幹部說,主管盡頭是汙水處理淨化池,生活汙水由管網全面收集後,流入淨化池,處理達標後再統一排放。
記者看到,桃樹灣河護坡上還能看到一個個廢棄的排水口,原本的水跡已明顯乾涸。
據介紹,新建的一體化+人工溼地淨化池日處理量達150噸,廢水經過處理,再排放時達到了湖南省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標準。
12日午飯後,陽光乍現,桃樹灣河畔的果園裡,柑橘飄香。青石板路上,散步的村民與遊客絡繹不絕。河岸垂柳搖曳生姿,桂花樹、茶花樹栽種錯落有致。河裡每500米就築有一首壩以蓄水,即便在冬季枯水季節,河面也波光粼粼。
沿河修建的一個親水平臺和五個洗滌碼頭上,總有三五村民在一邊聊著家常,一邊清洗著衣物或蔬菜。
「這樣的風景,已經20多年沒有出現過了。」坐在河畔的八角亭裡,黃文樹感概到。
桃樹灣組組長黃文成說,桃樹灣河改造項目竣工後,依託劉家大屋的名氣,來桃樹灣休閒的周邊居民和萍鄉、醴陵等地的湘贛邊遊客都多起來了。
桃樹灣河的變化,也折射了瀏陽近年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就。
「目前,瀏陽鄉鎮(集鎮)汙水處理已實現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汙水處理設施運轉正常,出水水質達標排放。」瀏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瀏陽還兼顧農村分散生活汙水整治,基本杜絕汙水橫流。
前不久,住建部公布了2020年全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示範縣(市、區)名單,全國20個縣(市、區)入選,其中,湖南的瀏陽市和沅江市光榮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