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的《我是歌手》第一季到2020年的《歌手·當打之年》,這檔國內頗具影響力的音樂競演類節目已經走過了八季。從《我是歌手》第二季將復活賽改為突圍賽開始,每季的突圍賽就成為當季參與競演人數最多、競爭最激烈的一場比賽。
將復活賽改為突圍賽,是為了更加公平。因為像第一季的彭佳慧,作為最後一位補位歌手出場,只需一輪(2場)沒被淘汰就直接進了總決賽,這對經過數輪徵戰才進決賽的首發歌手以及比了多輪後不幸被淘汰無緣決賽的歌手有些不公平。所以後來的突圍賽除了前期被淘汰的歌手以外,未被淘汰的補位、踢館歌手也要參加。
相對於往季,2020年的《歌手·當打之年》突圍賽競爭異常激烈。由於首發歌手中有華晨宇、米西亞、蕭敬騰、徐佳瑩、周深共5位直接進入了總決賽,突圍賽出現了8進2的局面,晉級機率只有25%。而以往的突圍賽中,《我是歌手》第二季為7進3,第三季為9進4,第四季為10進3,《歌手》2017為10進7,,2018為10進4,2019則為10進3,晉級機率均大於本屆。所以本次突圍賽是近7年以來最殘酷的「大逃殺」。
相對於往季,《歌手·當打之年》從一開始就更加強調對抗性,奇襲歌手的賽制就點燃了1對1的戰火。而這一季也成為了歷年節目中單季參賽歌手最多的一季,共有21組歌手參與了比賽,而其中有8位歌手在節目中只有機會唱1首歌,而以往的比賽中踢館歌手即便踢館失敗一輪遊,也至少還有返場表演和參與突圍賽的機會。
到了突圍賽,8組歌手更是開啟了兩兩對戰的比賽,比賽沿用了奇襲賽制中的「突然死亡法」,即每一組落敗者立刻被淘汰。隨之而來的就是,雖然按照在線期數等因素制定了出場順序,但奇襲挑戰一旦發生,出場順序還是會被打亂。比如如果胡夏不選毛不易,毛不易最早也得第四個才會出場,但胡夏選了他,他變成了第二個出場。
雖然賽制進行了變化,好在突圍賽最終的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此前在第八唱抱憾出局的袁婭維,以及第九期明明「阿傑魯」《不要怕》放大招卻意外墊底出局的吉克雋逸最終成功突圍。雖說突圍結果可能有些意料之中缺乏意外之喜,但也總算是眾望所歸彌補了遺憾。她們能否在決賽現場反超蕭敬騰更進一步呢?值得期待。
其實作為不斷有歌手淘汰和輪換的比賽,《歌手》的賽制永遠不可能絕對公平。比如每季較早加入的補位歌手,即便每一場都唱第一,但突圍賽只要唱到了中遊名次就還是會被淘汰,而首發歌手即便每一場都在下遊,只要保證不是最後一名就可以唱進決賽。當然,比賽本身只是形式,能被人看到、聽到才是歌手們參加節目最大的獲益,多年後每一場甚至每一季的具體排名大多會被淡忘(除非是得了歌王),但精彩的表演曲目卻仍有可能被重溫。期待本季的最終決賽各位歌手能夠有精彩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