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決定了中國非營利組織的分布和增長

2021-01-14 澎湃新聞

非營利組織分布的密度主要受人口規模、老齡化率、外來人口比例、人均GDP、捐贈佔比、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影響。圖為2018年4月1日,江蘇省太倉市某小區舉行「千人公益徒步 關愛星星兒童」活動。 視覺中國 圖

過去二十年間,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迅猛,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一股重要組織力量。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6年底,中國總共有70.2萬個社會組織,比2015年增長6.0%。但是,各地的非營利組織數量和增長情況卻差異極大。一些地區的社會組織迅速增長,而另一些地區的社會組織則乏善可陳。為什麼非營利組織在各地的分布會如此不同?

非營利組織是社會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理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就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已有研究已較多涉及非營利組織的規模、範圍、地理分布、流行程度、地理密度和增長率等問題。但這些研究主要是跨國分析,或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進行的。相對來說,對中國非營利組織的地理分布卻研究甚少。已有對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研究,多數是對特定地區的非營利組織進行案例研究,或者對多個地區的比較分析,缺少基於大樣本的定量研究。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我們使用服務需求異質性、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本、政府支持三個理論視角,去解釋中國非營利組織的地理分布狀況。

一、非營利組織發展的影響因素

關於非營利組織(NPO)或非政府組織(NGO)的地理分布和增長,已有學者提出了許多理論,包括

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理論、供給側理論、信任理論、福利國家理論、相互依賴理論

等。

理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至關重要的是解釋國家(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關係既可以是對立性或替代性的,也可以是相互依賴或互補性的。政府失靈理論認為,在提供公共服務並滿足公民的差異化服務需求方面,非營利組織比政府更有優勢。政府適合「一刀切」地提供統一服務,這樣一來就無法滿足民眾各不相同的差異化需求。相對來說,非營利組織更擅長為民眾提供差別化和定製化的服務,並會在政府失靈的情況下湧現出來。因此,在政府缺位的情況下,非營利組織可以獲得更快的發展,以彌補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不足。

與之相反,相互依賴理論認為,政府和非營利組織是相互依賴的。二者可以建立夥伴關係或合作網絡,滿足公民的共同服務需求;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各有所長,也可以分別滿足民眾的不同需求。因此,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並非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實現雙贏。在政府表現較好的地區,非營利組織也可以得到蓬勃發展,而不會受到政府的抑制。

組織生態理論指出,同一個產業或區域的組織會與其同行相互競爭,以獲得稀缺的資源並佔據市場地位。就像自然生態條件下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一樣,在非營利組織密度較高的地區,由於同質化競爭的排斥效應,非營利組織的增長率會下降。

還有學者將上述理論加以綜合,並從非營利組織的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加以解釋。無論是因為政府失靈、市場失靈還是公民的服務需求是多元化的,來自社會的強大需求都是推動非營利組織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政府或市場無法滿足公民需求的地區,非營利組織將得到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非營利組織依賴政府補貼、捐贈、服務費等資源,因此來自供給側的資源供給也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中國的許多草根非營利組織而言,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資源對其生存與發展而言性命攸關。就此而言,在政府支持力度較大和捐贈基礎較好的地區,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更加健康。

總體來說,將供給和需求這兩個方面加以結合,就可以對非營利組織的增長進行更加系統的解釋。

二、如何解釋中國各地的非營利組織發展?

中國是典型的「強政府、弱社會」的國家,非營利組織發展同政府的管控關係密切。一方面,政府對社會組織嚴加管控以維護社會穩定。另一方面,政府吸納社會組織,將其作為公共服務提供的重要力量。

與此同時,中國是關係取向的社會,在正式制度缺失的情況下,非正式的人際關係往往在非營利組織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其他國家相比,儘管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有獨特之處,但也同樣可以從供需理論加以解釋,即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受到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的因素綜合作用

從服務需求的角度來說,民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量和多元化程度越高,非營利組織就越容易得到快速增長。在服務需求的多元化方面,特別是少數民族、老年人、外地移民等群體對非營利組織的需求相對較強。我們認為,一個地區的總人口、城鎮登記失業率、少數民族人口比例、老齡化人口比例、外來人口比例等因素,同非營利組織的密度和增長可能存在正相關關係。

從人力資源和社會捐贈的供給方面而言,當地能否提供足夠的志願者和捐贈資金,同非營利組織發展密切相關。我們認為,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GDP、社會捐贈總額佔GDP的比重、志願者登記人數佔總人口的比重等因素,可能同非營利組織發展正相關。

最後,從政府支持的角度來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佔預算總支出的比重同非營利組織發展正相關。相對來說,在行政級別越高的城市,非營利組織從政府獲得的支持力度就越大。政府支持也屬於供給方面的影響因素,我們將其單獨列出,以突出其對非營利組織的重要性。

三、對153個中國地級城市的定量分析

我們使用中國慈善聯合會2016年發布的第四屆(2014-2015年度)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報告披露的數據,研究非營利組織發展的影響因素。該報告向全國所有城市的民政部門發出數據統計和信息公開的申請,並對收到數據的城市進行評估和排名。該報告共計收到256個城市的數據,其中有153個地級城市,我們將其作為研究樣本。相對來說,樣本城市的總人口和外來人口更多,人均受教育年限也更長,經濟發展水平也更佳。

我們將各個城市的非營利組織數量除以總人口,來衡量非營利組織的密度。具體來說,非營利組織包括公募基金、非公募基金、民辦非企業單位、社區組織等。如圖1所示,各地的非營利組織密度差異較大,一些地區達到每萬人有15個以上的非營利組織,而許多地區則不足5個。除了非營利組織的密度,我們還利用非營利組織數量從2014年到2015年的變化情況來衡量非營利組織的增長。

圖1 中國大陸地區地級市非營利組織密度(單位:每萬人非營利組織數量)

數據分析表明,

非營利組織分布的密度主要受人口規模、老齡化率、外來人口比例、人均GDP、捐贈佔比、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影響

從服務需求角度來看,人口規模越大,非營利組織的密度越高。城鎮登記失業率和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同非營利組織密度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係,表明二者不是驅動非營利組織發展的主要因素。許多非營利組織都是為老年人和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援助的,所以二者的需求同非營利組織發展關係密切。

從供給角度而言,經濟狀況和社會捐贈是驅動非營利組織發展的關鍵因素,政府支持也發揮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我們沒有發現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志願者比例的顯著作用,說明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本並沒有明顯影響非營利組織發展。上述研究表明,服務需求、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源、政府支持同非營利組織的密度存在或強或弱的相關關係。

總體來說,服務需求方面的影響較弱,非營利組織分布的密度主要同各類有形資源的供給息息相關。這並不是說民眾的服務需求不重要,而可能同非營利組織的異地項目運營乃至遠程控制有關。比如,非營利組織的註冊地和運營地可能分離,非營利組織在資源富足的地區註冊以獲得稀缺資源,而在服務需求較強的地區運營項目。

對非營利組織增長的分析顯示,只有人口規模和政府支持同其存在明顯的相關關係,而其他因素則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我們還發現,非營利組織密度較高的地區,非營利組織的增長率較低,這符合組織生態理論的觀點。

四、進一步的討論

對中國153個地級市的研究表明,非營利組織的增長只同當地的人口規模和政府支持有關。這項研究揭示了非營利組織發展背後的邏輯,也為進一步推動非營利組織發展提供了經驗依據。

這項研究表明,非營利組織的分布密度和增長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相對來說,非營利組織的分布密度主要受到歷史和地理因素的影響,同當地的資源稟賦關係密切,而這在短期內很難改變。但是,非營利組織的增長則同政府支持有很大關聯,說明來自政府的支持可以為非營利組織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這意味著

加大政府投入和支持,提供更加寬鬆的環境,可以有力促進非營利組織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僅考慮了登記註冊的非營利組織,顯然有大量尚未登記註冊的非營利組織未納入分析,而這有待於未來加以完善。隨著非營利組織登記註冊制度的改善,這一問題將可以得到極大緩解。如前所述,非營利組織的註冊和運營可能分屬多地,因此有必要從其項目運營的角度進行更進一步研究。此外,未來可以開展長期追蹤研究,以克服橫截面數據的局限。

(本文原文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馬亮與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蕾合作撰寫,由馬亮改寫為中文。原始出版信息如下:Ma, L., & Liu, L. (2018). What Drives Nonprofit Prevalence and Growth in Local China: Is It Demand-Driven or Resource-Oriented?.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 forthcoming.)

相關焦點

  • 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解決非營利組織面臨的2大難題,進行更好管理
    這些使命沒有錯,但是對一個非營利組織來說,這樣的使命並沒有告訴你行動目標是什麼,該從哪裡著手去做。德魯克認為,對於非營利組織來說,好的使命,應該是既能夠超越現實,又能夠對當下的行動具有指導意義。比如,美國青少年組織「女童子軍」的使命是,「幫助少女成長為自豪、自信和自尊的年輕婦女」。
  • 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與審計
    2009年12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小天使基金」獲得了財政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5000萬元人民幣的支持,用於貧困家庭白血病患兒資助,這成為政府購買非營利組織服務的創新和嘗試。   (二) 事業單位改革為非營利組織發展提供新契機  事業單位通常被認為是一類頗具中國特色的社會組織,其改革所具有的強大推動力,將使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出現快速增長的拐點。
  • 非營利組織管理的四小碟之非營利組織服務的對象是人
    傳統上很多人認為辦理慈善事業、公益活動、社會福利機構、非營利組織只要「好心」和「有心」就可以。這是很不正確的看法,因為單純好心也可能做壞事;有心也要有力。非營利組織和企業同樣要有良好的管理。要把企業辦好,主要是要向股東交代和負責,基本是從企業的表現和利潤上表現出來。
  • 十種現代非營利組織籌款模式
    因為非營利組織領導者們更擅長於組織活動和項目,並不精於籌集資金,而慈善家們通常關注其捐獻的資金所造成的影響或者局限性。當非營利組織和資金來源不能進行很好的搭配時,資金很難流向能夠產生最大效益的地方。更多的情況下,這樣造成的後果是,一些很有前景的項目被削減、縮短或捨棄。當資金變得緊張時,最可能發生籌資爭奪的混亂。
  • 非營利組織能為首席信息官帶來什麼好處
    比如說,你想通過加入擁有22000名會員的美國公司董事協會(NACD,這是全美最大的董事教育和倡導協會)來了解更多與董事會有關的信息。你必須是董事會成員才能加入該協會。因此,你獲得加入該組織的資格(你猜對了)的最佳機會是你已經獲得了非營利組織的成員資格。 但是,你要先認清自己的使命,然後才謀求非營利性董事會的職位,這一點很重要。
  • 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的時機選擇
    為解決這一問題,2017年6月,西雅圖非營利性組織生物風險投資公司與非洲癌症研究與培訓組織合作,創建了AAI(非洲醫藥獲取倡議)。該倡議吸引了許多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來幫助非洲抗爭癌症,如輝瑞和武田製藥。在為當地癌症的治療提供支持的同時,還與許多組織建立起了聯繫。
  • 人大代表劉守民:建議立法規範非營利組織
    &nbsp&nbsp&nbsp&nbsp正義網:您剛剛也提到了,您提交的議案中包含制定非營利組織法的建議。非營利組織財產的管理和使用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對此您有什麼具體的建議嗎?
  • 非營利組織收入的免稅
    營利法人,比如公司;非營利法人,比如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特別法人,比如,機關、村委會等。與《民法典》規定不同的是,稅法將其徵稅對象分為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對不同的徵稅對象有不同的稅收政策。按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對非營利組織的收入是免徵企業所得稅的,但是要享受這一稅收優惠政策,還有很多條件性的要求。
  • 利用非營利組織「避稅」?是避稅還是偷稅?
    昨天,群裡有稅友提到個人將股權轉入基金會的問題,基金會也是非營利組織之一,所以,再討論一下非營利組織的避稅問題。引子1引子2某非營利組織(幼兒園)的管理者A,把非營利組織的管理權轉讓給了B,轉讓款 1000萬,A要交什麼稅?
  • 美研非營利組織管理專業簡介:未來社會組織形態與公共領域的主流!
    實際上非營利組織的運作與企業一樣是需要產生利益,但區別在於非營利組織是為組織倡導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而產生利益,這一點通常被視為這類組織的主要特性。非營利組織因此藉由公開籌款,或由公、私部門捐贈來獲得經費,而且大部分的非營利組織經常是不用繳交繳營業稅;而私人對非營利組織的捐款,有時還可以年度報稅時扣抵個人所得稅。
  • Canva中國啟動「公益會員」項目,助力非營利組織為社會改善積極努力
    一次善行、一位導師、一堂課、一句話、一本書都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如果您的組織屬於非營利組織,正在為社會改善而積極努力,歡迎申請加入Canva中國的「公益會員」項目。   日前,在線設計平臺Canva中國宣布:在兩周年之際,推出「公益會員」項目,為在華非營利組織提供免費商用版產品。
  • 河南29家非營利組織獲免稅資格,怎樣申請?
    申請免稅資格「不算難」在河南省財政廳、國家稅務總局河南省稅務局公布的《關於2019年度具有免稅資格非營利組織名單的公告》(以下簡稱《名單》)裡,河南省教育人才學會、省煤礦安全教育培訓協會、省和諧慈善基金會等29家2019年度具有免稅資格的非營利組織在列,2019年到2023年,這29家非營利組織當年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有關規定免稅條件的收入
  • 民間非營利組織接受捐贈如何核算
    日報訊 (記者李彤)疫情防控期間,民間非營利組織接受社會捐贈應如何做好會計核算?近日,市財政結合前期在市紅十字會、市慈善總會現場調研的情況,率先在全省出臺《關於做好民間非營利組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接受社會捐贈會計核算的通知》。記者昨天從市財政部門了解到,新政策從會計制度的適用、捐贈收入的確認、捐贈資產的計價、捐贈資產的核算、捐贈款物的管理和捐贈收入的納稅六個方面進行了明確規範。
  • 非營利組織就意味著一定免稅嗎?請關注三個誤區
    這裡有三個關注點需要把握:符合什麼條件可以申請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申請免稅資格後是不是就不用再繳企業所得稅了?免稅資格每年都需要申請嗎?第一、符合什麼條件可以申請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3號)第一條規定,依據本通知認定的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只有同時符合以下八個條件的非營利組織才可以申請免稅資格認定:(一)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設立或登記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宗教活動場所、宗教院校以及財政部、稅務總局認定的其他非營利組織;
  • 【稅務提醒】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開始啦!
    ,並向社會公告; (六)投入人對投入該組織的財產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財產權利,本款所稱投入人是指除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 (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開支控制在規定的比例內,不變相分配該組織的財產,其中:工作人員平均工資薪金水平不得超過稅務登記所在地的地市級(含地市級)以上地區的同行業同類組織平均工資水平的兩倍
  • 非營利組織免稅收入政策解讀上篇:資格認定
    同時,為了規範管理,非營利組織需要取得經財政和稅務部門聯合認定的免稅資格,方可在企業所得稅申報中享受符合條件的收入免稅。那麼非營利組織要如何辦理免稅資格認定呢?快來了解一下吧!需要注意的是:依照公司法和合夥企業法設立的企業不屬於非營利組織。
  • 中國非營利組織生存路徑探析
    作為社會第三部門(或第三域)重要組成成分的非營利組織,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其組織合法性問題也就更加複雜而重要。在當前中國,人們至少可以從法律合法性、社會合法性、行政合法性、政治合法性等角度對NPO的合法性加以認知和界定,並據此確定NPO的生存路徑。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中國的GDP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
  • 關於印發《<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的通知
    ,同時具備《民非制度》第二條第二款所列三項特徵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醫療機構等社會服務機構,境外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境內依法登記設立的代表機構應當按照《民非制度》進行會計核算。(二)民間非營利組織因對外投資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權的,應當按照《民非制度》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採用權益法進行核算,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投資淨損益和被投資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信息。
  • 符合這些條件的非營利組織可申請免稅啦!
    符合這些條件的非營利組織可申請免稅啦!免稅資格認定工作溫馨提示尊敬的納稅人: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3號)(以下簡稱《通知》)的有關規定,現將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申請相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申請時間:2021年1
  • 關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四)財產及其孳息不用於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五)按照登記核定或者章程規定,該組織註銷後的剩餘財產用於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記管理機關採取轉贈給與該組織性質、宗旨相同的組織等處置方式,並向社會公告;(六)投入人對投入該組織的財產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財產權利,本款所稱投入人是指除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