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韓戰爆發,9月15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韓國仁川登陸,10月19日誌願軍第一批參戰部隊率先從輯安(今集安市)渡鴨綠江秘密入朝作戰;梁興初率領第38軍亦在其列。
梁興初,江西吉安人,1930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歷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歷任115師教導第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山東軍區第一師師長等職。參加了著名了平型關大捷、開闢了郯馬根據地,還參加了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反頑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1縱副司令員兼一師師長、東北民主聯軍10縱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47軍軍長、解放軍第38軍軍長等職。率部參加了三下江南作戰、黑山阻擊戰、宜昌戰役、渡江作戰、衡寶戰役等。從東北打到廣西,碰到了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的新一軍、新六軍,桂系的「鋼七軍」等王牌部隊。打了不少惡仗、硬仗,多次受到軍委嘉獎,被稱為「虎將」。
1950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38軍軍長,率部參加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24日晚11點時左右,正在摸黑行進中的38軍接到志願軍司令部的命令,讓梁興初率部迅速到熙川一帶集結,圍殲在那裡的南朝鮮第8師。熙川是江界通往安州、平壤的必經之地,也是聯合國西線聯軍,進退必經的公路交通要地。
38軍軍長梁興初接到命令後,立刻派出偵查部隊,前去探查熙川的敵情;隨後命令112師(師長梁大易,少將)迂迴熙川以東,切斷敵人的退路,113師(師長江潮,少將)擔任主攻,攻擊佔領熙川的敵軍,114師(師長翟仲禹,大校)為預備役。梁興初對部下們交代,這是38軍入朝的第一仗,無論如何要打好,打出威風。
但就在這時,梁興初接到已經迂迴到熙川以東的112師發來的緊急電報,說在熙川發現美軍「黑人團」,大約1000多人。這個消息讓梁興初大吃一驚,這和之前得到的情報中說:「熙川只有南朝鮮的一個師,」大有出入。面對兩條截然不同的情報,梁興初陷入了思索,最後為了打勝入朝的第一仗,求勝、求穩的心裡佔了上風,梁興初決定謹慎行事。他下令113師推遲一天進攻,以完成攻擊部署。
10月29日下午,38軍向熙川發起進攻後,發現此時除了112師在外圍抓獲的百餘名俘虜外,熙川已是一座空城,既沒有所謂的美軍「黑人團」,也沒有南朝鮮的8師。一無所獲的38軍不甘心,在審問俘虜後才得知,南朝鮮第8師在當天凌晨剛剛南撤,而且根本就沒有什麼黑人團,他們耽擱的一夜白白放跑了敵人,喪失了殲敵良機。這讓梁興初非常窩火,38軍全體官兵絞盡腦汁想要打好的第一仗,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雖然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中,志願軍共殲敵15800人,其中38軍殲敵4600人,佔了將全體的近三分之一。其中飛虎山防禦戰,38軍335團堅守了5天5夜,消滅了敵人1900人。但是在隨後召開的志願軍黨委擴大會議上,梁興初被彭德懷罵成是「鼠將」,38軍則被罵成「主力個鳥兒」。這是梁興初從當紅軍連長以來,第一次被指名道姓的痛斥。梁興初下定決心一定要洗刷「恥辱」。
俗話說「知恥而後勇」,第二次戰役時,梁興初就率38軍單獨拿下了德川,全殲了偽第7師5000多人;接著重創了土耳其旅、美軍第2師。
其中在圍堵美軍第2師等部隊的戰鬥中,38軍113師充分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傳統,以14小時急行軍145公裡的速度,趕在美軍第2師前面搶佔了三所裡、龍源裡;112師335團也成功插到了松骨峰,成功堵住了美軍第2師、南朝鮮第3團、受創的土耳其旅等南撤的「聯合國軍」。
整個二次戰役,38軍以陣亡415人、重傷5005人的代價,俘敵11000多人,其中美軍第2師傷亡5000餘人,還繳獲了各種火炮、汽車等物資。
戰後,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在給38軍嘉獎令的最後一行赫然寫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38軍萬歲,」從此「萬歲軍」這三個字就永遠和38軍連在了一起。
韓戰結束後,梁興初歷任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85年10月5日在北京病逝。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