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國的國君送來鯉魚祝賀。孔子因此給兒子命名為孔鯉。對於兒子孔鯉的教育,孔子非常上心,這是孔子一手抓起來的。
孔鯉小時候從院子裡走過,孔子看到後馬上問他讀過《詩經》沒有。孔鯉說沒有。然後孔子就告訴他說:「不好好讀《詩經》,你就不會說話。」(「不學詩,無以言。」)後來孔子又看到孔鯉到院子裡玩,就問他學《禮記》了沒有。孔鯉說沒有。孔子就告訴他說:「不學禮,你就不會做人。」(「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對於孔鯉的教育如此的上心,然而孔鯉的成就不僅趕不上父親孔子,也趕不上他的兒子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孫子,自幼非常的聰明。孔子的壽命很長,活了70多歲。孔鯉死在了孔子的前邊,只活了五十歲,可以說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了。
孔鯉死後,孔子非常傷心。孔子去世前,他最喜歡的弟子顏回、子路也都先他而死。孔子拉著傑出弟子子貢的手說:「你怎麼來得這樣晚啊,我都快掛了你才過來。」(「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孔子死後,他的孫子子思是弟子曾參負責教育的。後來曾參被稱為「宗聖」,意思是他是孔門的正宗,孔子早逝的傑出弟子顏回則被稱為「復聖」。後來曾參的後人、顏回的後人和孔家共用一個家譜,著名主持人曾子墨就是曾家的後代。子思則被稱為「述聖」,他又教導出了一個傑出的弟子孟子,孟子和孔子並稱為儒家的「至聖」和「亞聖」。
儒家一共有六位「聖人」,「元聖」周公(第一個聖人)、「至聖」孔子(聖人中的冠軍)、「亞聖」孟子(聖人中的亞軍)、「復聖」顏回(又一個聖人)、「述聖」子思(傳述儒家道統的聖人)、「宗聖」曾參(得到正宗道統的聖人)。
那麼,為什么子思的成就大於孔子大於孔鯉呢?除了年齡之外,這恐怕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子思的天資高於孔鯉。
天資這東西非個人努力所能得,有人問孔子門下弟子誰最聰明,孔子說顏回,並且說自從顏回死後再也沒有他那樣聰明的學生了。孔子有次問弟子子貢有沒有顏回聰明,結果子貢激動地說:「我怎麼能比得了顏回,我最多做到舉一反三罷了,顏回至少能做到舉一反十。」孔子贊成了子貢的看法,並承認自己也沒有顏回聰明。("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天資的聰明非努力可得,這方面的缺陷導致子思的成就大於孔鯉。
第二,子思的時代不同於孔鯉。
孔子與兒子孔鯉處於春秋,而子思則進入戰國時代。時代的變化使他們的思想產生了較大的差別,而有了創新的價值。學術上多歧為貴,時代的緣故使孔鯉的成就籠罩在父親孔子的光輝之下,而子思則由於時代的變遷與時俱進,產生了新的變革,增加了自身的魅力。
第三,子思經歷不同於孔魚。
孔鯉早逝,子思和孔子一樣,經歷了早年喪父的痛苦。生活的磨礪和挫折豐富了子思的成長經驗,加深了他的思想嘗試。古人說「艱難困苦中,玉汝於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確實是這個道理啊!
不過,雖然子思的成就趕不上孔鯉,但是他在生活態度上還是非常樂觀幽默的。別人嘲笑孔鯉才幹不如父親和兒子時,孔鯉卻說:「我爸爸不如我啊,我兒子比他兒子強」,又說「我兒子也不如我啊,我爸爸比他爸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