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21年1月8日消息 在智慧型手機領域,蘋果iPhone手機是出了名的暴利,多年來一直穩居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利潤佔比排行榜榜首。之所以是這樣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市因為蘋果能夠將低成本賣出「天價」。
Counterpoint 分析指出,蘋果 iPhone 12 的製造成本比同等的 iPhone 11 高出五分之一左右。根據 Counterpoint 的組件研究實踐的最新物料清單(BoM)分析,生產一款 128GB iPhone 12 mmWave(毫米波)智慧型手機,成本將高達 431 美元,比 iPhone 11 高出 26%。儘管由於簡化了射頻設計而節省了超過 27 美元的成本,但僅支持 6GHz 以下型號的 BoM 成本仍然增加了 18%。
假設兩款機型的混合比例為 38%,採用 128GB NAND 快閃記憶體的 iPhone 12 的混合材料成本接近 415 美元(約2683元),比上一代增加了 21%。應用處理器、5G 基帶、顯示屏和 5G 射頻組件是成本增加的主要領域。
報告還指出,蘋果自主設計的元器件包括 A14 Bionic 晶片和超寬帶 (UWB)晶片佔整體物料清單成本的 16.7% 以上,而iPhone 12從LCD轉向OLED導致成本增加23美元以上。
根據蘋果官方公布的銷售價格,iPhone 12 Pro和 iPhone 12 Pro Max的起售價分別為 999 美元和 1099 美元,與上一代的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基本保持在同一水準。
然而,為了不提升銷售價格同時又能夠保證足夠的利潤空間,蘋果在背後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對零部件供應商進行了價格壓制,以此來抵消新的 5G 技術帶來的成本增加,並儘量減少漲價的需要。據說,iPhone 12 Pro 兩款機型的 256GB 和 512GB 存儲版本比上代相應版本機型便宜了 50 美元。另外蘋果還在 iPhone 12 中採用了軟硬混合的電池板,以此保證其比iPhone 11系列的同等部件便宜 40-50%。
在手機行業,蘋果手機向來以暴利而出名。反觀國產手機,只有銷量足夠多,才能夠拿到更多的利潤。究其根本,一方面是因為國產手機品牌多採用機海戰術,平均利潤率偏低;另一方面,國產品牌在全球市場中的品牌價值不足以支撐高定價,這進一步限制了國產品牌提升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