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大淡水湖是根據什麼排名的,為何沒有蓄水量第一的撫仙湖?
我國有十大淡水湖之說,比較常見的版本是洞庭湖、鄱陽湖、巢湖、洪澤湖、太湖、南四湖、呼倫湖、博斯騰湖、高郵湖、羊卓雍錯湖(排名不分先後),但沒有一個版本包含撫仙湖。
一、江西鄱陽湖
是世界上七個重要溼地之一和我國最大的吞吐性淡水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陽湖地處江西省的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裡,東西最寬處達74公裡,平均寬16.9公裡,湖岸線長1200公裡,湖體面積3283平方公裡(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
二、湖南洞庭湖
位於荊江南岸,湖南省的北部,界湘鄂兩省之間,面積遼闊,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洞庭湖原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現已退居第二。1825年時湖水面積約6,000平方公裡,1890年為5,400平方公裡,1932年為4,700平方公裡,1960年已減為3,141平方公裡。現在以湖面高程34.5公尺計,湖水面積為2820平方公裡。昔日號稱「八百裡洞庭」,今已分割為許多大小湖泊。
三、江蘇太湖
古稱震澤,又名五湖,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於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的南部, 面積2445平方公裡;全部水域在江蘇省境內,湖水南部與浙江省相連。是華東最大湖泊,也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國著名的環太湖風景名勝區。古代太湖有「一湖跨三州」之說,即東吳(蘇州)、中吳(常州)、西吳(湖州)這三個地方,事實上就是一個環太湖城市群。
四、內蒙古呼倫湖
呼倫湖方圓八百裡,碧波萬頃,象一顆晶瑩碩大的明珠,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呼倫湖也稱呼倫池、達賚湖,當湖面海拔在545.6米時,湖水面積為2339平方公裡,平均水深為5.7米,最大水深8米左右,蓄水量為138.5億立方米,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內蒙古第一大湖。
五、江蘇洪澤湖
美麗富饒的洪澤湖畔哺育著淮安的四區(清河、青浦、楚州、淮陰)四縣(漣水、洪澤、盱眙、金湖),宿遷的二區(宿城區、宿豫區)三縣(沭陽、泗陽、泗洪)。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發育在淮河中遊的衝積平原上,原是洩水不暢的窪地,後瀦水成許多小湖。
六、山東南四湖
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等四個相連湖的總稱,但由於微山湖面積比其它三湖較大,習慣上統稱微山湖,位於山東省南部微山縣,淮河流域綜合利用的第2大淡水湖。全湖面積1266平方公裡,最大深度 6.00米,平均深度1.5米,容積 63.7億立方立米。
七、新疆博斯騰湖
古稱「西海」,唐謂「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位於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中國第七大淡水湖。東西長55公裡,南北寬25公裡,面積1228平方公裡,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處17米。
八、江蘇高郵湖
又稱珠湖、璧瓦湖,位於高郵市邊境,是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也是全國第八大淡水湖。因水位高於運河而稱為懸湖,由若干小湖組成,其中較大的有珠湖、甓社湖、平阿湖等36湖泊,且湖湖貫通。南北長約42公裡,東西寬約25公裡,水域總面積為780平方公裡,水位5.55米時,水面積648平方公裡、葦灘和堤壩面積112.67平方公裡。
九、安徽巢湖
位於安徽省中部,地處長江與淮河兩大河流之間,屬長江下遊左岸水系,為我國第九大淡水湖。其基本形狀如鳥巢狀,故得名巢湖。其東西長54.5公裡,南北寬21公裡,水域面積約769.5平方公裡,為安徽境內最大的湖泊,沿岸為合肥市、巢湖市、廬江縣所包圍。
十、西藏羊卓雍錯湖
簡稱羊湖,與納木錯、瑪旁雍錯並稱西藏三大聖湖,為中國第十大淡水湖。位於雅魯藏布江南岸、山南浪卡子縣境內,拉薩市西南70多公裡。湖面海拔4441米,東西長130公裡,南北寬70公裡,湖岸線總長250公裡,總面積638平方公裡,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處有60米,是喜瑪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
通常我們比較湖泊大小、河流大小時,是以面積、長度為基準,而十大淡水湖比較的正是面積。我國的湖泊有一個明顯特點,面積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且水量在不同季節差異也很大,因為這些湖泊大多數是流域性湖泊,流域降水少知識,蓄水量就急劇下降,換句話講就是湖泊淺存不住水。
如果八大淡水湖泊是以蓄水量排行榜,那麼撫仙湖絕對排名第一,撫仙湖位於雲南,水域面積是220平方公裡,在雲南省內面積不及滇池和洱海,知名度也沒有這兩個高,但撫仙湖的水量卻比滇池和洱海加起來還要多的多,常年蓄水量超過200億立方米,這比洞庭湖、鄱陽湖動輒低於10億立方米要保險的多。
撫仙湖的形成區別於我國大多數淡水湖,是雲貴高原在抬升過程中的斷陷裂谷,所以撫仙湖比較深,平均深度在95米左右,最大深度是158.9米,很少會隨著季節斷流而發生大面積蓄水變化,且撫仙湖的入湖河流泥沙含量極低,保障了撫仙湖的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