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從內蒙古呼倫貝爾護送來的眼角膜歷經了10個多小時,飛躍了將近3000公裡的距離,終於在下午6點多抵達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這份跨越千裡的愛心傳遞,為患者帶來了重見光明的希望。4月2日上午,經過2個多小時的手術,手術圓滿成功,53歲的貧困戶南萍將重見光明。
7歲女童突發意外 父母決定捐獻眼角膜
2018年8月,正是呼倫貝爾草原一年中風景最美的時候,江蘇一對夫妻帶著7歲的女兒去旅遊,一路上走了很多地方,一家人玩得特別開心,沒想到,一場車禍卻奪去了小女孩的生命。
蘭蘭的父親強忍悲痛,決定捐獻女兒的眼組織,給他人帶去光明,「不幸已經降臨,女兒已經走了,我們希望留下她的角膜,移植給需要的人,讓她以另外一種方式繼續「看」這個世界,這樣會讓我們覺得她仍然活著」。
經過2個多小時的處理,蘭蘭的眼組織正式保存在呼倫貝爾紅十字眼庫中,等待合適的受捐者,來完成父母的心願。
由於呼倫貝爾市一直未找到合適的眼角膜受捐者,兩片珍貴的眼角膜在眼庫實驗室-80度的冰箱裡儲存著靜靜地等待著受捐者,由於供體只能用於板層角膜移植,對受體的要求較高,因而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角膜受益者。
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負責人屈志國解釋,長期冷凍保存的眼角膜適應症很窄,只能用於板層角膜移植和部分修補手術。
近3000公裡的愛心傳遞:角膜成功到達合肥
3月30日,安徽省紅十字眼角膜庫得知這一消息,立即在等待受捐者中開始搜尋合適的受捐者。僅僅用了一天時間,今年53歲的亳州人南萍就被確定為受捐者。
「我4月1日一大早去醫院取了眼角膜,就直接趕赴機場,在北京轉機再飛來合肥,晚上六點半才到合肥機場。」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旅途,呼倫貝爾紅十字會志願者劉秀琴將小女孩的眼角膜交到了屈志國的手中,進行交接。
也就是在4月1日當天,得到消息的南萍和妻子劉蘭英從亳州市譙城區淝河鎮出發,趕到合肥普瑞眼科醫院住院,等待手術。
劉蘭英是肢體二級殘疾,這一路和丈夫兜兜轉轉並不容易,天不亮就起床,「坐車來的路上,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眼淚就這麼不自覺地流下來。」
11天等待 成功找到合適角膜
「感謝您,真的感謝」「如果手術費用不夠的話,你們跟我說,我可以幫你們補齊,祝你們手術順利。」4月2日,在手術前的病房裡,醫生電話連線了蘭蘭爸爸,受捐者和捐贈方進行了簡單的術前視頻通話,醫院和南萍夫婦都對蘭蘭家庭表示感謝。
手術室外,雙腿截肢,反穿著一雙大碼運動鞋的南萍妻子劉蘭英邊感謝,邊流淚。據她介紹,53歲的丈夫和她來自亳州,僅靠每年6000多元的低保收入生活。她自己年輕的時候在鞭炮廠上班出過事故導致雙腿截肢,先後做過3次手術,也失去了生育能力。丈夫40年前雙眼視物不清,且右眼睜眼困難。近年來,雙眼視力下降明顯,他們輾轉幾家醫院,都被告知需要進行眼角膜移植手術,否則將永遠失去光明。
3月20日,南萍在普瑞眼科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接受醫生的建議回家等待角膜移植手術。
幸運的是,僅僅過了十一天,他們就接到了醫院打來的電話,等來了合適的角膜,這讓夫妻兩高興得一夜沒睡。他們不知道的是,南萍是59個等待捐助角膜患者中的幸運兒。
期待光明:幫女孩重新看美麗世界
有合適的眼角膜,但費用問題讓妻子一籌莫展。「我們收到很多朋友給我的捐款,親戚也給我們借了一些」,帶著東拼西湊的近2萬元,夫妻倆踏上來合肥的路。
「患者除了要做角膜移植,還有聯合做白內障手術」,醫院院長、主刀專家劉紅山表示,一隻眼睛手術費在2萬元作用,院方也會減免一部分費用,「蘭蘭的爸爸還把5000元錢定向捐給了患者」。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手術,南萍手術過程非常成功,經過後續的診療,他將徹底重獲光明,他會帶著小女孩的「眼睛」,去幫她完成重新看到這個美麗世界的願望。
據屈志國介紹,安徽省每年要做300臺左右角膜移植手術,但國內由於疫情的影響,捐獻眼角膜的人數極少,導致眼角膜移植手術量急劇下滑,眼角膜移植供不應求,光是普瑞眼科醫院就有50多人排隊等待角膜移植。他希望更多的人願意參與角膜捐獻,把光明帶給其他人,為社會貢獻一份愛心。(記者 李靜 通訊員 仲名山 陳瑩瑩 葛慶釗 孫雨靜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