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州市檢察院近日下發《關於未成年人紋身問題的建議》,推動當地10多個部門對紋身行業實施規範化管理,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期,醫院開展了幫扶教育。在參與犯罪的39名青少年中,有28人有紋身。第一次紋身的平均年齡為16歲,13歲開始紋身的有3人,可見未成年人的紋身問題不容忽視。(檢察日報10月15日)
一些青少年在不良社會習俗的影響下選擇紋身。然而,紋身會在人身上留下難以去除的"烙印"。這樣的"品牌"甚至會持續一生。要去除紋身,治療過程並不容易。目前,雷射治療是去除紋身的主要方法,成本高,清洗效果無法保證。此外,紋身也會影響未成年人的未來發展,尤其會限制他們的上學、就業和參軍。不僅如此,如果紋身操作不規範,還可能帶來皮膚病或傳染病。
紋身雖有種種弊端,但仍有一些未成年人容易被他人蠱惑,對紋身有衝動。特別是一些涉黑涉惡犯罪團夥甚至將紋身作為招募未成年人的必要條件,使紋身成為一些未成年人"混血社會"的"鑄名"。這使得紋身不僅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個人發展,而且由於社會上邪惡勢力的參與,使得紋身問題更加複雜。對於未成年人紋身的問題,我們需要正視。
與成年人不同的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還不成熟,一時衝動可能會做出不合理的行為,更何況紋身會對身體造成直接傷害。這也是為什麼中小學一再要求學生嚴格遵守校紀,不紋身的原因。從法律上講,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有必要限制其紋身自由。這次,嵊州市檢察院就未成年人紋身問題向嵊州市政府辦公廳發出檢察建議:紋身時,必須核對身份,確定年齡;監護人必須在場,並取得書面同意;應當建立紋身法律風險警示制度《建議》明確了紋身時身份核實和披露的義務,具有針對性,值得肯定。
為解決未成年人紋身問題,除核實當事人身份信息、履行告知義務外,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對紋身行業的監管。有專家表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紋身、去紋身項目屬於美容美髮和醫療美容行業,由商務部門和衛生部門負責管理。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相關規定不一致、執法權限不清、責任認知偏差等問題。因此,有必要規範紋身行業,明確監管部門,堵塞監管漏洞,引導紋身行業步入正軌,這也是解決未成年人紋身問題的關鍵所在。
限制未成年人的"紋身自由"很有必要,這也是對整個紋身行業進行規範整頓的契機。此外,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要實行全方位保護,不能留下任何"死角"。考慮到紋身會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會使他們誤入歧途,因此限制未成年人的紋身自由應該是早晚的事。
嵊州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姜青介紹,在該院辦理的3件35人未成年人涉黑惡案件中,12名涉罪未成年人有文身。一些涉黑涉惡犯罪集團甚至以文身為必備條件招攬未成年人,利用顯露文身作為實施滋擾、恐嚇的"軟暴力"手段。
"當前,未成年人本身仍處於'三不管'地帶。"姜青表示,根據相關法規,文身和去文身分屬美容美髮、醫療美容項目,管理部門不同。美容美髮行業由商務部門、衛生部門多頭管理,且相關規定有出入,執法權限不明晰、職責認知有偏差。此外,該院走訪了多家文身店,發現營業執照經營範圍無一家顯示含有"文身"項目,文身多掛靠在美容、美發、紋繡等其他行業裡,相關從業人員的資質審查等存在不明晰的問題。對此,嵊州市檢察院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從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和貫徹落實最高檢"一號檢察建議"精神的要求出發,向嵊州市政府辦公室制發了關於未成年人文身問題的檢察建議,建議明確身份審核及告知義務,在文身時必須審核身份、查明年齡,未成年人文身必須有監護人在場並徵得書面同意;建立文身法律風險提示制度;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明確主管部門、加強監管。檢察建議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回應。僅僅半個月,當地公安局、教體局法治宣傳覆蓋學校58所2.45萬人;衛健局、市場監管局聯合執法大隊共出動執法150人次,對美容、理髮、美甲等247家經營場所開展摸底排查,核實專業文身店5家、美容兼文身店11家,文身從業人員30人,勸停2家專業文身店、責令停業1家無證文身店。在執法過程中,要求文身店建立臺帳制度、承擔風險告知責任等,大大推動了嵊州市未成年人文身監管走向規範。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