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bigfun畢方@bigfun社區
陰森的骷髏旗,全程跑調的船歌,直衝腦門的烈性酒,帶些小浪漫的傳奇故事,種種元素交織在一起,最終構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海盜形象。這群馳騁波濤,無法無天的海上強盜,自人類離開陸地走向大海之日起,便不斷給路過的船隻帶來極大威脅——哪怕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一些海盜依然活躍在部分地區。
而最具知名度的莫過於黑鬍子、安妮·鮑利、德雷克這些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海盜頭子,他們基本是在16-18世紀加勒比海域的代表性人物。也正因為如此,在《刺客信條3》海戰系統試水成功後,育碧決心將續作的舞臺放到18世紀初期的加勒比海,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幾乎是歷代口碑當中最好的一作。
不久前,育碧官方商城再度上架《刺客信條4:黑旗》黑箱版愛德華造型手辦,作為個人心目中最具收藏價值的官方手辦之一,今天就由我帶領各位,一同回顧300多年前的加勒比傳奇。
-Ⅰ-
得益於多國軍艦的長期巡航,今天的加勒比海地區,其實已經很少見到海盜的蹤跡。在碧海藍天中享受赤道地區陽光的遊客們,或許很少會想到:眼前的美景和安寧,在數百年前還是當地人不敢奢求的。
海盜的歷史非常久遠,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人類造出第一艘船開始算起。在具備水上航行能力之後,便立刻有不少心懷不軌之人,開始研究如何能將這種新發明運用到燒殺搶掠上。這就導致縱觀全球各大文明文獻記載,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再到古代中國,關於海盜的記載永遠不會缺席。
歷史上的海盜們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小團隊作案,他們流竄於海域之中,專門打劫那些看著脆弱的小型商船,基本上翻不起什麼大風大浪;而另一種則是組織形式,海盜會制定自己的規則(雖然很多並沒有什麼用),有時甚至可以和正規海軍相抗衡,除外古羅馬三巨頭之一的龐培曾被海盜俘虜,更有傳說「特洛伊木馬」實際是海盜的手筆。
到了中世紀前後,由於受小冰河期的影響,本就是苦寒之地的北歐地區,生存條件愈發惡劣。於是乎,善於航海的當地人開始大規模南逃,他們精通戰鬥沿路燒殺搶掠。這個民族自稱為「víkingar,即英語中的「Viking」,也就是我們所今天熟知的「維京人」。
之所以提到維京人,不止是因為《刺客信條》即將發售新作的舞臺在那裡,更是因為這群北歐海盜將會在數百年後對整個世界產生影響。
1588年,為反擊入侵尼德蘭一帶的英國軍隊,當時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組建了大約130艘艦船組成的「無敵艦隊」。但正如今天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由於暴雨天氣、語言不通,外加敗血症導致的非戰鬥減員,當然還有英國人從海盜那裡學來的戰術,「無敵艦隊」在格拉沃利訥海戰後從此一蹶不振,世界霸主的接力棒也因此交到了英國人手中。
實際上,為了儘可能削弱勢頭正盛的西班牙,當時還較為弱小的英格蘭人受維京人啟發,竟然想出了一個損招:發放私掠許可證。換句話說,就是由英國皇室授權給海盜,讓他們奉旨打劫,想當於多出一支不用花軍費,還能給國家賺錢的海上軍事力量。
當時,歐洲各國用本土的貨物去非洲換來黑奴,然後將後者販賣到美洲大陸,最後再帶著糖和菸草等較為之前的貨物賺得盆滿缽滿,這就是臭名昭著的三角貿易,而地處這一貿易模式中心地區就是加勒比海,也就是《刺客信條4:黑旗》的故事舞臺。
-Ⅱ-
可沒過多久,英國人便因此自食苦果。起初,私掠船是隸屬於皇家名下,屬於英國人掌控的民間軍事力量。很快,一些懷有野心的海盜開始嘗試自立,歐洲各國也同時效仿英國人的無恥行徑開始培養自己的海盜,導致加勒比海很快淪為犯罪天堂。
而《刺客信條4:黑旗》的主人公英國青年愛德華·詹姆斯·肯維,並是在這一時代末期登上的歷史舞臺,開始了自己的海盜傳奇。
與講究船堅炮利的海軍不同,以掠奪為主要戰術的海盜們,很少會選擇那些笨重的主力艦。愛德華所使用的那艘私掠船,就是這尊手辦下方的船頭,便是大名鼎鼎的雙桅橫帆船「寒鴉號」,這種船隻因其航速快、機動性強的特點,而在當時被廣泛用作戰船和商船,自然也受到海盜們的青睞。
由於手辦僅有船頭,我們可能很難對「寒鴉號」的火力和防護能力,有一個直觀的理解。在遊戲中將戰艦升至頂級後,「寒鴉號」可以達到驚人的46門火炮,這在當時的眾多海盜中屬於當之無愧的佼佼者。縱觀同時期,即便是「黑鬍子」愛德華·蒂奇的「安妮女王復仇號」,也不過38門加農炮和2門希臘火而已。
相信很多讀者都有過這樣的想法,當時以木頭為主材料的風帆戰艦,如何能抵擋海水腐蝕和火炮轟擊呢?事實上,軍艦裝甲大多採用柚木或者橡木這種高密度的硬質木材,這在當時屬於各國的戰略資源。例如英國在控制北美殖民地後,立即大量種植並囤積橡木,這為日後的霸權爭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了原材料之外,裝甲的處理工藝也是一門技術活。待木材自然陰乾後,還要經過泡桐油、刷瀝青等多道流程。其強度之高,導致在開花彈(高爆彈)登上歷史舞臺之前,廣泛使用的實心炮彈很難直接擊穿艦體的木質裝甲!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拿破崙第一次看到包裹著鐵皮的蒸汽戰艦時,會對這種跨時代武器不屑一顧。
所以在愛德華·肯維的那個時代,相比對火炮直接對轟,跳幫和撞擊可能是更加效率的海戰手段。為了達成這一戰術目的,海盜艦長們會充分利用風向和速度,儘可能快的靠近受害者的船隻——
然後就會像手辦所展示的場景那樣,利用繩索或直梯抵達對面,和船員展開殊死肉搏直到一方舉手投降為止。
-Ⅲ-
由於跳幫戰術被廣泛應用於海戰,易於保養的軍官佩劍,和便於攜帶且適合近距離作戰的燧發手槍,就成為當時海盜們的首選武器。
從愛德華·肯維手辦的這柄佩劍來看,應當是遊戲開場後不久,從島上那位叛變刺客手裡繳獲的。這種帶有錫蘭風格的制式武器,一度被廣泛應用於英國海軍當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在佩劍的劍柄處,有幫助持劍者格擋對手攻擊的劍格——
事實上,在大多數實戰當中,劍格往往起不到太大作用,經驗豐富的對手反而會利用劍格發起致命攻擊。所以,劍士們常常會冒著損壞刃口的風險,儘可能使用劍身來抵擋攻擊。畢竟,武器損壞了還可以修理更換,命沒了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考慮到這一點,跳幫戰鬥的參與者們會攜帶一些火器,在對手猝不及防的時候突然開火。此外,由於當時的燧發槍裝填步驟繁複,船員們會在儘可能多的佩戴火槍,就比如在這尊手辦中,愛德華·肯維就帶了2把手槍已被不時之需。
而在手辦艦艏處,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尊女神雕像,這就是被後世戲稱為「比一艘戰艦還要貴重的船首裝飾雕像」。雖然有些誇張,但為了討一個好彩頭或是祈求神佑,船長確實會不惜成本斥重金打造艦艏像。在當時水手們心中,艦艏像神聖而不可侵犯,會給他們帶來勝利與風平浪靜。
歷史上,把艦艏像文化發揮到極致的法國人,甚至一度因為艦艏像太大太重而嚴重影響船隻性能……直到拿破崙戰爭前後,逐漸歸於理性人們越發理解到科學的意義,所以一些新船基本不會考慮安裝艦艏像。
當然了,艦艏像這東西,除了觀賞價值外毫無用處,並不具備很多人想像中的撞擊作用。事實上,這種工藝品基本上不堪一擊,所以風帆戰艦才會在額外加裝撞角。
綜上所述,作為系列口碑最好的《刺客信條4:黑旗》,這尊黑箱版愛德華造型手辦雖然售價高達1000元以上,但其做工和分量屬實對得起這個價格——所以,如果屏幕前的你經濟條件允許,建議可以考慮入手一件擺在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