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人府」是什麼機構?為何后妃聞之色變,怎麼也不願意去

2020-12-14 李三三說歷史

「官府」是清代的一個機構,並非指特定的地方。準確地說,「宗人府」是一個專門處理皇帝身邊的一切皇親貴族事務的機構,比如皇帝子女的結婚、出生、葬禮、引薦賢能、記功等,不僅僅是對犯罪行為的懲罰。

官邸,官號,是中國明清兩代管理皇族事務的官邸。負責九族九族的族譜編撰,按時編撰玉牒,記載嫡系、姓名、封爵、生辰、婚嫁、諡號、葬禮等事項。凡宗室提出要求,都要向皇帝報告,引進賢才能人,記載罪過。

在清劇《雍正皇帝》中,可以看到雍正繼位後,將改名為「阿其那、塞斯黑」的八阿哥,送到了宗人府。她們是皇上的親信,又犯了罪,自然要去宮中。大多數被宗人府定罪的皇親貴族都是沒有人身自由、被監禁終生的囚犯。

藍齊格在《康熙王朝》中是一個典型的固倫榮憲公主,是康熙最寵愛的女兒,她的母親是容妃。容皇后與康熙夫婦情誼深厚,但因容皇后傳達孝莊懿旨,力保太子胤礽,康熙為江山社稷著想,不願保太子,只能犧牲心愛的容妃,稱其為假傳聖旨。因此,這一檔便由宗人府掌管,容妃被打入冷宮,掌管刷馬桶,最後被拉馬桶的車撞死。

宗人府始設於明朝初年,設宗人府一人,掌管朝政;左宗棠一人,掌管朝政;右宗棠一人,掌管朝政;右宗棠一人,掌管朝政。

清代,官府的設置更為詳細,分為堂官與屬官,堂官設宗令、左右侍從、左右侍從與府丞各一人。屬官則設滿堂主事、漢堂主事、歷司經歷、左右二司正副理事官、左右二司主事、左右二司委署主事,各設一、二。左二司筆帖式,左右二司筆帖式,各二十四人,人數較多。

如果王妃、皇上的兄弟姊妹等親屬觸犯法律,則宗人府將對其進行審判。因此,為什麼妃子們會對宗人府聞之色變,原因就在於,如果她們犯了罪,就要被送到宗人府去,那麼這就象徵著他們失去了榮華富貴,將會受到懲罰,將會被囚禁,甚至會失去生命。

受宗人府審判的人,有些會受懲罰,有些會被罰下,有些會被罰下,有些只是被關在家裡,不能出門,不能和任何人交流。曾有人把珍妃送入冷宮,住在黑暗狹小的冷宮裡,飯也沒吃,日子過得很悽涼,連宮女太監也欺負她。

而對宮裡的宮女太監來說,這些地位低下的皇帝身邊的人犯下的罪行,則交給慎刑司處理。慎刑的權力也很大,可以直接判定宮女、太監的罪過,不必送刑部、大理寺等正規機構審批。但慎刑司無權處理后妃的事務。清王朝滅亡後,宗人府也隨之消失。

相關焦點

  • 清朝「宗人府」是幹什麼的?為何妃子們聞之色變,寧死不去?
    「宗人府」的地方,是個很恐怖、專門處罰皇族宗室的地方,皇子們在外面即使犯了死罪,在這裡也不會執行,但對后妃們有所區別,她們是聞之色變,寧死不去。明朝朱元璋時期就開始設立宗人府,清朝建立之後沿用了這一制度,宗人府的主要職責負責皇室宗族的事務。
  • 宗人府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為何那些王公貴族聞之色變?
    在清宮劇中,經常能聽到「宗人府」這個詞。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能讓皇子和公主聞之色變?宗人府的設立者不是別人,正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於1370年設立。最初,它不叫宗人府,而是叫大宗正院。直到1389年,它才改稱宗人府。
  • 清朝「宗人府」到底多恐怖?為何讓公主阿哥聞之色變,跪地求饒?
    在清朝的古裝電視劇當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如下的名場面,某個皇妃皇子犯了錯,又或者陰謀被揭穿被發現,皇上馬上大怒:「給我拉到宗人府去!」這立刻讓那些犯了錯的公主阿哥臉色大變,跪地求饒。宗人府究竟有多麼恐怖,讓他們怎麼也不去呢?
  • 清朝的宗人府是什麼職能,為什麼後宮嬪妃都很害怕?
    清朝的宗人府顧名思義就是管理宗人的地方,那麼何謂宗人,其實就是皇族宗室成員。那又為何妃子們會聞之變色呢?這就得歸功於現代清宮影視劇的傳播了,在電視劇中皇帝不喜歡哪個妃子了,或者哪個妃子犯事失寵,動不動就是交由宗人府處置,大家久而久之就都以為皇帝的後宮妃嬪都懼怕宗人府,認為那是失寵犯事的人才去的地方,所以觀眾腦海中就有了妃子們聞宗人府之名而色變,寧死不去宗人府的認知。
  • 清朝的「宗人府」到底是幹什麼的?
    原標題:清朝的「宗人府」到底是幹什麼的?
  • 宗人府到底是個什麼機構?為何皇族一聽到它就聞風喪膽?
    宗人府這個機構,最早設立於明朝。當時是為了管理皇族宗室而設立的。朱元璋稱帝之後,把所有的國土,分封給所有的皇子,並且給他們極高的權力,各地的藩王都有軍隊。隨後宗人府管理的範圍越來越大,各地藩王讀什麼的書籍、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婚嫁喪娶等等事宜,都必須向宗人府報備。
  • 明清時期「宗人府」,除了編纂玉牒還幹啥,為何皇子公主談及色變
    明清時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清朝的古裝劇之中,咱們常常可以見到以下的名場面,某一皇妃皇子做錯事,又或是詭計被戳穿被察覺,皇帝立刻大怒:「給我拉到宗人府去!」這馬上讓這些做錯事的公主皇子神色大變,苦苦哀求。宗人府到底有多麼的可怕,讓她們怎麼也不願去呢?就要咱們好好地來講下,這一宗人府是做什麼的。
  • 連黃藥師都聞之色變的人物,為何卻給楊過面子?
    連黃藥師都聞之色變的人物,這個人一定大有來頭。黃藥師忌憚此人,說明他的實力可能不在黃藥師之下。這樣了不起的人物,為何卻給楊過面子?
  • 滿清的「宗人府」是幹什麼的?為什麼必不可少?
    那麼,宗人府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它的職能具體都有什麼呢?▶宗人府在明代就已出現,為朱元璋所設立其實「宗人府」並不是出現在清代,其實它早在明代就已經存在。根據史料記載,洪武三年(1370年),開國皇帝朱元璋設置大宗正院,是正一品衙門。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由此,宗人府正式誕生。
  • 清朝皇帝臨幸后妃的正確流程和方式,非常不自由
    在類似《甄嬛傳》、《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等諸多影視劇作的演繹中,清朝皇帝想要臨幸后妃,只需要翻下綠頭牌,然後由近侍太監通知選中對象做好侍寢準備,皇帝再行前往其所在寢宮成事即可。或者,皇帝略過所有流程,直接來到后妃寢宮留宿即可。
  • 清朝后妃的八個等級
    對清朝後宮的等級,普通觀眾已有基本認知,不過總體仍是一知半解。今天我們一併了解清楚。清朝後宮分為八個等級,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我國古代,從周朝開始,就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帝家庭也不例外。皇后是妻;皇貴妃至嬪4個等級為妾;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僅為通房,不算妾室,沒有朝服和朝冠。清初(入關前),努爾哈赤時期還沒有后妃制度。
  • 令古人聞之色變的南方瘴氣,究竟是什麼?
    令古人聞之色變的南方瘴氣,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中國南方溼熱山林裡因動植物腐敗而產生的能致病的有毒氣體,而實際上的瘴氣不止有毒氣體,還包括各種熱帶和亞熱帶流行疾病。由於古人對熱帶病的了解不夠深入,就認為這些疾病是由看得見的氣體所引起的。
  • 為了方便皇帝,也為了防止后妃們做錯事,清朝有個奇葩規定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中國古代風俗史》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 各位,清朝嬪妃喜歡穿「花盆底鞋」。所謂「花盆底鞋」,可以理解成鞋子下邊有著一個類似花瓶的東西,高度大約8——15釐米。「花瓶」位於鞋子的中心。
  • 海賊王:讓人聞之色變的稱號,巴託洛米奧是二貨,戴彭劣跡斑斑
    海賊王:讓人聞之色變的稱號,巴託洛米奧是二貨,戴彭劣跡斑斑《海賊王》中很多人都有特殊的稱號,有的是自己宣布的,有的是其他人傳出來的,比較有名的海賊幾乎都有獨特的稱號。而稱號也有許多種類型,下面這8種稱號就有種讓人聞之色變的感覺。最兇惡罪犯——龍蒙奇·D·龍是海軍卡普的兒子,但他被稱為『世界上最兇猛的罪犯』,如果他們聽到這個頭銜,普通人會非常害怕。
  • 「寧古塔」是什麼意思?為何清朝人寧願去赴黃泉也不願意去
    大型影視劇《甄嬛傳》中,在甄嬛去寺中帶髮修行時,她們全家都被皇上處罰,流放寧古塔。一定有很多朋友們認為寧古塔只是一座普通的關押犯錯的罪犯的一座塔,那就大錯特錯了!寧古塔可不是各位想像的那樣,相反,他還是清朝的一處很重要的地方。寧古塔,位於黑龍江省的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的古城村。
  • 清朝首創的選秀女制度,到底是怎麼選的?
    清朝在北京建都前,後金的汗王迎娶后妃是沒有什麼固定的制度的,主要是一些政治聯姻的需要,通過婚姻來維繫各個家族之間的關係,基本上與其利益攸關的蒙古族聯姻最多,比如皇太極的一後四妃全部是蒙古族女子。在清政府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後,清朝一開始是沿用的明朝的后妃制度,隨後,在明朝制度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清朝的后妃制度,也由此開創了清朝所獨有的選秀女制度。
  • 清朝貴人晉升為「嬪」,為何欣喜不已?專家:你看多出的3大特權
    前些年可以說是宮鬥劇的天下,各種各樣的宮鬥劇層出不窮,而從電視劇中能發現,雖然妃嬪都是皇帝的女人,但她們之間其實是不一樣的。如同社會上的人分了三六九等,宮中的女人也分了三九六等。今天就來說說清朝時,為何女子從貴人升為嬪都狂喜?除身份變化還有3大特權。
  • 聞之色變,《海賊王》中8種重量級稱號,祈禱此生最好不相遇
    而稱號也有許多種類型,下面這8種稱號就有種讓人聞之色變的感覺。 最兇惡罪犯——龍 蒙奇·D·龍是海軍卡普的兒子,但他卻被稱為"世界最兇惡的罪犯",要是普通人聽到這個稱號,肯定會非常害怕。
  • 明朝設立多個特務機構鞏固皇權,為何清朝不需要?
    可以說明朝在特務機構方面走得很遠,而且越來越可怕。似乎這是一種皇帝加強權力的手段。但怪異的是,明朝特務遍地都是,清朝卻很少有特務機構,這是為什麼呢? 一、特務機構的作用 要想搞清楚為什麼明清兩朝的狀態不一樣,就要搞清楚特務制度到底是做什麼的。
  • 《后妃宦官大傳》精裝4冊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宮廷中的後紀和宦官始終都是不得不去關注的重要角色,這些人充分展示了其高超的政治手腕、敏銳的政治嗅覺,他們為何能呼風喚雨,權傾一時?后妃幹政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是由各種因素造成的,而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則是后妃幹政的前提,是皇權的另一種變現形式。當然,后妃要登上政治舞臺還須具備一些其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