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0年新版5元紙幣刷屏了。去年新版紙幣發行曾經大火,其中唯獨缺少5元和100元兩個面值。2015版100元才發行不久,2019版沒有也在情理之中,但5元為何也沒發行呢?
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幣5元紙幣圖案
(正面圖案)
央行解釋:「為提高人民幣防偽能力和流通壽命,目前選擇面額較低、流通量較小的5元紙幣進行相關新技術的應用研究」。這點和以前就呼之欲出的塑料鈔不謀而合,所以大眾普遍認為5元將是我國第一張流通塑料鈔。
可惜,2020年新版5元還是紙幣,並非期待中的塑料鈔。
昨天央行在發布公告後,也詳細解釋了這張新版5元和以往的不同之處:
看起來新版5元並不能明顯的增加流通壽命,和去年的解釋有所不同。為何不發行塑料鈔,而重新發行紙幣了呢?結合各種環境,小編認為有這麼幾點原因:
一,塑料鈔的國內認受度太低。中國人雖然對新潮的東西接受了傳播的速度很快,但涉及到金錢的東西反而接受能力很差。紀念幣就是一個例子,這麼多年過去了,人們還是無法接受普通紀念幣和普通貨幣一樣正常流通,連央行都知道這點,索性發行了泰山紀念幣這樣的異形普通紀念幣出來,反正你也不會花。
而在一些偏遠山區,5元面額對於這些地方來說,可能內心價值和50元一樣重,對於塑料鈔這樣的新奇事物接受能力更差,更不要說會被某些不法分子藉機行騙,所以在時機上,可能還是稍差一些。
二,塑料鈔生產成本高,成品率低。據悉塑料鈔的成本是紙鈔的兩倍,而且成品率比較差,之前臺灣發行新臺幣50周年紀念塑料鈔時就有人通過冠字號推測出新臺幣塑料鈔廢品率高達25%。雖說成本這些都不是事兒,但某種程度上這會加重生產負擔,同時也浪費材料。
三,中國暫時還無法掌握塑料鈔的核心技術。很多人應該知道,現在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塑料鈔採用的是澳大利亞的Guardian塑料基片,澳洲為此研發20年,偽造成本相當高昂,且澳洲的塑料基片一向是核心技術,所有印鈔廠要印製本國貨幣,都得向澳洲購買基片。也就是說,在技術原材料上,這完全被外國壟斷,在當前的社會國際形勢和環境下,很容易導致人民幣供應出現問題,因而在中國還沒有掌握自主的基片技術下,風險太大。
四,由於手機與網際網路金融的高速普及,現在小到乞丐討錢、地攤擺賣,大到商超、商鋪消費買賣,基本上人們出行都是帶著手機,人人都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我相信看著本文的各位基本上出門都是不帶錢包的吧?甚至很多以前還支持現金的自助售貨機,現在清一色都只支持掃碼支付。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19年版的人民幣都發行了快一年了,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2019年版人民幣的樣子。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發行成本更高的塑料鈔反而沒有多大意義,電子貨幣已經培養了中國人不帶現金的消費習慣,加之未來可能推出的數字貨幣,讓現金存在的意義僅僅只是保留了一種最原始的基礎貨幣來使用而已。
所以,從現在的消費習慣來看,其實發行新版人民幣的意義更多在於更新防偽技術,讓人民幣在國際上不至於落伍,即使今年不發行新版人民幣,也不影響大家的消費的。
溫馨提示:內容來源錢郵紀念幣真藏,旨在分享集藏知識,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