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雙點」及多件國禮亮相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

2020-12-22 藝綻

11月16日,東城區文旅品牌「故宮以東」聯合轄區優質的非遺資源,在詠園舉辦「大師之師 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以600年景泰藍獻禮600歲紫禁城。

師從梁思成、林徽因,錢美華將一生奉獻給景泰藍

新中國成立伊始,百業待興。景泰藍經過清末民國的社會動蕩,已經瀕臨失傳。24歲的錢美華1951年6月於中央美院華東分院畢業,分配到北京特藝進出口公司,9月選送到清華大學營建系深造,師從梁思成、林徽因,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

在清華學習期間,梁思成、林徽因的學識和思想境界對錢美華的影響巨大,也奠定了她終生追求的目標。她遵循導師的遺願,「景泰藍是國寶,不要在新中國失傳!」1958年,她毅然來到北京市琺瑯廠從事景泰藍專業設計工作,成為該廠第一任總工藝師,而這一幹就是60年,矢志不渝地將一生奉獻給了景泰藍。

此次展覽立體式、全方位地展現了錢美華從藝60年來取得的輝煌藝術成就,梳理、展出錢美華及三位親傳弟子米振雄、戴嘉林、鍾連盛聯袂作品近百件。其中,新中國第一個國際會議亞洲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國禮《夔龍罐》、《歌頌和平圓盤》、《敦煌飛天圓盤》、《檯燈、菸具四件套》、中國政府贈與世界經濟論壇國禮《四面方尊》、中國政府贈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國禮《和平尊》、中國政府贈與聯合國國禮《盛世歡歌》等悉數亮相,為觀眾真實呈現錢美華為挽救和傳承中華瑰寶景泰藍「擇一事、終一生」的大國工匠精神。

「故宮雙點」重磅亮相,觀眾可預約體驗「點藍」

在紫禁城裡,有一門藝術,自元代傳入600年從未走出皇宮,這就是景泰藍。明清兩代帝王在紫禁城內特設御用監、造辦處,專門製作景泰藍。不僅如此,帝王們還把景泰藍作為紫禁城各大宮殿的鎮殿之寶。為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此次展覽特於錢美華諸多作品中臻選景泰藍《和平頌寶鑑》領銜展出,與兩位親傳弟子聯袂打造的《八駿馬》瓶組成「故宮雙點」,震撼亮相。

大展啟幕現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鍾連盛現身展示景泰藍「點藍」技藝,也讓現場參與體驗的嘉賓讚嘆連連。

據悉,本次展覽為期11天。展覽期間還將把整個展覽製作成VR線上展覽,為廣大觀眾提供數字觀展平臺,並藉此舉行「錢美華十大史記」大型線上評選活動,邀請所有觀展人士從錢美華從藝60年近百件作品中評選出10件最能代表錢美華大師景泰藍藝術成就的傳世典範。展覽期間,觀眾還可通過中外琺瑯美術館官方公眾號預約免費「點藍」體驗課程。

相關焦點

  • 故宮雙點是什麼?來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看究竟!
    年11月16日在詠園隆重舉辦「大師之師 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這也是東城區域內「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大展後的又一重量級匠心大觀:以600年景泰藍獻禮600歲紫禁城。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開幕儀式現場這次大會可謂是景泰藍的一次藝術盛典,開幕式現場 「群星閃耀」、「高朋滿座」。
  • 故宮以東致敬大師匠心 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開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北京市東城區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承中華非遺國寶京粹,致敬弘揚大國工匠精神,東城區文旅品牌「故宮以東」聯合轄區優質的非遺資源,於2020年11月16日在詠園舉辦「大師之師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這也是東城區域內「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大展後的又一重量級匠心大觀
  • 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亮相詠園
    北京商報訊(記者 隋永剛)11月16日,錢美華大師景泰藍藝術大展在詠園舉辦,本次展覽首次全方位展現了錢美華從藝60年來取得的輝煌藝術成就,共展出錢美華及三位親傳弟子米振雄、戴嘉林、鍾連盛聯袂作品近百件,《夔龍罐》、《歌頌和平圓盤》、《敦煌飛天圓盤》等國禮巨製悉數展出,這是東城區域內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大展後的又一重量級的展覽
  • 景泰藍鑑賞與傳承系列之八新中國第一份國禮的設計者錢美華
    工步營造深夜小面上一篇我們講到2014年APEC會議上,為參加會議的各經濟體領導人贈送的禮品,是景泰藍的《四海昇平》賞瓶。那麼您知道在60多年前,新中國的第一份國禮是什麼?它的設計者又是誰呢?對了!國禮是景泰藍檯燈,設計者是在清華大學學習的錢美華。1952年,我國首次承辦國際性會議「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和平會議」,受國務院委託,錢美華設計了一款景泰藍檯燈,被選為國禮。當時,郭沫若先生非常興奮地稱讚它是「新中國的第一份國禮」(圖01)。
  • 「大師之師 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在「非遺詠園」開幕
    11月16日,故宮以東之「大師之師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展覽」在「非遺詠園」隆重舉行!中外琺瑯美術館與首創非遺創新發展平臺、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在此次展覽開幕式中一同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以作一同攜手推動國家非遺景泰藍藝術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此次「大師之師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展覽」也就是三方戰略合作的關鍵發展開端。
  • 景泰藍:中華民族之國粹,宮廷藝術之典範
    製作工序細分起來有100多道,相當耗費人力心力,無處不體現皇家的尊嚴和奢華,因而,古時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的說法。▲錢美華與沈從文為全面了解和學習景泰藍,她在梁思成的推薦下到故宮博物院,跟著當時的研究員沈從文先生學習。沈老給她出了個點子:故宮景泰藍寶物多,先把這些圖案都臨摹下來。
  • 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景泰藍新品《盛世吉祥-大龍缸》首發
    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李季,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苑洪琪,國學大師、南非世界華人易經協會會長徐零,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拍賣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劉欣等悉數到場,共話紫禁城600年輝煌文化,共同見證景泰藍《盛世吉祥-大龍缸》的首發亮相。從1420到2020,紫禁城適逢600周年。
  • 《景鈞雙絕·江山尊》重大國際藝術成果鑑證會在京隆重召開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唐克美說:「景泰藍與鈞瓷是各自都有不同工藝製作要求,此次跨界融合需要破解很多的難題,這是一個全新的突破」。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說:「故宮館藏景泰藍有9000多件、宋鈞瓷可以認定的珍品不到100件,確實沒有一件景鈞結合的藏品,這次霍鐵輝大師和晉曉瞳大師,將這兩大皇家工藝巧妙融合推出這件《景鈞雙絕·江山尊》可以說是中國工藝一大創舉!」
  • 「銅道·鍾仁」國際藝術展啟幕 鍾連盛朱炳仁跨界景泰藍《五牛中國...
    、專家與大師共襄盛會,共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鍾連盛帶來的銅雕、景泰藍藝術精品,體驗兩大非遺技藝的非凡魅力,並共同見證兩位大師首次跨界聯袂創作的景泰藍作品《五牛中國尊》華麗亮相。它是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通過質感、線條給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2008年,銅雕技藝被列入我國第二批國 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兩項非遺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就是朱炳仁和鍾連盛。朱炳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 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化產品研發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其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人民大會堂、美國加州大學等國內外知名機構收藏。
  • 故宮蘇軾大展今天終於亮相:走近「千古風流人物」
    滂沱消息得悉, 故宮600周年之際的特展「千古風騷人物——蘇軾主題字畫特展」本日終究亮相,並將於翌日起正式對公家開放。這一大展在昨年底「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建立95周年重點舉止」消息公布會初次揭露後便連續受到公家眷注,也是經歷上初次舉行的蘇軾字畫特展。這次展覽將從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採殿展出,共展出78件套文物佳構,以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主,同時獲得了天津博物館的支撐,藏品的期間跨度從北宋至近當代,種別涵蓋字畫、碑本、器物、古籍善本等。
  • 中國景泰藍第一人張同祿全新力作《宮禧葫蘆》震撼亮相服貿會
    作為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線下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也是全球首個服務貿易領域綜合展會,以「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北京盛大開展,在文化服務主題展區,張同祿琺瑯藝術中心攜張同祿大師經典國禮及全新力作震撼亮相!
  • 深藏故宮的110餘件法器文物集體亮相展覽
    法器類文物是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的一個重要門類,這些法器大多深藏宮中,極少展出,因而不為外界所知。12月15日,「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在嘉德藝術中心開幕,展覽所選110餘件法器文物大多是乾隆時期的藝術精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宮廷的最高工藝水平。
  •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亮相故宮午門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亮相故宮午門發布時間: 2020-09-11 09:42:0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肇鵬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中國網11日訊 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
  • 老北京耍貨絨布唐首亮相 景泰藍皇家藝術廟會大年初二火熱開啟
    一年一度的景泰藍皇家藝術廟會將於大年初二(1月26日)在北京市琺瑯廠正式拉開帷幕。在本次廟會上,喜愛景泰藍,愛淘老北京傳統物件的市民不僅可以參觀和選購景泰藍、內畫鼻煙壺、核雕等北京非遺技藝和「特產」,還能現場體驗景泰藍製作工藝。
  • 超千件故宮文物 國慶「擺駕」太原博物館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李潔)臨近十一長假,故宮不斷放出彩蛋。國慶節期間,將有超過一千件故 宮院藏文物「擺駕」太原博物館,為那裡分觀眾奉上包括「清代萬壽盛典展」、「明代御窯瓷器展」等7項大覽。9月19日,「紫禁風華——2018太原·故宮文物展」推介會在故宮舉行。
  • 在長沙,就能親眼目睹故宮國寶!
    最終「故宮歷代景泰藍傳世六珍」以最高票數脫穎而出,成功C位出道!長沙人民有眼福了!深業·鷺棲府特邀館藏臻品來長,為大家敬獻一場穿越百年的東方文化盛宴,馬上就能親眼看故宮的文化瑰寶。景泰藍,被稱為「紫禁城皇家寶庫神秘的珍品」,數百年來一直被奉為「國之重器」,頻頻作為國禮亮相,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國家名片」。
  • 超140件藝術真跡亮相北京「鮑勃·迪倫藝術大展」
    受疫情影響,一再延期的「鮑勃·迪倫藝術大展」終於在7月25日於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展。鮑勃·迪倫的藝術作品和他的歌唱一樣,永不重複。作為一名畫家,鮑勃·迪倫創作了200餘件畫作,而這場展覽就囊括了他自1973年以來的6大不同藝術系列的創作,涵蓋了手稿、繪畫、雕塑等超過140件真跡。通過他的這些作品,展現出了一個更為「豐富」的鮑勃·迪倫。
  •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首次大規模換展 五大洲22國精品驚豔亮相
    東南網12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文/圖) 日前,在鼓浪嶼上「住」了三年的百餘件國寶順利回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庫房進行「修養」,同時,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也完成了開館以來的首次大規模換展,一批種類更豐富的文物在千呼萬喚中驚豔亮相。
  • 川博瓷器展為何會有故宮國寶?這事得從60多年前說起
    600歲的紫禁城,95周歲的故宮,收藏著180多萬件(套)文物。無論你是否是一位文博鐵粉,一生之中都至少去逛一次故宮博物院,看看世界最大宮殿建築群,以及層出不窮的藏品展覽。 有趣的是,四川的觀眾不用打飛的去故宮,在家門口就能看到來自故宮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