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山東師範大學教授杜貴晨表示,對於《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形象研究,學者們向來關注其原型,通過文學藝術的考證——
「齊天大聖」是只「泰山猴」?
《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聰明伶俐,本領高強,使一根如意金箍棒,有七十二變的手段,善於騰雲駕霧,一個跟頭能翻出十萬八千裡,雖然書中被佛祖和有些神仙稱為「潑猴」,但無疑仍然是最受大家喜歡的形象。孫悟空到底家住何方?《西遊記》中,石猴在回答須菩提祖師問「鄉貫」時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
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杜貴晨表示,對於《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形象研究,學者們向來關注其原型,通過文學的考證,《西遊記》寫孫悟空「籍貫」「故裡」及其所大鬧的「三界」,有現實地理環境的參照即背景,這一背景是「五嶽獨尊」的東嶽泰山;西遊故事最後形成的「齊天大聖」是一隻「泰山猴」。
杜貴晨解釋,這種考證是文學藝術的考證而非歷史地理的考證,即從存在支配意識、生活決定創作、傳統影響創新的角度,我們不能不認為《西遊記》作者在為孫悟空設定這樣一個出生隸籍之地,以及其活動的大環境即「三界」的時候,受到過某種歷史與現實因素的影響,是從其所知見歷史、現實、傳說、宗教與文學的地理形貌,模擬、誇張、挪移、嫁接、化用、變形而來,從而那些地理形貌成為了孫悟空「籍貫」「故裡」以至「三界」的原型。而後人也就可以從現在仍能夠知見的那些地理形貌與《西遊記》文本中環境描寫的對照中,發現二者具體的聯繫,確認其中哪些正是或一定程度上是《西遊記》作者當年設定孫悟空「籍貫」「故裡」以及「三界」原型的地理形貌,即其在現實生活與傳統文化中的根據。「正如一切文學藝術形象與其原型的關係,《西遊記》寫孫悟空『籍貫』『故裡』可能有的地理背景與作品的實際描寫,也必然是若即若離,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有如鏡花水月的天然不可湊泊。所以,在這樣的地方能做的只是藝術的考證,所求的只能是文學原型之模糊的真實。」杜貴晨說。
「東勝神洲」或是擬古齊地
《西遊記》第一回,篇首詩之後,正文以「蓋聞天地之數」領起,寫「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從而擬定西遊世界的「地理」形勢,全部故事發生的舞臺。而孫悟空出生地,就在「四大部洲」之一的「東勝神洲」。
杜貴晨表示,「東勝神洲」也就是孫悟空所隸屬之洲,作為「一方水土」,含義必須結合了「四大部洲」的由來,才可以說得清楚。在《西遊記》第九十六回中曾寫到,一秀才稱「四大部洲」之說本於《事林廣記》,檢索這本書,並未見到相關記載。這種說法實際上本於佛書。佛經中,「四大部洲」有時也稱作「四大洲」,如《佛說法集名數經》中就有對「四大洲」的記敘,所稱與《西遊記》只在個別字面上微有不同。不過,「四大部洲」名號在佛經雖各有指稱,但都無明顯褒貶之義。到《西遊記》中,佛祖對「四大部洲」的描述,則各有褒貶。這種褒貶,當然是為了小說敘事、表達主旨的需要。
以「東勝神洲」而言,《佛說法集名數經》中稱「東勝身洲」。雖只是改變了一個字,但一定是改成「神」字。這個改變不僅是由於音便,更是因為我國古代已有「赤縣神洲」的說法。這種說法,起源於戰國時期的齊國人騶衍。《西遊記》寫「東勝神洲」的「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不僅表明其受齊文化的影響,而且從「花果山」在「東勝神洲」並為「十洲三島」之「祖龍」推論,「十洲三島」實際上已經包括在所謂「東勝神洲」的範圍之內了。
杜貴晨表示,《西遊記》為「東勝神洲」設定與「十洲三島」的這一層關係表明,這個洲名雖然依據佛經之成說,改動了一個字,卻已經堪稱脫胎換骨,成了騶衍、東方朔等為代表的齊國方士神仙文化一脈的符號。進而聯繫書中一再寫到的道祖老子青牛的故事,使我們有理由推測,作者想像中的「東勝神洲」之「勝」,實諧音「聖」,「東勝(聖)」即老子,「東勝神洲」實際是指山東古齊地,因為正是在這裡,以老子為鼻祖的神仙道教之說發達最早。
《西遊記》有關孫悟空的多處描寫,也正與「東勝神洲」遙對「西牛賀洲」所寓含的「東勝(聖)」騎牛和佛高於道之意,處處相合。書中很多情節描述,讓人感到自然而然,完全是由於關合了我國歷史上神仙道教之說興起於燕齊渤海之濱的傳統,因而非常容易被廣大讀者所接受。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就容易忽略了《西遊記》孫悟空因「東勝神洲」的洲屬,不再是早期西遊故事中的「西域」或不知何方的「花果山」上一般意義的神猴,而是古齊地神仙文化包裝成的一隻猴子。
「花果山」原型是傲來山
杜貴晨認為,《西遊記》第一回敘述「四大部洲」之後,接著寫道「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等等,點明孫悟空是「傲來國」籍「人氏」。「傲來國」之名前所未有,是作者虛構首創,所依傍只有一個,即泰山岱頂西南的傲來山。
明代查志隆撰《岱史》中記載:「傲來山,在嶽頂西南竹林寺。其石巑岏矗矗,至御帳俯視之更奇。」綜合考察《岱史》的撰寫背景與《西遊記》成書年代等因素,能夠認可《西遊記》作者虛構孫悟空「傲來國」籍,是直接受岱頂西南「傲來山」的啟發並借其名而來。
《西遊記》作者寫人敘事、命名取義都「不苟作」,也都有所寄寓,因此,借名「傲來山」作為孫悟空「國籍」,除表明作者熟悉泰山之外,也應該是有所寄寓的。「傲來」之義,向來沒有確考。「傲來」可理解為傲視一切,說孫悟空是「傲來國」的一隻猴子,與其「尊性高傲」的描述相符。孫悟空又曾經與如來鬥法,如果說「傲來」有「傲」對「如來」之義,從閱讀「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這樣的角度來理解,也不乏一定的合理性。
說完傲來國,再看花果山。《西遊記》寫「花果山」,就在「傲來國」所近大海之中:「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箇好山!」「有詞賦為證,正是百川匯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杜貴晨說,從書中看,《西遊記》寫「花果山」是有具體形貌性徵的。這些特徵固然總體上也由虛構包括從大千世界雜取種種而來,但在現實中如果有某一座山可作集中的攝取,大概作者就不會拒之不納而舍易求難,從而這座山幾乎必然地就成為了《西遊記》花果山的原型。把泰山景觀與《西遊記》「花果山」形貌比對,我們可以發現「五嶽獨尊」的泰山就是「花果山」的原型。
首先,泰山為春秋齊、魯之界,至戰國大部屬齊。與「東勝神洲」就是描寫山東古齊地、「傲來國」取名自泰山相一致,《西遊記》寫花果山為「勢鎮汪洋,威寧瑤海……水火方隅高築土,東海之處聳崇巔」「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應該是由山東古齊地的名山起意,在這方面,泰山作為「傲來國」取名所自,又距東海不遠,是古齊地同時也是天下第一名山,是唯一「東海之處聳崇巔」的大山,自然成為作者虛擬花果山原型的首選。
其次,只有泰山既可以稱「擎天柱」,又能夠稱「大地根」。在我國高山中,有三座山有「天柱」之名,但除泰山外,其餘兩座並沒有「大地根」之意。「大地根」這個說法本自《老子》,是「生死門」的意思。後來,道教有「泰山地府」與「泰山治鬼」之說,張華《博物志》卷一中記載:「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孫也。主召人魂魄。東方萬物始成,主知人生命之長短。」由此可見,泰山作為主生死的地獄所在,具有了「大地根」的特徵。
第三,泰山有「水簾洞」。這方面內容,明清一些遊記等作品中多有記載,與《西遊記》中對水簾洞的描寫非常相像。
杜貴晨分析,綜合考量泰山與《西遊記》所寫「花果山」為「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為「擎天柱」「大地根」,又有「水簾洞」等多項重要特徵相符合,比較近世學者僅據某山有「水簾洞」還可能是後起之稱的判斷,東嶽泰山具體說岱頂西南的傲來山,也就是如今所稱的傲來峰,就是《西遊記》作者虛構「花果山」的原型,應該是合乎實際的。
「齊天大聖」與泰山神淵源
杜貴晨說,從如今能夠見到的資料看,《西遊記》把孫悟空稱作「齊天大聖」雖非作者首創,卻是其承早期西遊故事傳統又自作選擇的結果。
泰山神稱「東嶽大帝」,早在《西遊記》成書之前就已經是道教重要神祇。歷代帝王多有封贈。《元和郡縣誌》中記載,開元十三年冬,唐玄宗登封泰山,「封泰山神為天齊王」。中唐以後,歷代封贈有別,但封號中都保持「天齊」之稱。這一傳統與宋明話本、雜劇等所取「齊天大聖」名號相參照,特別是與《西遊記》寫孫悟空出生地以「傲來山」為原型相聯繫,就不能不使我們想到,《西遊記》寫孫悟空「齊天大聖」的名號,雖承自前代,但在其寫定全書的總體構思中,有從唐玄宗封泰山神王號「天齊」顛倒而來的意思。
作出以上推斷的根據是,「齊天大聖」在前代西遊故事中基本上只是一個孤立的名號,但到了《西遊記》中,雖然和以前一樣,仍有與玉帝平起平坐之義,卻又有了一個對應的形象即「東嶽天齊」。以「東嶽天齊」與「齊天大聖」為對應形象的根據,是這一形象在第三十七回、五十六回、六十九回先後三次出現,都是因孫悟空而被提到,卻全無直接正面的描寫。
如此三次重複提示,都不過是說有號稱「東嶽天齊」的泰山神而已,卻又都是與孫悟空相對提及,同時特別強調其與悟空先為對頭、後是朋友的關係。這就不能不使人想到作者之意並不在寫東嶽天齊,而在藉此點出「『齊天』大聖」與「東嶽『天齊』」有顛倒共生的對應關係。參以《西遊記》作者慣於作這種顛倒文字為名稱的遊戲之筆(如書中「孫行者」「行者孫」「者行孫」與「刁鑽古怪」「古怪刁鑽」等都是),可以確認無論「齊天大聖」之稱早期的起因、意義如何,但到了《西遊記》中,作者已使這一名號具有了與「東嶽『天齊』」顛倒共生的意義。這一意義的產生,源於《西遊記》所貫穿《易傳》「一陰一陽之為道」的原則,最終指向則是通過孫悟空「天齊」先是與東嶽「齊天」對立,後又在皈依佛門後與東嶽「齊天」成為朋友,強調佛法「安天」的作用,也是為了表明,即使本領如「『齊天』大聖」之大,在無邊佛法的壓力之下,也不得不一變與「東嶽天齊」為同道,不僅再不與天庭對立,而且「死心塌地」「入我(佛)門來」。
杜貴晨表示,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以上討論孫悟空「籍貫」「故裡」等內容,只限於今通行百回本《西遊記》在明人寫定過程中可能參照的地理背景,而且不排除其仍有前代傳統的影響;至於早期西遊故事中「花果山水簾洞」等地理背景,每個人又完全可以依據相關的記載,考察其與任何一地一山的淵源聯繫。這也就是說,就整個西遊故事而言,「花果山水簾洞」的原型不止一家,但就今通行百回本所寫而言,泰山是孫悟空唯一的「籍貫」與「故裡」,並且是他「大鬧天宮」「地府」「龍宮」等描寫的地理背景。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