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被忽略的一代明君,歷史成就不輸其父

2020-12-18 呆萌小丁哥

朱棣,出生於應天(今南京),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稱為「永樂大帝」。 朱棣早年封燕王,後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他在位時,改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派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締造永樂盛世。1424年駕崩,廟號太宗(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後明世宗改上廟號為成祖(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歷史上對於明成祖朱棣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一位能幹的明君,因為他領先英國三百年之間設立內閣,同時創辦東廠,開創了中國特務政治的先河;也有的人說朱棣是個殘忍的暴君,他為了奪取皇位發動政變,害死無數無辜之人,就連他的侄子朱允炆也無法倖免於難。其實綜合來看,朱棣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歷史成就不輸其父。

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並於二十一歲就番北京,當時蒙元的勢力雖然已經被趕到了大草原上,但還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並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並不安寧,而朱棣在北京期間,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指導下,迅速成長為了一位合格的軍事指揮家,並在對元朝的作戰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在洪武末年已經成為北方最強的一鎮諸侯。

他每天認認真真訓練士卒,期待與殘元部隊一戰。機會在他成為燕王第十個年頭終於等來,他得知元將乃爾不花駐紮在迤都,朱棣迅速整兵,出徵漠北。行軍一半時突遇大雪,諸將都想要雪停後再前進,朱棣卻說:「天遇雪,彼不虞我至,易乘雪速進。雪停之時,明君早已將元軍大營圍住,最後竟不費一兵一卒使元軍全數投降。這一戰打出了朱棣的軍威,他的名聲也響徹了整個燕北大漠。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執柄天下三十一年的朱元璋駕崩在應天府。隨即,朱允炆在萬眾矚目下登基為帝,可這個皇位坐了不久,便被朱棣奪取。建文四年,朱棣佔領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在群臣的「勸說」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明朝的永樂盛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盛世時期,亦是被稱為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事實上,朱棣在治理國家上是一個頗有長遠眼光的帝王。他致力於開拓海外交流,派鄭和七次下西洋,以及派陳誠出使西域,擴大了明朝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並開創了萬國來朝的盛世局面。而在經濟上,他也十分重視發展農業,並興修水利、疏通大運河,還為百姓減輕稅負,讓明朝的經濟快速發展。文化上,為了對後世有更多影響,他命人編纂了《永樂大典》,字數多達3億7000萬,收錄8000多種書目,是為明朝對後世的一重大貢獻。

總的來說,明成祖是一個功大於過的君王,雖然他搶奪兄長的皇位被後世人所不齒。但俗話說得好,能者居之,如果我們作為當時的百姓,我們當然也希望統治自己的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而不是一個性格軟弱毫無作為的君王。

相關焦點

  • 明成祖朱棣,為何會喋血後宮?又為何會怒殺三千宮女?
    明成祖朱棣雖是通過靖難之役獲得皇位的,但在位期間也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明君,然而卻在永樂末年,發生了一場明朝時期最大的後宮慘案,有近三千位年輕美貌的宮女被屠殺,過程之殘酷簡直令人不寒而慄,在世人眼中算是明君的朱棣,為何會對這些婦人下這麼重的狠手。
  • 明成祖朱棣,為何被稱為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世界性大帝?
    燕王朱棣將自己的侄子趕下臺,自己謀反篡權得到了皇位,在古代禮法之下可謂是一個「亂臣賊子」,不過朱棣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功勳卓著,也是一代明君的楷模,為此也成為了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帝王之一。同時明成祖朱棣也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帝王之一,在民間也是家喻戶曉的一位皇帝。
  • 《大明風華》朱高熾顯窩囊,歷史上乃一代明君,自小聰慧箭法超群
    作為一部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骨的影視劇,自然贏得一大堆「歷史粉」的關注,評頭論足、「吹毛求疵」自是少不了。《大明風華》是一部影視劇,畢竟不是歷史,自然與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有出入也是難免的,比方說影視劇中由梁冠華先生所飾演的明仁宗、明朝第四代皇帝朱高熾被刻畫得似乎有些窩囊,在明成祖朱棣面前動不動嚇得跪地,流汗,甚至還主動向朱棣請辭辭去太子之位,讓賢於其二弟朱高煦等等,這讓一些歷史真愛粉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如此一代明君,歷史評價極高的帝王,豈能是這般樣子。
  • 《大明風華》朱高熾顯窩囊,歷史上乃一代明君,自小聰慧箭法超群...
    作為一部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骨的影視劇,自然贏得一大堆「歷史粉」的關注,評頭論足、「吹毛求疵」自是少不了。《大明風華》是一部影視劇,畢竟不是歷史,自然與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有出入也是難免的,比方說影視劇中由梁冠華先生所飾演的明仁宗、明朝第四代皇帝朱高熾被刻畫得似乎有些窩囊,在明成祖朱棣面前動不動嚇得跪地,流汗,甚至還主動向朱棣請辭辭去太子之位,讓賢於其二弟朱高煦等等,這讓一些歷史真愛粉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如此一代明君,歷史評價極高的帝王,豈能是這般樣子。
  • 朱棣為什麼被稱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的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
  • 一代明君朱棣,死後牌位差點被子孫扔出太廟!究竟是誰如此大膽?
    明成祖朱棣的排位之所以差點被扔出太廟,原因是明朝的後期出了一個兄終弟及的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嘉靖帝。這其中的緣由,就要從傳統的」天子七廟「以及嘉靖帝時代所發生的的」大禮議「事件來說起。比如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等,一般不會出現一個朝代兩個都是祖的廟號,但唯獨明朝,就出現了兩個廟號為祖的排位,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自不必細說,這是他應得的廟號。而明成祖朱棣,在明朝嘉靖之前,廟號為明太宗,與唐太宗李世民是一樣的性質,兩人均為開國皇帝的兒子。
  • 明成祖朱棣的一個決定兩次挽救大明王朝,不得不佩服他的高瞻遠矚
    雖然明成祖朱棣在歷史上的名聲沒有唐朝李世民那樣響亮。對比二人,其實都是「奪位」而來。但因為唐太宗有貞觀之治,結果淡化了他的奪位。
  • 明成祖朱棣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嗎?都有哪些成就呢?
    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兩人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他們都屬於拿到權利也盡了自己的義務,兩人都是優質皇帝,下面來說一下朱棣這一生的成就。1.開拓運河在朱棣統治時期,經濟迅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完成以前做不成的事情。於是朱棣動了去治理運河的心思。運河的開通,成功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百姓地裡的糧食澆水問題,也方便了許多。
  • 明成祖朱棣四個兒子,結局不同,誰死得最慘?
    靖難之役,朱棣成功攻進了南京,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自己即位為皇帝,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改年號永樂,也就是永樂皇帝,死後廟號為明成祖。朱棣的後宮妃嬪很多,除了皇后徐氏,即明朝開國名將徐達的長女,朱棣後宮還有至少二十幾位妃嬪,其中,還有朝鮮女人。
  • 《大明風華》一代帝王朱棣下線,淺談朱棣對明朝的貢獻
    隨著《大明風華》的熱播,朱棣徵戰返回途中於榆木川正式下線。王學圻飾演的朱棣,在觀眾心目中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朱棣在社交網站上也表現出,對「大明」的不舍,對「兒子」以及「太孫」的不舍。
  • 朱棣乃明朝最出色的天子,康熙乃清朝最優秀的皇帝,誰的成就更高
    在這一點上康熙可以說有著出色的成績,他對政務絲毫不敢懈怠,並加強了皇權,在康熙十六年時還為了方便選拔品學兼優的人才而設立了南書房,在親政以後也對吏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然而他晚年也是荒廢朝政,導致吏治腐敗,官員將國庫的錢都貪汙走了。而永樂皇帝的成就要更勝一籌,他修建了北京城並遷都北京,讓北京的政治地位得以穩固。
  • 明成祖朱棣的三個兒子,一母所生卻水火不容
    最近古裝歷史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劇中有梁冠華、俞灝明、欒元暉飾演的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完全就是大明朝的「德雲社」,給觀眾貢獻了不少的笑料,那麼歷史上這三兄弟真正的關係到底如何呢?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明成祖朱棣長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出生於鳳陽府,洪武二十八年被立為燕王世子,為人儒雅、仁愛,深得朱元璋的喜愛,但卻不為朱棣所喜,朱棣起兵靖難時,以朱高熾鎮守大本營北平府
  • 漢文帝對張釋之的寬容,成就了一代明君的氣魄
    漢代的皇帝大致有二十幾位,但能夠在歷史上留下響亮名號的卻是屈指可數,漢文帝正是其中一位。漢文帝以藩王出身繼承大統,本應該如漢哀帝、漢桓帝和明嘉靖帝那樣,為了收攏皇帝的權力將國家的興衰置之不理,整天不是想著平衡朝中局勢,就是過上驕奢淫逸的安樂生活。
  •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事實真是如此嗎?
    何謂明君?何謂暴君?勤政愛民,勵精圖治,選賢舉能廣開言路,是為明君;魚肉百姓,酷刑治國,輕信讒言任用小人,是為暴君。明成祖朱棣完全繼承了父親的殺伐果斷,尤其在登基之初,為剷除異己加強專治皇權,十分心狠手辣。在很多人看來,他就是一位殺人不眨眼的暴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從零開始的皇帝之路,成就朱棣千古明君的起點得從藩王做起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 而今天月半叔故事的主角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最特殊且在文治武功上,僅次於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明成祖朱棣。
  • 明成祖朱棣是武當山真武大帝下凡?
    為什麼明代,武當山能獨享皇家道場這一盛譽呢,有種說法是因為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曾多次顯靈幫助明成祖朱棣徵戰,所以朱棣繼位後感恩並推崇真武大帝,大力發展武當山道教和宮觀建設,並自稱真武大帝下凡,終於使武當山成為當時規模和道士人數最多的道教場所,影響直至今天!現在,道末帶各位小夥伴們看看真武大帝是如何顯靈幫助朱棣的!
  • 明成祖朱棣稱帝之後,是如何南徵北伐?最後病逝於徵戰途中的?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號「永樂」。朱棣不允許北方出現強大勢力,於永樂十二年(1414年)二月,再度出塞,親徵瓦剌。 六月,大破瓦剌首領馬哈木,向阿魯臺宣諭捷報。 這一仗,明軍以五十萬之眾對付約三萬人的瓦剌軍,卻打得異常艱苦,明軍雖勝,而雙方殺傷相當。第二年,瓦剌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謝罪,恢復了對明朝的朝貢關係。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營建北京宮殿。
  • 明成祖朱棣為何對特務紀綱先用後殺?
    明成祖朱棣在建文四年奪取皇位後,對公開與自己作對的建文舊臣進行了大肆的屠戮,像方孝孺這樣的大儒竟然被他誅滅了十族,可見下手之狠毒、屠戮之瘋狂。在大肆殺伐的同時,明成祖朱棣也鼓勵告密,這時,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紀綱通過自告奮勇的方式進入了朱棣的視野。
  • 好聖孫朱瞻基:一代明君英年早逝,死因成謎
    歷史上皇帝傳位是件大事,每一代皇帝對繼位人選都是千挑萬選,當然其中也不乏因為孫子太好而選擇繼位人的,比如雍正皇帝,民間傳說康熙皇帝十分喜歡弘曆,不惜帶到身邊親自調教,在這個好聖孫的助攻下,雍正最後順利得到了皇位。其實除了弘曆,歷史上還有一位好聖孫:朱瞻基。他是一代明君,明朝之光,他的仁宣之治,能比擬貞觀之治。只可惜只在位十年就英年早逝,而且死因至今是個謎團。
  • 朱棣:保住此人,可以讓大明朝續命三十年
    于謙一生錚錚鐵骨,兩袖清風,無論是明成祖或者是明宣宗,無一不對他讚嘆有加。明成祖朱棣更是放言道:保住一個于謙,可以讓我大明朝再續命三十年。流傳千古的《石灰吟》于謙是明朝永樂年間的進士,科舉放榜當天,他不僅喝得醉醺醺的,在殿試面聖的時候,明成祖朱棣想當場考一下他的才華,便讓他即興賦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