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霞
就在今年的雙11快遞大戰即將收尾之際,中國快遞年業務量創下了新記錄。
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700億件。
近三個月以來,快遞業務量實現從500億件到600億件再到700億件的「三連跳」,今年前10個月的業務量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635.2億件),預計2020年全年快遞業務量有望超過800億件。
各大電商平臺的「雙11「促銷活動帶動了快遞業務量的顯著增長。據國家郵政局統計,11月1日-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再創歷史新高。
根據預測,11月11日至16日業務量將達29.7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28%左右,日均快遞業務量達4.9億件,約是日常業務量的2倍。
每年的雙11,都是快遞物流行業的一次大考。
有快遞公司內部員工告訴記者,「快遞企業基本都會用一整年的時間來規劃和準備下半年的雙11,提前做好產能、運力、信息化處理能力的升級,保證旺季服務網絡順暢。」
不過,界面新聞記者從電商快遞公司總部、網點等了解到,相較於往年,不少快遞從業者感覺今年的雙11更為從容、輕鬆。
「今年怕不是過了一個假的雙11,」有韻達快遞加盟商感慨稱,以往每年雙11的快遞量猶如洪水,經過一段蓄水期,在11月11日後的幾天內爆發,一線從業者們為了「洩洪」,要從清早忙到半夜。
但今年,他所在網點的派件員、分揀員晚上8點前就下班了。
和往年相比,今年雙11有幾個顯著的變化。首先是阿里淘系電商改變了玩法:在10月21日至11月1日之間啟動雙11第一輪預售,消費者先支付定金,11月1日-3日支付完尾款後收貨;11月11日後開啟第二波預售,同樣採取先付定金再付尾款的模式。
此外,京東等電商平臺也將大促周期提前到11月1日。
因此,今年雙11期間,快遞行業的業務高峰分成了前後兩波,原本集中在11.11日這一天的貨量峰值被削弱,快遞公司應對起來更加從容。
「我可以明確告訴你,今年這種做法對我們快遞公司來說是有利的,希望他們以後都這樣做才好。」韻達快遞副總裁周柏根在採訪中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在周柏根看來,國內快遞行業的智能及信息化水平已得到大幅提升,韻達快遞全網可以在一天內輕鬆完成上億件包裹的攬收,但雙11期間運輸和派送的壓力仍然很大。
首先,末端網點的派送壓力過大,快遞員有可能送不過來;第二,幹線運輸成本上,需要臨時新增調車,用車成本是平時的兩倍以上,不划算;第三,人力成本方面,在分撥中心的裝卸、分揀要找臨時工,用工價格上漲,而且5-6個臨時工的效率才抵得上一個正式工。
中通快遞集團總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年我們的派件壓力小了很多。」他認為,一方面是因為今年的電商促銷分兩撥,將快遞的派送周期拉長,能讓企業有中間緩衝的時間。另一方面,中通快遞今年在大規模的上線智能化自動化轉運設備,通過在大的轉運中心前置分撥的方式,降低了末端網點二次分揀的壓力,派送的效率更高了。
百世快遞總部則表示,分為兩波的」雙11」活動減少了後端壓力,原本蓄力於當天的包裹量分散到半個月內,給予物流服務一定緩和時間,讓今年的旺季更輕鬆一些。
針對兩波」雙11」,百世快遞從9月開始逐步完成備戰工作:增人、加車、擴場地;收轉運派各環節投入科技設備、提升自動化、實現降本增效,並有針對性、分批次的進行末端網點排查、扶持工作,做好旺季的長期物流保障。
申通快遞副總裁秦磊也肯定了分段促銷的模式:「快遞業務總量還是處在旺季,但不再集中在一天了,這有利於物流資源的匹配。對快遞公司而言,網絡的穩定性、運營效率、性價比整體會要好很多,所以我覺得這樣的變化是很好的。」
不過,由於今年是首次嘗試錯峰,對快遞公司來說未免增加了一些不確定性。
一位湖南長沙圓通快遞加盟商表示,過去十年已經習慣了雙11的打法,今年面對兩波業務高峰有些措手不及,11月2日-5日期間不得不緊急增加了一批臨時工,11月12日-18日又增加了一批,給人力成本調度造成了一些麻煩。
韻達快遞副總裁周柏根表示,由於今年雙11採取了新模式,無法按照以前的數據做預測,快遞公司對首波業務量可能預估不足。
但他同時強調:「改變總要發生,如果我們永遠不去嘗試改變,遇到往年那樣的單日『極限挑戰』,可能壓力會更大。「他相信,韻達有了今年的數據積累,明年會應對的更好。
秦磊則認為,前後臺之間的銜接很重要。阿里在雙11前為快遞公司提供了一些數據預測,有助於快遞公司提前儲備資源。
在他看來,未來快遞物流行業必定會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包括跟電商融合、跟現代農業融合、跟製造業融合等。
今年雙11也對快遞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天貓雙11菜鳥總指揮孫建表示:「今年分兩段後,快遞行業會更加輕鬆,但是我們會在物流體驗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可以把包裹更快、更準地送到消費者手裡。」
申通快遞總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年雙11戰線拉長,對整個網絡運營有一個相對平穩的緩衝,但對全鏈路時效、信息化水平、服務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如何讓消費者切身感知到旺季服務快遞的時效更快了、服務更好了,這是快遞從業者當前面臨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