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醫療隊抵達義大利,貧窮小國,醫療何以媲美發達國家

2020-12-16 裴觀世界

義大利疫情告急,古巴醫生來提供援助了!52名古巴醫生舉著義大利和古巴國旗來到義大利,義大利居民紛紛拍手歡迎,一些人激動地流下了淚水……

對古巴你的印象是什麼呢?是不是貧窮落後?1961年起,美國和古巴斷交,然後開始了長年累月的經濟、貿易封鎖。長期的經濟封鎖,古巴國民經濟發展極其緩慢,一窮二白,很多生活物資還要依賴進口。但是,古巴醫療水平跟他的經濟水平很不相稱:

瞠目結舌的醫療成就

古巴平均壽命達到了80歲,是世界上最高壽的國家之一。新生兒死亡率5‰,嬰兒死亡率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7‰,這些指標都已經達到了全世界最發達國家的水平。美國的人均壽命77.99歲,美國的新生兒死亡率是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是7.6‰,這些數據對比都不如古巴。古巴在眼科矯形術方面,專業技術水平,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在生物技術領域,古巴已經有500多項具有智慧財產權的海外專利。古巴還向美國轉讓生物技術,由於常年沒有經濟往來,2006年7月,美國特批從古巴引進新型抗體藥物尼妥珠單抗(Nimotuzumab)進行抗腦神經膠質瘤的臨床研究。古巴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免費醫療」。更不可思議的是:古巴的人均醫療支出成本,還不到美國的1/20。

看病真的不花錢

《人民日報》曾經在全世界調查了70多個國家,調查各個國家的免費醫療制度。他們又發現,其實全世界只有古巴這個國家,實施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免費醫療"

全世界只有古巴真正實現了老百姓看病時,完全不花錢:不需要繳納任何掛號費、醫藥費、手術費。對古巴人而言,只要有病,需要治療需要住院,上醫院就可以,全部的醫療費用都由政府買單。如果需要住院治療,不但治療費全免,還管飯!

醫院裡沒有像中國醫院裡面常見的劃價和收費處。小到檢查視力,大大磁共振,超聲波,全部都是免費的。

連歐美發達國家都不能實現的全民免費醫療,為什麼能夠在古巴這個發展中國家奇蹟般的實現呢?

秘方一:初級診療制度

古巴採用三級醫療體制,「階梯式」的醫療體系,不僅完善,而且有效。每一個鄉村或者社區裡面都有社區醫生。

每個社區醫生負責照料120個家庭,社區醫生定期到居民家做家訪,了解每一個家庭的健康情況。每個人得過什麼病,對什麼藥物過敏,全部的治療信息,都被保存了下來。社區醫生「片區責任制」,幾乎解決了所以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

古巴有14,708家社區醫療站和498家綜合門診部,構成它的初級醫療體系。古巴的社區診所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病人步行幾分鐘就能看到醫生。

前兩級醫療機構出色地解決了分級診療和看病難的問題。所以古巴幾乎看不到大醫院人滿為患,人頭攢動的景象。古巴也沒有什麼醫療糾紛,醫患關係非常好。古巴人沒有給醫生送紅包的習慣,更沒有「號販子」和「黃牛」。

[古巴醫生米格爾·潘託哈(左)與他的病人薇拉·迪亞斯]

古巴醫院的硬體遠遠不如國內的大醫院好。但是他們的醫療服務水平卻很高。

秘方二:大量培養醫生

1959年卡斯楚領導革命之前,整個古巴的醫療衛生資源分配極其不均衡。首都哈瓦那集中了全國60%的醫生和80%的病床。全國一共只有6300多位醫生,革命勝利後,醫生逃走了一半。由於經濟封鎖,連基本的醫療器械和藥品都嚴重匱乏。

古巴政府拿出國民生產總值的9%,用於醫療投入。

古巴醫療制度的第2個秘籍就是:把資源投入到基礎的醫療和醫務人員。而不是花錢購置昂貴的藥物和器械設備。

根據世衛組織提供的數據,古巴擁有10萬名醫生,48.5萬衛生專業人員,每年有1萬名醫學生畢業,每170個古巴人就配備一個醫生,醫務人員的密度在全球僅次於義大利。

在古巴,大醫院裡生和小診所的醫生收入,幾乎是一樣的。

反觀中國,優秀的醫生資源幾乎都被三甲醫院吸納過去了,環境好,待遇好,哪個醫生願意去小診所上班?三甲醫院人滿為患,小診所門口羅雀。

醫療旅遊先鋒

古巴的醫療水平在全世界贏得了聲譽。古巴國家旅遊與健康公司,還推動這樣的醫療旅遊計劃:鼓勵外國遊客去古巴一邊旅遊一邊看病。顧客不僅來自拉美,甚至還有歐洲和加拿大的顧客。古巴成了拉美地區很多政治家,影視明星,知名人士就醫的首選之地。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古巴的醫療水平獲得了他的頭號敵人,美國的認可。美國人也會衝破重重封鎖,來到古巴看病。因為在古巴看病,花費還不到美國的一半。

哈瓦那矯形外科醫院的院長坎布拉斯說,他給13位外國總統看過病。

輸出醫療服務

古巴強大的醫療服務能力,不僅完全解決國內的醫療服務,而且還能夠出口「醫療服務」。古巴向委內瑞拉派出了2萬名醫生,換回了委內瑞拉的低價石油。古巴的5萬名醫療護理人員分散在全球70多個國家。每年為國家貢獻80億美元外匯收入。

在歐美國家,讀醫學院的費用是非常昂貴的,美國的年輕人,特別是一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去古巴就讀醫學院已經變成一種潮流。古巴醫學院也源源不斷地接收外國學生。

醫務外交成為古巴名片

在醫學領域的科技成就為古巴贏得了國際聲譽,近幾年古巴積極地安排醫生去全世界進行醫療援助。醫務外交幫助古巴重塑國際形象,從輸出「激進的紅色革命」到輸出「純淨的白色醫療」古巴的「醫務外交」獲得了全世界的歡迎。

08年汶川地震,在救援現場,就有古巴醫生的身影。這次義大利遭遇嚴重疫情,古巴醫生也義不容辭地趕過來了。

相關焦點

  • 首次援助發達國家,古巴派遣醫療隊幫助義大利抗擊疫情
    【環球時報駐外特派特約記者 葉琦 孫微 姚蒙 青木 李曉驍 陳一 柳玉鵬】「我們是基於國際團結原則赴義大利完成一項光榮的任務。」68歲的古巴醫學專家費爾南德斯22日率古巴醫療救援隊赴義大利前這樣對路透社記者表示。
  • 是誰給窮國古巴勇氣 援助發達國家義大利?
    中國已向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派出了兩個醫療專家組,但義大利還希望中國醫療隊接管疫情最嚴重地區的ICU, 讓國內的我們也不免為之憂心忡忡。好在,中國醫療隊不是一個隊伍在戰鬥,其後,古巴一支醫療隊也奔赴義大利,援助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大區。但是,他們哪來的實力?因為,古巴真的窮。
  • 俄軍方8支醫療隊飛抵義大利 古巴也派了52名醫生
    綜合消息:就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將向義大利派出醫療隊協助抗疫不到一天,俄羅斯空天軍的9架運輸機昨天即刻啟程,滿載俄軍專家組和醫療隊員以及醫療物資陸續飛往義大利。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消息說:「載有俄軍方專家組和用於診斷及實施消毒措施設備的俄空天軍運輸航空兵的第三第四架伊爾-76飛機抵達義大利普拉提卡迪馬雷空軍基地。」義大利外交部長路易吉·迪馬約親自到機場迎接,並向俄方專家致謝。消息還稱:第8架和第9架伊爾-76飛機也已從莫斯科州的契卡洛夫斯基機場起飛前往義大利。
  • 古巴醫療隊助59國抗疫,其中包括義大利、委內瑞拉等國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因美國長期封鎖制裁而面臨重重困難的古巴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積極提供外援,引發外界關注。據美國《新聞周刊》24日報導,古巴官員透露,目前古巴醫療人員正在全球59個國家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37個國家已經存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接受古巴援助的國家包括目前疫情蔓延狀況異常嚴峻的義大利,也包括古巴周邊的拉美和加勒比海鄰國如格瑞那達、牙買加、尼加拉瓜、蘇利南和委內瑞拉等。
  • 古巴援助多個發達國家!美國感到緊張,呼籲各國不要接受古巴援助
    參考消息網本月6日報導,古巴醫療隊正在開創世紀業務,馳援人均收入是古巴4倍的義大利以及5倍的安道爾,歐洲媒體稱,此舉讓華盛頓感到緊張。西班牙媒體指出,安道爾早在3月中下旬的時候,就通報了古巴醫療隊前來支援的消息,而西班牙也毫不猶豫地為39名古巴醫護人員緊急發放了過境籤證。
  • 古巴何以成為美洲抗疫「模範生」?
    健全的三級醫療體系「撐腰」得益於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量投入,古巴已形成健全的三級醫療體系,擁有較為完善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除了有堅實的衛生體系「撐腰」,古巴還擁有應對寨卡病毒、登革熱疫情等突發衛生事件的豐富經驗,以及高素質的專業人員。據古巴官方數據統計,2019年該國平均每千人擁有9名醫生,在全球位居前列。
  • 受美國制裁、援助義大利!一場疫情,讓我們看清了古巴
    隨著海外疫情越來越嚴重,義大利的是疫情嚴重地區之一。在義大利的求助下,除了中國醫療隊和俄羅斯提供援助外,還有古巴。一時間,這個國家引起了網友的關注。3月22日,古巴派遣由52人組成的的醫療隊前往義大利援助,這是古巴第一次向世界強國之一派遣醫療隊。據美國《新聞周刊》24日報導,古巴官員透露,目前古巴醫療人員正在全球59個國家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37個國家已經存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 打臉美國,古巴大舉援外,醫學實力令人震驚!
    原創雪島4月27日,一支200多人的隊伍抵達了南非的普利托利亞空軍基地,讓人震驚的是,這是一支來自古巴的醫療隊。當日,南非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4793例,是非洲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古巴的確診病例突破1400例。
  • 中國的救命物資,終於運進了古巴……古巴駐華大使館連發3條微博
    據了解,這批援助物資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體溫計、隔離眼罩和鞋套等防護用品,於5日晚運抵古巴。此外,中國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向古方捐贈的醫用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也同時抵達。古巴外長羅德裡格斯當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寫道,古巴政府與人民感謝中國政府捐贈的防疫物資,中方舉動體現了兩國親密友誼,團結與合作挽救了生命。
  • 古巴的醫學水平怎麼樣?為什麼會向義大利派遣醫療團隊幫忙抗疫?
    古巴向義大利派遣了一批醫生,以幫助打擊和制止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流行。其實,古巴不僅幫助了義大利,同時也在幫助英國。英國有一艘在加勒比地區的遊輪被冠狀病毒感染,英國政府希望當地有國家能夠讓這艘遊輪停靠。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古巴歷年來一直致力於為世界各國提供醫療幫助。從55年前開始,古巴成立了人道主義醫療機構之後,古巴已經為一百六十個國家提供了免費的醫療服務。
  • C羅向古巴援意醫療隊贈送自己的籤名球衣
    為了表示對古巴援意醫療隊的感謝,C羅向醫療隊的每位成員都贈送了一件自己的籤名球衣。眾所周知,義大利是新冠疫情初期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特別是尤文圖斯所在的都靈地區。在新冠疫情期間,古巴派出多支醫療隊奔赴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支援各國抗擊疫情的活動,這其中就包括了義大利。得知這支不遠萬裡由古巴而來的醫療隊後,尤文圖斯隊的C羅和主帥薩裡一直想親自來拜訪,向這些醫務人員致敬,感謝他們拯救了這座城市無數人的性命。
  • 古巴經濟水平並不高,為啥能做到全民免費醫療?
    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義大利成為歐洲首個重災區,為此義大利政府趕緊向歐盟和其他歐美國家求援。然而此時的歐美都是泥菩薩過河,自己都保不住,更別提援助義大利了,德國還多次截留義大利的口罩。到最後只有中國和古巴向義大利派遣了醫療團隊,古巴則是成為繼中國之後,第二個馳援義大利的國家。
  • 古巴經濟處於什麼水平?為什麼這個方面受到世界公認的尊重?
    根據美國中情局出版的《世界概況》顯示,2015年,古巴新生兒死亡率為4.63 名/千人,低於絕大部分發達國家,優於美國的5.87 名/千人。古巴的醫療體系處於世界一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古巴每170人有1名醫生,僅次於義大利,是世界上人均醫生第二多的國家。
  • 義大利倫巴第大區已請求中國、古巴和委內瑞拉派遣醫療隊支援
    新華社 圖 為了抗擊日益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義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大區請求中國、古巴和委內瑞拉派遣醫療團隊支援。 倫巴第大區是義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但是在嚴重的疫情下該地出現了醫療資源短缺的狀況。
  • 疫情+被美國制裁,古巴大規模援外底氣何在?
    4月27日,一支200多人的隊伍抵達南非普利托利亞空軍基地,這是來自大西洋另一端古巴的醫療隊。當日,南非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4793例,是非洲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古巴的確診病例突破1400例。如果按人口比例計算,古巴確診病例所佔人口比例超過了南非。在此之前,古巴已向義大利、安道爾、墨西哥、智利、安哥拉等近20個國家派出了20多支、共約1200人的醫療隊。疫情和美國制裁的雙重壓力下,古巴大規模對外進行醫療援助的底氣何在?能力又從何而來?圍繞相關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駐古巴前任大使徐貽聰。
  • 第二批中國援意醫療專家組抵達米蘭 馳援疫情防控
    第二批中國援意醫療專家組抵達米蘭 馳援疫情防控原標題:緊急馳援!第二批中國援意醫療專家組抵達米蘭北京時間3月18日23時30分,第二批中國赴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13人經過約12小時的飛行抵達義大利米蘭。醫療專家組成員來自國家衛健委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省中醫院、省疾控中心、省立同德醫院。
  • 古巴又收到義大利疫區求援:曾被英媒抹黑成「醫生外交」
    義大利媒體昨天(25日)曝出,西西里島等該國一些疫情嚴重地區正向古巴求援,並計劃向中國提出類似要求。仔細一查,原來在春季那波疫情中,古巴醫護人員就曾支援歐洲,還被英媒炒作了一波「醫生外交」。據英國《衛報》11月25日報導,義大利西西里島當地官方向古巴政府求助,希望能派來醫生、護士等大約60名衛生工作者。
  • 欺人太甚,美國見死不救也就算了,還擋著中國去救人,古巴被害慘
    據環球時報4月15日報導,古巴駐華大使卡洛斯米格爾佩雷拉14日表示,此前因美國經濟封鎖而遲遲未能抵達古巴的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對古巴捐助的抗疫物資目前仍滯留在中國,未能啟程。值得注意的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美國的單邊經濟封鎖和制裁對古巴抗疫影響很大,且這一負面影響將在未來越來越大。根據美國要求,任何國家和企業都不能向古巴出售或捐贈包含10%以上美國技術或原材料的物資,而目前世界上很多醫療科技公司都是美國或擁有美國利益的。
  • 美國打過伊拉克、敘利亞,為什麼沒打自家門口高調反美的古巴
    然而古巴國民同執政當局並沒如此激烈的矛盾:古巴革命後並沒在國內實行過激進運動,從而避免了在國民之間造成階級對立情緒。古巴政府預算的50%以上都用在了教育和醫療事業上,儘管古巴並不是一個富裕國家,然而古巴卻實現了全民免費醫療和全國免費教育。如果古巴是一個發達國家,那麼這絲毫不值得奇怪,問題在於古巴是一個經濟上相對貧窮的國家。
  • 「凡事落到古巴頭上總會變得無比艱難」,古巴駐華使館這條微博,讓...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凡事落到古巴頭上總會變得無比艱難」,4月1日,古巴駐華大使館發出的這條微博讓部分中國網友感嘆:古巴太難了。↓「凡事落到古巴頭上總會變得無比艱難。即使是在大流行時期也不允許古巴人得以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