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研究生繼續擴招,學歷會因此貶值嗎?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本周六(12月26日)拉開帷幕。業內人士預測,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就業壓力增長、出國留學受阻等原因,此次報考人數將大幅增長,創歷年之最。與此同時,在2020年擴招18.9萬人的基礎上,2021年碩士研究生規模還將穩步擴大。在這種大背景下,研究生學歷會不會貶值?未來若想繼續深造有何新途徑?研究生就業是否具備明顯優勢?

【問題一】

擴招會造成教育質量下降嗎?

近兩年,研究生擴招給家長和考生帶來喜訊的同時也引發不少擔憂,一些人認為,蘿蔔快了還不洗泥呢,高校一下子招收這麼多研究生,教育質量肯定會下降,等這些學生畢業後又將面臨新的就業難題。那麼,研究生擴招真的會造成教育質量下降嗎?

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會縮水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王軍政

近兩年,研究生持續擴招,僅2020年全國就招收碩士研究生近100萬,增加了18.9萬,增幅超過20%。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高校領導和教師都表示歡迎和認可,但也有人表示擔憂,認為這麼大幅度擴招會造成未來就業壓力增大、學校培養條件變差、學生培養質量降低,從而使學歷貶值。對此,我想結合實際情況談幾點看法。

首先,研究生擴招規模在可控範圍之內。近年來高校本科畢業生越來越多,許多想要繼續深造的往屆生也加入到考研行列,這就使報考碩士的考生人數持續擴大。而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影響,給應屆畢業生就業帶來了不小壓力。同時,本科畢業生出國深造受阻,也進一步增加了考研學生數量。從目前來看,擴招比例是在可控範圍內。按照教育部要求,每個培養單位每年研究生招生規模應在上一年9月份申報,增加招生名額還要講述具體理由,且教育部也對高校師生比、生均宿舍和食堂等公共設施面積有嚴格控制。一般情況下,高校申請的招生計劃均高於實際下達的招生名額。比如,我們學校2020年申請增加500名碩士研究生招生名額,實際下達421名,雖然實際增加的數量比往年有較大增幅,但仍然沒有超過申請計劃名額。而申請增加名額是根據學校每年從國內外引進150名青年人才、在良鄉校區新建了20多萬平方米教學設施、宿舍和學生食堂等情況測算而來的。

其次,擴招符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慧、網際網路+、集成電路、無人系統、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高科技領域亟須快速發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因此,高校必須瞄準國家未來發展需要提前布局培養高層次人才。本科教育更側重專業通識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養學生專業創新能力的關鍵階段。因此,擴招專業學位研究生完全符合國家未來發展需要。

第三,擴招情況下更要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研究生擴招會不會造成培養質量下降,這是學生、家長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政府和學校重視的方面。研究生培養質量主要與生源質量、課程質量、科研質量、導師指導質量、學位論文質量密切相關。考生數量大幅增加,生源質量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影響;各高校針對研究生課程持續進行改革,包括建設以學位核心課為主的精品課、視頻公開課、網絡共享課、思政示範課等,不斷強化研究生基礎知識和專業水平,同時不斷加強課程質量督導和評價,所以課程質量應該是有保障的;針對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各高校通過建立實踐基地、配備校企雙導師、校企聯合培養、聚焦工程技術應用研究等舉措,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能有效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對於導師管理方面,教育部出臺文件要求強化師德師風,高度重視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落實,加強導師崗前培訓和開展教育培訓等。高校也都不斷加強導師管理,對導師出現師德師風、指導學生學位論文質量或其他方面出現問題時,將停止或暫停導師指導資格;針對學位論文質量,各省級教委都加大了對學位論文抽查力度,同時教育部也明確要求各高校加強培養過程質量督導並建立分流淘汰機制,從而促使學校、學院、導師三方面都對學位論文質量進行嚴格把關。通過對研究生培養全過程質量進行監管,應該能夠確保培養質量不縮水。

第四,在保證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就業應該有保障。這兩年研究生擴招主要集中在專業工程領域,且以電子信息、機械、能源動力等類別為主。而人工智慧、大數據、無人系統、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儲能技術等領域對專業創新人才需求極大。在保證培養質量的情況下,研究生畢業後應該都能就業。以我們學校為例,工程領域碩士生的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其中以上提及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就業率一直都是100%。

【問題二】

複試難度會不會大幅增加?

今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深化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優化初試科目和內容,強化複試考核。這一新政的出臺給部分家長和考生帶來壓力,研究生招生複試成績會在錄取時佔多大比重,其難度會不會大幅增加呢?

複試權重根據學科和專業特點設定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周明生

在報考人數連年創新高、招生規模持續擴大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受到各方矚目。今年第一次全國研究生大會的召開,以及教育部等部委《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的發布,標誌著研究生培養邁向高質量發展時代。根據新政策,各高校在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上,優化初試科目和內容,強化複試考核,綜合評價考生考試成績、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一貫學業表現等,擇優錄取。針對部分家長和考生的疑慮,我談談自己的想法。

複試實現了考核角度的多樣化。研究生招生考試包括初試和複試兩個階段,初試階段按學科不同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進行統一考試,按照統一標準選擇進入複試的考生,專業知識涉及有限,培養單位沒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個別考生為追求初試考高分,本科四年專注考研,導致少數考生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發展不足,綜合實踐能力訓練不夠。如果缺乏較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在碩士階段還需花大量的精力彌補專業基礎知識的不足,在有限的研究生階段很難達到培養目標。複試階段能夠發揮培養單位的自主選擇權,實現考核角度的多樣化,不僅考核專業知識、專業素養、創新能力和科研潛力,還要考核外語聽說能力、綜合表達能力,更要多維度考核學生的思想品德,通過再次測試選擇適合進一步深造的人才,保證培養質量。可以說,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有賴於優秀生源的選拔,複試的多維度考核是保證生源質量的基礎一環。

為保證複試的有效性,就要合理確定複試在錄取中的權重。根據教育部規定,複試成績佔總成績的權重為30%至50%,在這個範圍內各招生單位可以根據學科和專業特點自行設定複試權重。權重的確定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初試和複試分別所佔的比例,其次是複試中各考核方面所佔的比例,包括筆試、面試、英語聽說等的權重。比如,我們學校的複試權重一般為50%,而在複試中,外語聽力和口語佔20%,專業素質與能力佔60%,綜合素養佔20%,思想政治表現實行一票否決。

複試實現了考核內容的多樣化。複試中的筆試著重考核學科專業方向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而面試環節既要考察考生應具有的本學科基礎,更要考核考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面試時考生當場從試題庫中抽取問題,通過開放型問題,與複試老師面對面交流,重點不是考核考生對書本知識的機械記憶,而是考察創新性思維能力,問題需要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先簡單後複雜,啟發考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考察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應變和反應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以及對專業領域前沿的關注程度,發現考生潛在的閃光點。

複試實現了考核方式的多樣化。針對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考生,要求也應有所不同,學術型考生更加強調科研成果及學術潛力,專業型考生更加強調理論運用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在一些實踐能力強的專業,如MBA、MPA等,採用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方式,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考生的討論判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心、進取心、合作精神等。在英語聽說測試中,我們學校改變流於形式化的英語自我介紹,轉而採用專業英語和通用英語相結合的方式來考察考生的交流能力,以及閱讀外文文獻的能力。

此外,我們學校還會通過政治審查、面對面交流,對考生思想品德進行綜合評判。言為心聲,通過問題的回答、未來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等,能夠考察考生的思想品質、人生態度、心理素質等,輔之以考生提供的資料,如本科階段的成績、論文成果、競賽獲獎、四六級英語證書等綜合判斷。

總之,複試既會尊重專業和導師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也要強調程序的規範,從而保證複試的公平公正,選拔出優質的生源,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問題三】

博士招生方式有沒有新變化?

近年來,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已打破統考的唯一方式,特別是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明確提出「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選拔機制。那麼,現在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到底是怎樣的呢?

多元化途徑選拔博士生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孫雨

近年來,各高校以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基礎寬厚、專業紮實、身心健康,致力於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和大型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通過本科直博生選拔、碩博連讀考試、「申請-考核」制和普通招考等多元化途徑開展博士生生源選拔,不斷優化招生考試制度,以提高人才選拔質量。

以我們學校為例。我們學校現擁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統計學、政治學、外國語言文學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0餘個二級學科招生專業。本科直博生選拔在推免生招考中同步進行,主要針對普通高校具有推免資格,且有學術志向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中遴選。獲得「直博生」資格的考生從入學第一年即是博士生身份,學制5年。

「碩博連讀」項目選拔在兩個階段進行。一是在接收推免生招考中開展,通過考核提前確定其「碩博連讀」資格。二是在研一第二學期,學校統一組織在學術型碩士中進行選拔,學制5年。第一階段以碩博課程學習為主,時間為2年至2年半;第二階段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工作。

除上述兩種途徑外,我們學校通過「申請-考核」制、普通招考「兩段制」面向應、往屆生進行招考選拔。一般「申請-考核」制選拔時間於12月至1月開展。2021年,我們學校共有4個學院通過「申請-考核」制招生。「申請-考核」制招生報考條件中除了要求考生具備專業紮實的基礎理論外,還應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並且已取得較為突出的科研成果(如專業學術論文發表等)。由申請者將相關材料提交報考導師審核推薦,經學院招生小組綜合考核打分,確定候選人資格,經學校審核通過後,成為「申請-考核」制資格候選人,參加基本能力測試成績合格者,獲得擬錄取資格。未獲得「申請-考核」制候選人資格的考生還可繼續報考「兩段制」考試。

為進一步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選拔工作,不斷改進和完善博士研究生考核評價機制,突出導師群體和基層學術組織在博士研究生選拔中的主導作用。自2014年,我們學校在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中推行兩段制考試改革。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在第一階段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基本能力測試。原則上設置初試科目一至兩門,主要為外語(100分)和專業基礎課(100分),達到基本分數線者進入第二階段(複試)考核。第二階段考試主要為專業考核和綜合素質測評,突出對考生創新能力和專業潛質的考查。學校會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堅持「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實行按導師招生,依據考生的考核成績及導師意見等情況確定最終擬錄取名單。

【問題四】

讀了研究生是否就有了明顯就業優勢?

在考研大軍中,不少人是衝著未來好找工作而去的。家長和考生們很想知道,研究生畢業後真的具有明顯就業優勢嗎?

調查顯示學歷與收入基本成正比

麥可思研究院副院長馬妍

近年來持續高漲的考研熱情,反映出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高層次人才需求不斷加大,大學畢業生希望通過提升學歷來增強個人競爭力的意願越來越強烈。麥可思數據也顯示,「就業前景好」和「職業發展需要」,是本科畢業生選擇國內讀研的最主要動機,比例均超過半數。

「考研到底值不值」「工作3年和讀研3年,差距能有多大」這類話題經常在網絡上被討論。我們基於大學生畢業後發展跟蹤評價的調查發現,從畢業後短期就業情況來看,剛畢業研究生的月收入與工作3年的本科畢業生相比基本持平。不過,從職場中期發展來看,學歷提升和未提升群體在就業質量方面還是出現了一定的差距。舉例來說,2014屆本科畢業5年後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為10408元,比同屆學歷沒有提升人群高出725元。對於「雙一流」院校畢業生來說,這一差距更為顯著,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高出1144元。

學歷提升除了帶來經濟方面的回報以外,為畢業生的職場感受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2014屆學歷提升人群畢業5年後的就業滿意度為79%,比學歷未提升人群高出6個百分點。

不可否認,升學對大學生就業可以起到一定分流與緩衝作用,但研究生持續擴招也造成部分人對「是否會產生就業積壓,影響兩三年後的大學生就業市場」的擔憂。其實,從這兩年碩士研究生招生情況來看,擴招重點是面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人工智慧等專業傾斜,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都是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的緊缺人才。

研究生畢業後的就業如何,不僅取決於畢業生數量、崗位需求數量,也取決於畢業生自身是否有能力勝任崗位工作。這不僅需要學生在學習期間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培養單位嚴把質量關。今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從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導師崗位管理、質量評價機制等五個方面,全面從嚴加強管理,提升培養質量。這無疑對高校研究生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供圖: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學歷會隨著研究生擴招而「貶值」嗎?
    3月4日,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面對這種情況,「考研族」們既欣喜也擔憂。欣喜的是:「上岸」的機會或許更大了;擔憂的是:未來的就業市場上,學歷是否會「貶值」呢?「貶值」這個詞一般用在經濟學上,是指單位貨幣的價值下降,也就是說貨幣的購買力下降了。
  • 2021研究生報考377萬人,5年增加113%,學歷會貶值嗎
    伴隨著研究生擴招的展開,研究生報考人數以及研究生碩士人數,都將隨著水漲船高,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群體擔憂,學歷貶值更是其最令人擔憂的問題。畢竟常能聽說說「研究生邊地走,大學生不如狗」,雖然只是一句調侃,但也反映了學生群體們焦慮。
  • 擴招等於降低難度?擴招等於學歷貶值?
    「適度」兩字說明擴招程度不會有很大起伏,那麼21年在20年的基礎上再次大幅增長,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政策對2021年備戰專升本的同學來說依然是友好的。所以想考的同學抓緊這唯一一次讀全日制本科的機會。」擴招「對於備考2021專升本的學子而言,成功機率大大增加。
  • 當研究生大幅擴招以後,學歷會貶值嗎?考研還有必要嗎?
    因為擴招便意味著被錄取學生的名額會有所增加,而大幅擴招則意味著被錄取學生的人數會大幅度增加。02擴招比例和人數是多少?那到底會擴招多少人?擴招的比例與去年相比又有多大的提升呢?從教育部的官網我們可以得到答案:
  • 2020年研究生擴招,是否意味著學歷會貶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當國家線,出來後,如果分比較高了,可以挑選的機會比較多些,如果分數低於國家線了,那基本上錄取無望了,如果分數徘徊在錄取分數線的臨界點時,這會時候需要注意了,只有努力在複試中取得好成績,才有可能逆襲。當大家看到擴招一部分研究生時,不要忘了,今年的考生將近三百多萬,擴招的比例是有限的,競爭依然激烈。擴招的基本上,是在特定的準也進行擴招,比如人工智慧,臨床醫學等,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臨床醫學是至關重要的,要擴展這方面的專碩比例,這這對於未來的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是一個很好的醫療資源保障。
  • 教育部:在學研究生總規模將達300萬人!學歷會貶值嗎?
    據全國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00年我國在學研究生僅有30.12萬人。這意味著,在這短短的20年間,我國研究生在學規模就足足增加了近10倍,這自然是了不起的發展成就。專家預判,在未來幾年,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持續擴招,或將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
  • 高考報名超一千萬,考研超400萬,高錄取率下的研究生會貶值嗎?
    據數據調查顯示,2020年全國的高考人數已然達到1071萬,再創歷史新高,不僅如此,2021年的研究生報考人數也達到了422萬人,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本科生選擇進入研究生院校繼續進修攻讀,迫於當前的就業形勢,不少大學生轉而投向提升學歷的懷抱,採取「曲線救國」的策略,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正是由於這一種「考研熱」,間接地導致研究生的「
  • 為什麼學歷不斷在貶值,大學還在不停地擴招,網友:與樓市同理
    大學持續不斷地擴招,也導致了大學學歷的持續貶值。今天 我諮詢了從事建築行業10年老婆,她告訴我,民工單日工資已達300元,而且勞動強度不是很高。也就是說,一個月最高可達9000元。即使拋去一周的停工,仍舊達到7000元。而在太原這樣的三線城市,大學本科畢業拿到7000元幾乎是不可能。
  • 研究生擴招能否緩解畢業生就業難
    近日,據新聞報導,我國2019年高職擴招116萬人,超額完成預期任務,今年的高職擴招工作進展也比較順利,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今明兩年繼續擴招200萬人。  不僅高職「大擴招」,我國研究生和專升本也大幅擴招。
  • 研究生擴招並非臨時起意
    研究生擴招已有先例,對於擴招以後的師資力量、科研設備、教學基本設施、學生寢室等問題,是完全可以妥善處理的。二、研究生擴招是可以延遲就業壓力2020年報考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人員有341萬人,如果今年不擴招的話,相信很多人是考不上研究生的。
  • 學歷貶值很厲害,文憑也要通貨膨脹了嗎?
    學歷貶值很厲害,文憑也要通貨膨脹了嗎。自從專升本、研究生擴招之後,每年報考人員不斷增加,本質是想解決就業嚴峻的問題,實際是把壓力往後推而已,得到的效果不過是企業門檻提高和學歷貶值,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實體經濟下滑,就業市場根本提供不了那麼多高層次人才的崗位。
  • 考研擴招:文憑貶值比我們想像得更快,你信嗎?
    不久前,「考研擴招」一下子上了熱搜榜,教育部門也已經證實了此事,甚至連新聞聯播也報導了。評論中也不乏「是不是意味著碩士研究生文憑含金量會越來越低?」這樣的疑問。我想要說的是,文憑貶值的速度比我們想像得更快。
  • 學歷貶值嚴重?人才浪費?送外賣的研究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從數據來看研究生人數增長得很快,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學歷的貶值呢?截止到2018年,我國共有700萬外賣騎手,根據數據顯示,在騎手中百分之三的人有本科學歷,百分之一的人有碩士及以上學歷,也就是說我國有二十多萬本科生,七萬的研究生在送外賣。這是學歷的編制?
  • 研究生面臨貶值風波,十年後和本科一樣不值錢,學生:要考博麼?
    而這樣一陣風潮,由此也間接導致了一股「考研熱」,據數據顯示,2021年考研報考人數已達422萬人次,由此帶來的研究生「貶值風波」,必然是不可逆轉的,而同樣,本科生的遭遇,更是雪上加霜。本科、碩士畢業生去向何處?
  • 學歷「貶值」的時代來了?遍地大學生,但找工作卻不那麼容易了
    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學歷都是佔有很高地位的。如今,不僅僅是遍地大學生,就連碩士研究生的人數也是節節攀升。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再次打破紀錄,達到341萬考生報考,較2019年增加了51萬人。而在90年代,碩士研究生的報考人數只有24.2萬人。
  • 研究生將破300萬!研究生學歷真的會貶值嗎?
    研究生在學人數也在增加,從1949年研究生在學人數僅629人,到2017年研究生在學人數264萬人,到2018年研究生在學人數273.13萬人,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300萬人,大家心中擔憂越來越深!
  • 學歷貶值?只是沒能力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了
    到了1997年,出現下崗潮,畢業生取消分配製度、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1999年高校開始擴招、2002年開始出現大學生就業難新聞,從那以後就出現了:2002年最難畢業生、2020年最難畢業生……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2009年研究生大規模擴招,最終研究生規模超過1998年前本專科畢業生規模,學歷大幅度貶值。
  • 2020考研研究生擴招對考生來說意味著什麼?
    2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介紹,碩士研究生擴招規模確定在18.9萬人。擴招後所出現的現象是更多的人會過線,這樣無疑增加了複試考生及調劑考生的難度,打個比方,本來是20萬人過橋,現在一下子增加了10萬人,這樣橋上的人無疑會感到擁擠;因此,準備複試的同學一定不要放鬆,最後的複試環節也許比初試更殘酷!
  • 2021考研報考人數377萬,研究生墜入圍城?
    自去年考研報名人數首次突破300萬人後,今年繼續大幅增長。根據教育部官宣,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12月26日至28日舉行,全國報考人數為377萬。伴隨研究生擴招,群體性擔憂不絕於耳,學歷貶值、研究生鄙視鏈、學術近親繁殖,即使上岸的研究生,也自覺身處一場巨大的內耗。
  • 中國學歷貶值究竟有多麼嚴重
    你的學歷究竟有多不值錢!疫情之下,大家大都是宅在家中。對於學生的我來說。除了每天刷刷疫情的最新動態,今年另一個讓我十分關注的事情,就莫過於2.28日教育部宣布的研究生擴招事件。在20年來一直持續不斷的本科生擴招之後,研究生的擴招似乎終於來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學歷那點事兒!上個世紀的我們,只要誰家出了一個大學生,似乎就是街坊鄰裡間驚天動地的大事兒!那個時代的大學生,就像是古代科舉的舉人,國家包分配。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