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嶽飛作為著名抗金名將,他的諸多戰績彪炳史冊,尤其是背刻精忠報國的事情為大眾所熟知。
這種愛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中華兒女。在大眾印象當中,民族英雄多清貧。但實際上嶽飛作為一名能耐頂天的武將,他的家產非常殷實,據說當年他的年俸祿達到72000貫,但說法不一也有人說達到了12萬貫的,嶽飛的俸祿到底有多少,折合今天又算多少錢呢?
嶽飛的職位俸祿總和薪酬自然是跟著職位的高低,類型上下浮動的。縱觀嶽飛的一生,他擔任過的職位也相當多。在1134年嶽飛為南宋拿下重要戰役的勝利,北伐收復了襄陽六郡。之後嶽飛在鄂州常駐,並將此地作為嶽家軍大本營。立下汗馬功勞的嶽飛,被朝廷嘉獎任命為清遠軍節度使。
節度使一職,在唐朝尚有實權,可到了南宋已經成為了一種頭銜,失去了實際權利。但就像現在社會有個高級技術證掛靠,每年都會有數不清的錢入戶一般,有節度使得頭銜每年也還是有相應的俸祿分配的。
當時的嶽飛已經有了樞密副使的職務,再加上節度使兩份職務的俸祿總和,這還是相當可觀的,達到了4800貫。除了這兩份職務以外,嶽飛還有一個少保的虛銜,靠著少保職務,能拿到1440貫。
1135年朝廷派遣嶽飛去平定湖南的農民起義,在順利完成鎮壓後嶽飛被加封為武昌郡開國公。這份爵位雖然名不副實,因為沒有封地只有俸祿。嶽飛被授予此爵位後,相當於「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指嶽飛每個月能「食邑」為25文,總和每月65貫,年俸祿780貫。
以上幾個職務的俸祿總和相加,也就7020貫。當然嶽飛各項職務還能有各項福利待遇,跟如今一些職務會有「五險一金」和年終獎的意思差不多。在草料,職田,飲炭等方面都有所補貼。加上皇帝時不時任性地賞賜,嶽飛一年的總和收入不會超過一萬貫,這個數值與相傳的72000貫相差甚多。
據傳嶽飛在九江曾有大片良田,同時還有不少商鋪出租出去了。這兩個史實不假,但來自於這兩方面的收入進行疊加計算,總和也不會太高。嶽飛曾在九江擁有出租的38間商鋪,按照當時的租金進行粗略計算,每年出租的收入有522貫。同時他的名下還有良田20頃,通過出租給農民賺取微薄的收入,粗略計算20頃良田能有3300貫的收入。這兩份收入的疊加,總和仍與相傳的72000貫每年相差甚遠。
可見這個相傳的嶽飛收入不夠真實,但嶽飛的收入放在今天也是人上人了。每年百萬年薪,瀟灑生活不是夢。但是嶽飛本質並不是驕奢淫逸的人,滿足日常生活吃穿用度,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滿足了。對於多餘的錢,嶽飛經常拿出來接濟因打仗致病致殘的士兵,拿出一些錢撫慰他們。
謠言就是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分辨不了真假。宋高宗曾經大膽猜測嶽飛多年積攢至少能有百萬貫家產吧。但在奸詐的秦檜害死嶽飛後,奉命查抄他家時,發現嶽飛的幾十年的家底其實並不殷實,僅僅留下100多貫。這足見嶽飛平日生活中肯定頻繁慷慨解囊,為士兵帶去了福蔭。
總結這樣的計算結果,還是根據當年的匯率粗淺計算得出的。如果實際還原到今天,實際的購買力會小很多。當時宋朝士大夫的工資普遍偏高,有著高薪養廉的說法。這種薪酬制度是根據當時時代的國家財政決定的。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薪酬制度是大不相同的,具體是跟各時代社會生產力發展關係緊密。
嶽飛能夠擁有百萬年薪,也是靠著自己的能力取得的。這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正確體現,那些錢都是他光明正大,不偷不搶的合法收入。
無論是野史還是正史中的記載,嶽飛的人格都是高尚的。嶽飛作為將軍,行事低調且生活樸素,從不過分奢侈享受。他還是一個盡忠盡職的良臣,他即便後來戰功彪炳仍沒有囂張跋扈。嶽飛是一個愛國,勤儉節約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