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人們開始反思自身與環境之間繁複而密切的關係。今天下午,在建科院大樓這棟深圳第一批綠色建築所帶來的自然與綠色之中,一場名為「天賜——綠色生態環保專場音樂會」新聞發布會正在舉行。
「天賜——綠色生態環保專場音樂會」由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後簡稱「建科院」)主辦,演出陣容是人們熟悉的深圳交響樂團與深圳高級中學百合合唱團。在深交音樂總監林大葉的執棒下,一個交響與吟唱共融,朗誦與多媒體共同渲染的視聽空間即將詩意呈現。
本場演出分《序曲:母親的絮語》《第一樂章:雨林和花兒》《第二樂章:山海吟》《第三樂章:土地說》《尾聲:地球你好嗎》五個篇章。其中,貝多芬《田園交響曲》,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等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均位列其中。在音樂會的尾聲,深圳高級中學百合合唱團將帶來童聲合唱《地球你好嗎》。這是一首由「黑鴨子」演唱組合原唱的環保歌曲,改編後的童聲合唱,純淨而真誠。
據深圳交響樂團團長聶冰介紹,「這將會是一場與眾不同的音樂會,通過這場音樂會深深感受到如何與地球相處,如何愛自然、人類與動物。這場音樂會的目的就是要喚醒大家,熱愛自然,珍惜資源。你聽完音樂會會很震撼,細胞裡會多很多很多的愛。」
據了解,主辦方將音樂會賦名為「天賜」,意在以音樂的力量作為引導,讓聆聽者的思緒與情感跨越既有空間,在更為廣闊的場域獲得對身心靈,乃至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反思,重拾敬畏之心。
對於自然與城市之間關係的反思,以及此次音樂會的策劃初衷,建科院董事長葉青表示,「深圳在2000年左右引入了綠色建築的概念,這是一座綠色先鋒城市,整座城市都在為綠色環保做實踐,是』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走向世界的都市範例。建科院作為一家專注於中國城市綠色發展的模式研究、規劃設計和建設運營等服務的國家級高新企業,緊扣國家綠色建設發展脈搏20年,成為行業內綠色發展理念、技術以及業務模式創新的先行者。」葉青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能夠超越生命,人類與自然都能聽得懂。這一次音樂與建築的聯結,希望能重新表達對自然的敬畏,表達對深圳的熱愛,同時去思考後疫情時代的城市發展。」
據悉,7月31日晚八點,「天賜——綠色生態環保專場音樂會」將在深圳音樂廳舉行。為了讓更多的市民能夠欣賞到精彩的演出,該音樂會還將在網易等8大網絡平臺進行音樂會直播。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 黃璐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